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话的“将”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南话动词性谓语句里,有一种句子用“将”字,把动词所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表示一种处置的意思,这种用“将”字构成的句子,就是“将”字句式。“将”字读作[tsi~(44)],是个介词,同普通话“把”相当。但闽南话的“将”字句,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跟普通话的“把”字句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2.
主语不是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而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式叫做被动句。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多用“被”字,而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则复杂得多。请看《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为天下笑。前两句是用介词“于”表示被动,第四句是用介词“为”表示被动。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汉语方言的一些句法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谈“把”字句、“被”字句、疑问句的一些语法特点,也谈及语气词的一些用法和语序方面的一些问题。一:关于“把”字句1、1 “把”字句通常是用介词“把”将受动名词引出(或称宾语提前),表示对该事物的处置。如1、我把瓶子打了。这种“把”字句内蒙西部方言和普通话相同。1、2 但是在呼市方言中的“把”字句,“把”所引出的名词常常可以不是动作的受  相似文献   

4.
玉林话的“在”,除了用如普通话的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  相似文献   

5.
磁县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磁漳小片.在磁县话中"叫"字可以作动词、形容词(只局限于说个别雄性家畜)和介词来用.作介词时,可表处置义,对应于普通话的处置式"把"字句;但主要还是用于引出施事主语或动作行为主体,是磁县方言被动句式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里的被动句常用介语“被”字去表示。被动句的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个“被”的宾语是施事。“被”字强调被动性,说明主语受到什么遭遇,并用它表示某种不如意的事,这是汉语里被动句的特点。只不过古汉语里极少用“被”字去明显的表示被动。本文所说的被动表示法是指借助一定的表示被动的字而造成的句法。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表示法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有形式标志和无形式标志两种。具体内容如下: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于……”式: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字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①是孔丘逐放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②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于臣。——(《韩非子·喻老》)  相似文献   

7.
"送"在长沙方言中兼做动词和介词,做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是长沙方言的被动标记之一,和其他成分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送"字被动句。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被动句相比,长沙方言中的"送"字被动句较有特色。从句法格式、语义特点探究长沙方言中表被动的"送"字句,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普通话中常见表被动的"被"字句进行比较,以阐述其差异。  相似文献   

8.
“于”字句中的“于”一般被看作被动句的标志.本文从“于”的介词系统的角度揭示介词“于”的功能不在于表示被动,“于”字句仍属于意念被动句.  相似文献   

9.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10.
闽南话动词“有”字,读u~(22)音,主要表示领有、存在、估量等,它的否定式是“无”,读bo~(24)。“有”、“无”放在名词性词语前后,可以充当述宾词组的述语和主谓词组的谓语。例如“有厝宅,无家俬头(有房子、没有家具)”、“学堂内有,口面无(学校里面有,外面没有)”。这些说法,闽南话跟普通话没有什么差别。但闽南话的“有”、“无”还有许多为普通话所没有的特殊用法,这些用法颇具浓厚的方言色彩。(下列例句都用白读)  相似文献   

11.
玉林话的"在",除了用如普通话的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  相似文献   

12.
武宁(上汤)话中有一个用法十分活跃的“拿”字,它有两读:上声[na42]和阴去[na45],两读都有动词和介词的用法。本文结合“拿”的动词、介词的用法,通过和普通话的比较,着重从句法结构上分析武宁话的“拿”字句。  相似文献   

13.
广西金秀柘山话10种句式具有以下特点:双宾句的特色体现在:直接宾语先于间接宾语的语序;处置句有三种形式,除了“把”字句外,还有“拿”字句以及直接将受事放在句首的处置句;连字句的“连”可以紧跟否定副词,位置在否定副词前;“得”可作动词、助动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因而带“得”的句式比较丰富;“捱”字句无论在结构还是使用范围上,跟普通话的“被”字句有区别,也异于方言中表示被动的“给”字句;差比句有6种格式;“NN没V”类句、“XX什么”句、“VV得”类句是方言独特的句式;由于形容词前后所带的成分不同,形容词谓语句的表达也很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14.
唐山话中的"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话中的“着”字有与普通话不同的特殊用法:一是作为语气助词,表示“叮嘱,命令”等语气;二是作为时态助词,表示发生在近时过去的行为、动作。  相似文献   

15.
谈被字句中“被”的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被”字的表示被动者作主语的句子 ,“被”是介词 ;“被”直接用在谓语前 ,则是被动连带成分的短语省略式 ,“被”同样是介词性质 ,不能认为是助词。  相似文献   

16.
杨柳 《现代语文》2006,(5):64-64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形式相似但实质不同的句式. 首先从定义来看两者的差异."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或者"将",把谓语动词的受动成分置于动词之前的句式.而"被"字句是指带有形式标记,即"被"字或"给"字的被动句,它表示被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字在两周金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其词性和用法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就词性言,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就用法言,“用”为动词时有“使用”义,“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用”为连词时主要表示原因。  相似文献   

18.
邵阳方言中,“担”字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且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在“担”作介词表“处置”义和“被动”义时,既可以形成处置句、被动句,又可以形成处置、被动同现句,具有与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和被动句不一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被动句是从主谓语之间的关系上说的。当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充当句子主语时,我们就说整个句子是被动句。这一点古今汉语是一致的,但古今汉语的被动形式却很不相同。例如:郤克伤于矢。(《左传·鞌之战》)这是用介词“于”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矢”,使受事主语“郤克”具有明显的被动性质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引言 本文拟讨论广西桂林市南郊二塘乡北芬小村北芬话“着”字的用法。北芬小村距桂林市城区15公里,该村居民约500人,所操方言属官话方言之“桂柳话”,地方上称“桂林话”,实与桂林市城区官话略有差别。本文所论乃北芬话之“着”,非桂林话之“着”。 北芬话“着”字读zuo,阳平,与“桌”同音。其基本用法有三:(一)“着_1”为时态助词,表示行为动作完成或状态的产生,只出现于否定形式。(二)“着_2”为句末语助词,表示暂且的语气。(三)“着_3”为助动词,跟在别的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有了结果。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一、着_1 “着_1”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行为动作完成或状态的产生、变化。“着_1”只出现于否定形式,用“没(有)”否定行为动作实现或否定状态的产生、变化。 (一)“着_1”附在动词后。 1.“着_1”表示过去或现在行为动作实现、完成。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