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标题、图片、摘要等形式,引导读者在众多的版面、大量的信息中找到并详细阅读自己所关注的新闻,新闻导读日益成为众多报纸的"重头戏",成为增加头版信息量、增强报纸吸引力、美化报纸版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2009年的上海高考,在信息传播方面出现了一点乱象.起先是高考作文题,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竟有三种不同版本.时隔不久,沪上媒体对于是否存在满分作文引发"口水仗",又出现一真一假两个版本.这种现象犹如一块检验媒体专业素养的"试金石",让我们反思:新闻真实性如今为何沦为新闻竞争的"牺牲品"? 新闻工作所应遵循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等专业主义原则,在当前为何被屡屡践踏?  相似文献   

3.
若论档案事业体制之健全、档案法规之完备和档案教育体系之规模,咱中国可让世界上许多国家惊叹.1996年,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到咱中国一开,外国同行们都算开了眼界,秘书长先生不得不客气地称,中国虽然是个发展中国家,在档案事业方面却走在世界前列.而当中国的档案同行站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门前,也同样开了眼界,那排着长龙的参观者队伍和阅览室里座无虚席的利用者让人有一种在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坑前的幻觉,与自己的档案馆日不上"两双"(利用人次、利用卷次)的凄凉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人气"也差得太远了.  相似文献   

4.
认识『新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名词。但对于什么是"新媒体",一直比较模糊,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要么涵盖面过宽或过窄。导致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新媒体"产生和发展摆到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中加以认识,没有把科技背景和媒体属性结合起来加以认识。 "新媒体"概念对新媒体概念,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作过这样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死于1953年3月5日晚上9点50分,雷日科夫医生那天被审讯两次.一次是从下午1点10分到下午4点45分,还有一次是从晚上9点20分到凌晨1点45分.审讯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关于斯大林的死,我们不知道的其实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没人准确地知道他是如何死的.报纸上报道他死于脑溢血,而大约就在同一个时候,据说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跑进垂死的老人的房间大声叫嚷:"他们杀了我的父亲!这些杂种啊!"关于他的死亡的种种描述都是极其地相互矛盾的.  相似文献   

6.
读图时代,报纸上的图片已成为读者阅读的首度注意点,成为提高报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去年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理论研讨会上,产生了报社总编辑应该从"文字总编辑"转化为"图文总编辑"的概念,得到与会者的积极认同.笔者结合《嘉兴日报》实际情况,谈谈对"图文总编辑"角色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找到新的生长点?“让报纸的读者感知网络,让网络的读者熟悉报纸”,是《西安晚报》“e海”专版的创办初衷。该版的内容既来自网络,与报纸形成某种互补和互动,又有报纸原创投稿述评网上风云。由此,更多的网人、网事从虚拟时空“跃然纸上”,也有大量的“网盲”通过报纸了解、认知网络。置身于高速变化的社会转型和都市报纸激烈的竞争中,《西安晚报》“e海”专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向受众传达网络世界的动态、风尚、热点及其网络技术应用方法,开拓绿色、健康、人文的网络环境,文章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8.
『借光』考     
郝全梅 《编辑之友》2010,(9):99-100
"借光"很早就是请求别人关照或者提供方便的礼貌用语,有时也用来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或者帮助,现在仍然常在口头使用.在平时交际中常会听到:"我们事情办得这样顺利,都是借了您的光.""借光,请问去动物园怎么走?""借光,让我过去!"那么,"借光"一词的这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出处吗?  相似文献   

9.
吴开慧 《青年记者》2002,(10):25-25
在日常的办报实践中,我们必须要遵循传播规律,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度”,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首先,报纸要着力打造自身形象,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报纸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对传播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舆论导向的内容不能脱离客观规律和生活的实际,无中生有地设计一种意见和某种事实,通过大肆报道让人们相信它,欺骗受众的媒体最终要失信于民。  相似文献   

10.
同一份报纸在一天中却有七个不同版本,资讯刷新速度直追气焰旺盛的"第四媒体"--各大新闻网站.听起来这像是个天方夜谭,但它确实存在.当我们还在以日和周的出版周期为报纸分类时,<日本经济新闻>报已经以它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强大资讯网络支撑起了一个以小时为刷新周期的报业神话.  相似文献   

11.
所谓吸引力,就是将别的物体、能量或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的能力.最早使用"吸引力"一词,应该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用以描述自然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现象这一规律的,诸如地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引力等等.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也同样存在着吸引力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解释"吸引力"时要加上"注意力"一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说『养眼』     
丁喜霞 《编辑之友》2010,(9):101-1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丰富的信息对人们的视觉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导致许多与视觉有关的词语迅速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养眼"的使用现状和词义,考察"养眼"及"养目"的兴替,解读"养眼"在现代迅速流行及词义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网络普及率已经增至16%.有人预测,21世纪网络将会成为下一种主流生活方式.现阶段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网民中,出身"80后"、"90后"的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超过半数.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相比,网络是一种泛个人化传播的模式,"话语权"不再仅仅掌握在高度组织化的媒介组织中,而是分散到每一个公众,新的网络文化正将我们从仰视"众神狂欢"的年代带人"众人狂欢"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巨野教案"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一次爱国事件,却成了德帝国出兵侵占胶州湾、迫使清政府割让山东主权的借口,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问题交涉失败,激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给黑暗的旧中国带来了曙光.这一连串的事件让巨野教案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当时清政府为缩小事态,故意歪曲事实,把巨野教案定性为"起意行窃"、"强盗杀人"而载入《清史稿》中,为让人们了解巨野教案的真相,我们撰文介绍巨野教案的始末.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元旦,三家省级党报《湖南日报》《湖北日报》《吉林日报》同时进行改版,以全新的"瘦报"形象与读者见面.加上早已"瘦身"的《南方日报》《重庆日报》,目前,国内已有五家省级党报采用"瘦报"这一国际流行的"黄金报型",若再算上《经济观察报》《成都商报》等报纸,国内采用"瘦报"报型的报纸已有数十家之多.  相似文献   

16.
"张钰"、"杨丽娟"、"华南虎"是2007年关键词,三大事件先后占据了报纸的重要版面,大多数媒体面对这三个事件反应较为一致.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解释这种现象有一种意外的收获.本文试据此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一句话说人一笑,一句话说人一跳".最近,在江西某市的区社保局查阅大厅中,"一句话"着实让人跳了几跳.  相似文献   

18.
通常,报纸是一种城市文化,其主要读者在城镇;县市报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其主要读者在农村。当成千上万的农民手捧属于农民自己的县市报时,我们发现,作为城市文化的报纸,已不再是城市居民所独享的文化,现代农民也同样享受着城市文明的成果。从事县市报工作的人们为此感到自豪,也因此感到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19.
李劲松 《今传媒》2007,(4):17-19
如今,"网络通缉"现象在互联网上屡见不鲜.较早的"网络通缉"应该算是"虐猫事件"引起的:2006年2月26日,一名为"碎玻璃渣子"的网友在某网站发了题为《愤怒:半老徐娘血腥虐杀小动物》的帖子,通过粘贴组图披露了一名时髦中年妇女将一只可爱的小猫放到地上后,竟然用高跟凉鞋的鞋跟踩进小猫的眼睛和嘴巴,致使小猫脑袋被踩碎而死.  相似文献   

20.
5月16日对于我们报纸工作者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的报纸带来了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苏联发射出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编辑同志们都力求把这个喜讯用最有力的方式带给自己的读者.让广大读者了解它的意义、受到巨大的鼓舞.翻开这一天的各种报纸,我们就好像走进了百花盛开的花园一样,感到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让我们打开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