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中体育教师应从课程标准的高度理解课程性质,认识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把握高中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准,自觉地思考体育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揭示了新时期的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从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并突出人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品德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形式和规律的分析;就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2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为高校体育指明了方向,使高校体育教学定位在促进身心素质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并有机结合的教育.如何使得高校教育具有创新性是本论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高校篮球教学出发,深入探讨和分析高校体育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明确界定了体育的教育价值观的涵义,阐释了体育在转变健康价值观、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从当代中国体育的教育价值观来看,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全面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又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促进人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文中以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市场学和管理学等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提出其在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运用的若干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与和谐的体育教学观以哲学、美学、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文化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科学审视以往体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系统分析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基于"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体育教学无论从育人还是作为社会文化,都存在着李物的两个方面,都具有矛盾的性质,和谐就是要促进矛盾的统一发展,美则是她的最高境界.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本质手段来培养能展示美、体会美、欣赏美,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个性的、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8.
张福元 《考试周刊》2013,(69):117-118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与才能的培养,尊重人的尊严,挖掘人的潜能与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因为每个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是当前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学人认识不断地增加.高校作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阶段,是培养大学生身体思想健康的最关键的时刻.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保证当前教学质量的良好有序进行,更要保证在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日后社会影响.本文就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其教学模式对终身体育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是社会的主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心灵和谐发展的人.情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情感发展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之一,而体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必须承担起实施情感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构建的心理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构建的丰富内容和深层内涵中,有诸多层面与心理学紧密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心理发展的趋向,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心理和谐健康发展的条件和保证,健康和谐的心理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二者互为因果。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既是对党建工作的要求,是对每个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应是对社会每个公民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共同要求。当前社会心理存在种种不和谐的表现.从心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渗透心理学的实际应用,需要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和谐社会建设与城市体育关系的基础上,阐述城市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品味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提出充分利用体育专业院系的优势,肩负起对城市体育的辐射作用和以教学科研服务城市体育建设的人才支撑作用,并就高校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与城市体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互动性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文章试图通过体育的社会功能进行阐述,特别强调体育在人的发展、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国家法制建设及其国际间的交流中的作用,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的社会功能是不可忽略的,也是不能替代的。文章还就体育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发挥体育的重要作用提了一些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职生心理特点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从教育理念、学习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评价制度、心理和谐环境等方面进行变革,以促进高职生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通过研究体育运动对促进人与人,个人,群体与社会,人与自然建构社会和谐的作用,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札、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遏止竞技体育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身体素质多年持续下降。通过建立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工作基础、课程教学状态、课外体育活动、课程教学效果、其他体育工作等五项一级指标,及在此基础上的17项二级指标和各观测点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评价高校体育课程质量的优劣并进一步指导高校改进体育工作状况,从而达到保障高校体育课程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美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的体质,而良好的体质正是通过健美这样的形式表现的。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必然要渗透着美育。文章主要对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可行性以及一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的调查研究,发现现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缺乏人文体育课程,体育课教学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主,甚至一些院校体育课没有人文知识的传授,造成体育人文教育严重缺失。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建议构建新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内涵,结合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河池学院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以及在校园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弘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