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意识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学要始终体现语言意识.发挥语言意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跃宏 《职教论坛》2002,(14):32-32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形象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以下一些感受:一、在阅读范文中感受美1.语言的渲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语文教学也必须凭借语言来进行。因此,教师在…  相似文献   

3.
杨泉良 《教育艺术》2009,(11):60-61
引导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要职能。教师教学中引导职能的定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的话语霸权,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确认。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仅要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定位有充分的认识,而且也要对引导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有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引导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引导他们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向儿童传道、授业、解惑,巧妙地融入艺术语言,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为进一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5.
张洪生 《广西教育》2014,(41):97-97
正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至于其他的思维教育、思维训练等,那些都是派生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品出"语文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语文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一、揣摩语言文字,于细微处品"真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是一个具有一定赏鉴能力的读者,能够从作品中读出"趣味",于文中的细微处品出"真味"。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6.
彭兴扬 《考试周刊》2010,(21):66-66
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最关键的因素,语文教师应该从小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从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要想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精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把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带进课堂。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真情激起学生的心灵.能用风趣的语言引人人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覃壹明 《广西教育》2014,(25):92-93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常背诵课文,有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领悟文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的文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只有通过多读多背才能体会其深刻内涵。因此,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背诵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一、阐明意义,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背诵的意义。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诵读能够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其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教学语言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强化语言运用的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科学地掌握语言,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朱庆 《考试周刊》2014,(57):28-28
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对教学效率与效果有直接影响。本文以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行为与艺术为着眼点,对如何提高课堂"有声"语言行为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理解语文,感受语文美的魅力,发展语文智力进行了全面探析。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主体,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构成了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近年来,我国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由于语文是一门语言教学,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语言特点是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彦萍 《考试周刊》2014,(46):48-48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端,该阶段教师引导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学生今后学习生涯的语文学习成果是否丰硕。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语文学习的载体,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有鉴于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并对语文教学语言形成完整认识,以此指导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教学语言是钥匙一一教师开肩学生心灵,引导他们开启知识之宫的千门万户的钥匙。而在各科教学语言中,语文教学语言是榜样——语文教师给学生作出的运用语言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榜样。语文教师必须经常磨练教学语言这把钥匙,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上逐步达到纯洁、健康的境地,并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薄弱.尤其是学生的作文,表现出词汇贫泛,语言平淡、枯燥等现象,甚至出现词不达意,语序混乱等。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言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教师要以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让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逐步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转变。尤其是语文学科,是一种语言学科,也是一种工具学科,发挥电教媒体作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既要准确,又要优美,使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7.
陆文海 《广西教育》2014,(9):94+98-94,98
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品味语言是解读文本的前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推敲、揣摩、品味,是领会作者情感、体会人物品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王河 《语文天地》2009,(8):41-42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9.
李庆运 《文教资料》2010,(10):65-67
赞可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随着学生水平从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换相应提高难度,引导学生逐步向更高目标前进。同时,把教学内容的重心转移到学科的知识结构上.就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得的知识能融会贯通.也就加快了思维发展过程.促进心理机能的早日完善。文学教育、情感熏陶受到语文教育家们的重视。这与发展性教学理论中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是基本相通的。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它总是与学生自己的“体验”分不开的。本文作者就前苏联赞可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启示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朗读就是运用各种语言手段,通过富有节奏和感情的声音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语文中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各阶段教学的朗读和默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体验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