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志新 《成才之路》2009,(18):49-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新课程的启动,是对过去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场变革,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本人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方面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并在学习内容中设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内容.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拓宽途径,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实践,去体会数学的用途,让数学变得亲近、可爱,从而展现数学的魅力,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突出数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是新课程的主流,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要能够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以发现规律,达到能把实际问题实现“数学化”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卢小燕 《教书育人》2014,(11):24-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发展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谈爱清 《辽宁教育》2003,(6):59-59,2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应用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极好素材。而传统的应用题,现实情境高度简化,大多数条件充分,解题方向明确,答案唯一,对于巩固数学知识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就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试图通过改造数学应用题的设计,达到上述目标。下面就谈一些笔者的看法和做法:一、由“远离生活”向“…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念、感受和理解”、“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景中去理解,恢复‘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可见,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数学概念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标准》明确提出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普琼 《成才之路》2010,(22):I0021-I002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及数学实践能  相似文献   

13.
伏杨 《教师》2008,(2):39-4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应用意识”相当淡薄,我们必须注重这个薄弱环节。从知识的吸取到知识的应用,从知识的应用到知识的综合,最终在提高全体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二年级开始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写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15.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之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忽视了“生活数学”的狭窄性和局限性,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生活…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而易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同时也是为社会所服务。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如何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身的教学行为得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解决教学不容忽视。笔者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对“问题解决”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形体进行制作,则是落实上述要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玲玲 《时代教育》2007,(9Z):124-124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用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