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独到之处?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排除焦虑情绪、建立体育锻炼兴趣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不可否认,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也会使品德与社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意识到在重视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树立,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受到了重视。但是相关调查表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是提高小学生教育的重要课程。素质教育即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能力。因此,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育方式,旨在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事业逐渐走向智能化人才培养之路,作为教育发展基础的小学教学课程的要求和标准也逐步得到提高。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观的综合课程,对小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经验结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达到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借助的是社会生活的实际效用,通过对学生的社会生活行为予以正确的引导,以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条件。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规划,其中,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以品德与社会为资料,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寻找到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之下,学校要充分地认识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涉世尚少,尤其需要打好品德修养的基础。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点滴生活着手,教师更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本文将以此为重点,来探究如何让小学的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围绕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在小学阶段除了向学生传授主要的知识以外,还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予以关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挫折教育是重要环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承担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命,同样应加强对挫折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主动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融入挫折教育,才能积极锻炼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增强临变抗挫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挫折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融入提出了可行方法,为小学生的心理成熟与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林英 《成才之路》2009,(18):77-77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新时代的到来和日渐进步,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再简单,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形势下就显得更为重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应有的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时间去实践落实,主要探析了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希望对有关部门及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加强时事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是每个学生个体生活、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将时事与教材进行整合,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活动,让时事在品德课堂上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综合性很强的新型课程,它融合了思品、社会、劳动、健康教育等多项内容;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需求与体验;它以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领学生发展。因此,在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我们需要切实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促成品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吴盛华 《考试周刊》2015,(2):130-13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的,其以开展品德教育为核心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及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师要按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改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式,推动该课程教学获得更大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品德与社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素质和审美情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意义。此次研究主要是阐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式,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进步使得小学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基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关注品德教育,让学生的品德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学生能够融入社会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品德教学和社会的关系,重视小学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生受学校教学条件和家庭条件,所在地域的限制。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有些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成不流于形式,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刘彩华 《教师》2019,(18):78-78
体验式教学法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客观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知行统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着重分析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