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仁青草 《甘肃教育》2013,(20):73-73
如今,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细节描写。文章缺乏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不会生动,事物特点也不会形象、具体,文章就会显得干瘪、乏味。学生要想写好细节,首先要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事物特点,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然后抓住这特定环境下的人、事、物的某个“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去充实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写具体”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诸方面比较薄弱,他们对要写的事物常常是“看而不细”、“识而不准”,写出来的作文对事物只有笼统的记叙,而缺乏具体的描写或叙述,因此,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是作文训练的头等大事。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抓常规训练。常规训练的内容是“每日一摘抄,每日一记录,每日一说写”;所  相似文献   

3.
金鑫 《考试》2007,(11)
中学生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常常写的很干瘪,缺乏生机,教师在作文指导中也难以对症下药。之所以存在这些疑难杂症,说穿了就是是写作过程中缺乏观察、缺乏实地指导、缺乏有步骤的操作训练。如何指导学生在写景状物上有新的进展,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抓住景物特点摹形状物,充分展开景物的特征景物描写既包括对山水风光的描写,也包括对社会环境的特写,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怎样把景物写得真实生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是十几年了,作文教学也一直困扰了我十几年,在不断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好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在小学就定型了。我经历了几届高年级的教学,发现通过中年级的仿写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基本能写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人,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细节描写表面化,无法深入。学生知道写什么内容,但不知道如何深入。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得具体、生动。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写不细致。缺乏想象力,不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5.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几年来,总觉得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给人以平淡乏味的感觉。在每次学生写记叙文之前,我都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得具体生动,但是大多数学生写人无血无肉,像个影子,记事简略概括,写景也是三言两语。那怎样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弄清图意,把话写具体是看图写话的关键,也是难点。学生中的问题多出在:1.判断推理不正确,误解图意,作文偏离原意;2.主次不清,平均用力;3.想象不丰富,缺乏具体的细节描写。复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方法,突破难点,弄清图意写具体。 一、抓要素,理事序。 看图写话的图画反映一件完整的事,弄清图意就  相似文献   

7.
大凡语文教师都能发现,小学生习作内容不具体的根源在于缺乏细节描写。在习作指导课特别是习作公开课上,教师的着力点往往放在拓宽学生选材思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上,而对如何写具体方面的指导则如蜻蜓点水,因此学生笔下流出的常常是一些概括性的、笼统的表达。学生的作文缺乏细节描写,这是共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描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所谓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辞海·文字分册》)在作文中,学生不会描写者大有人在。不少学生绘景粗枝大叶,写人缺血少肉,记事三言两语。一句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的难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与“叙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文字再现。但叙述再现的是粗略的过程,而描写再现的则是具体的细节。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胡少华 《江西教育》2004,(11):38-38
心理活动、语言、行动.是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要素。学生写人,一般比较长于描写语言和行动.心理描写则是他们的弱项。为了使弱项转化为强项,我利用小作文的时间进行心理描写的单项训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正>在高年级的作文批改中常发现有的作文"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言之无物",读之如同嚼蜡;也有些作文"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叙述也有条有理",但读后索然无味……看来,学生缺少的不是把内容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把内容写生动的能力。缺乏细节描写正是学生文章没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原因。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  相似文献   

11.
综观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可以说是最突出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写作技巧而言,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是因为没有掌握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活灵活现""绘声  相似文献   

12.
王峥 《成才之路》2014,(2):64-65
作文重要,人人皆知。但我们的部分学生忽视观察和思考生活,对"身边事"和"平常人"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缺乏具体生动、细致入微的典型细节。注重细节描写,可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写好作文,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生动形象。而缺乏想象力的人,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味。就是写真人真事的作文,在许多细节的描写上,也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否则形象不易生动具体。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冬季,如果我们以《窗外的树》为题,叫学生写作文,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如果作文教学中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学生大概只能写出如下的内容:我看见教室外有几棵树,树叶全落了,只剩下树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使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写的是人,却不是“鲜活”之人。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缺少对学生真实想法和需求的关注,缺少对学生精神生活与表达个性的侧重,缺少在细微处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和对学生思想感受的发掘,这些都致使学生的作文思想贫弱,情感缺失,人物呆滞。而要想作文表达生动、人物鲜活丰满,就必须加强对学生作文细节描写的训练。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5.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写你最感兴趣的人、事、景、物,可以写想象作文,也可以写自己想写的其他内容。习作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作文风向标:自由写作文,也得守规则。审题指南针:1.围绕"感兴趣"这一关键词,写人要注意内在特点(典型事例—人物品质)与外在特点(外貌描写)相结合;写事可以  相似文献   

17.
课例点击 前一阵子,我上了一节三年级作文公开课,内容是"我为_____画张像",这节课的难点是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学习例文时,我抓住其中一个描写人物眼睛小的句子——"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几乎看不见眼珠"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说这句话太夸张了,把人物眼睛小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  相似文献   

18.
我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几年时间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生写作常见的毛病有:第一,缺乏具体材料,只是空空洞洞地做了一点概略的介绍,没有对人、事、物的具体描写,虽然有主题,但描写“空”而不“实”,苍白无力,不感人。二是没有明确的主题,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把见到的、听到的事一一罗列写“流水账”作文,说了半天不知所云。三是有了材料,也确定了主题,却不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有的材料和观点不相适应,有的材料使用时详略不当,影响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往往通过彼此之间相关联的地方,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使无形为有形,给人以生动、具体之感。《大纲》中对小学生作文要求明确指出:在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逐步做到“要有具体内容”。为了使学生作文写具体,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按不同类型对学生进行序列性的片断训练。即按如何把景写具体,如何把物写具体,如何把人写具体,如何把事写具体的序列训练。在把景和物写具体的序列训练中,我们注意指导学生用“联想法”把景和物写具体,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0.
综观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可以说是最突出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写作技巧而言,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是因为没有掌握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