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西方素描观念的嬗变1.古典主义绘画理念古典主义绘画是在欧洲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古希腊时期“艺术摹仿自然”的理念,通过摹仿自然去创造“现实中可能有的”和“应该有的形象”。艺术摹仿论的创始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摹仿本能,这是因为人的天生就有摹仿的本能,其二是人在摹仿中能体验快乐感。但艺术不仅摹仿了自然事物的形象,而且艺术作品还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它摹仿的是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照事…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意识勃兴:理性与非理性艺术观交错发展,形形色色现代派艺术在摇篮中诞生。 (1)艺术起源于人类摹仿本能的说法始于古希腊哲学家,在他们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摹仿的产物。这便是西方艺术思想最初的形态。摹仿现实和表现理想成为艺术两种最根本的表现方式。直到18世纪末,现实主义理论一直都没有超出过摹仿论。虽然,有人怀疑过摹仿论的  相似文献   

3.
在美学史上,对艺术的起源,有过各种各样的推测和论断。归纳起来,大约有摹仿说、游戏说、劳动说和巫术说。其中以劳动说最为流行。同时也最为人们所称道。本文对此提出一点异议。这种学说认为,劳动创造了艺术,艺术直接起源于劳动。  相似文献   

4.
文艺起源假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艺术起源假说摹仿说、心灵表现说、巫术说、游戏说的分析,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缺陷。同时,通过对原始艺术的分析,论证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不足,阐述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史上基本的创作方法之一,是源远而流长的。相应地人们很早就开始对现实主义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探究。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从艺术是对于现实的摹仿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根据希腊悲剧创作的实践经验,指出摹仿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所采用的方式则是“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这是关于现实主义基本特点的最早的理论概括,可谓现实主义理论的滥觞。嗣后,历代许多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原始文学以口头文学为其存在形态。原始文学与人类本身同步产生。文学起源于劳动,但不仅仅起源于劳动,是以劳动为主元的多元综合。原始文学可分杭育杭育文学和神话文学两个时期.杭育杭育文学以摹仿为基本手段,由于摹仿的拙劣。而造成一种今天看来属于象征的艺术效果。神话文学根据内容可分为解释自然的神话,征服自然的神话,由图腾崇拜引发的神话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神话都体现了象征艺术特色。其象征是建筑在想象的基础上。两个不同时期文学中所展示的象征艺术都属于原始象征艺术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再现”从字面上讲就是重新展现的意思。艺术再现就是说艺术作为现实的反映,可以重新展现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客观的存在。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文艺理论(少数极端者除外)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艺术的这一再现性质。影响深远的古希腊文艺理论甚至把艺术的再现性质看作是艺术的本质。不过那时用的不是“再现”这个词,而是说“摹仿”。例如柏拉图就把文艺的本质确定为摹仿,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摹仿,但摹仿在柏拉日那里被解释成象镜子一样地反照。他说,艺术家就象“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非常轻易地就创造出世间的一切。因此,艺术只是摹仿了现实的“外形”,根本不能反映现实物的本质即“理式”本身,“摹仿和真实体隔得很远,它在表面上能制造一切事物,是因为它只取每件事物的一小部分,而那一小部分还只是一种影象”。这样,柏拉图的摹仿论就成为他否定文艺的认识价值,贬低文艺活动的口实。~(1) 亚里土多德提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摹仿论。他认为,摹仿不能被简单地理解成镜子似的反照,镜子式的反照是照抄和复制现实的外形,而“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因而“诗所描述的事~有普遍性”,诗不仅摹仿事物的外形,还能够深入地摹仿事物的本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想及其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想在于通过创造性的摹仿活动,引导人们达到至善的目的,亦即实现以善为核心的真善美的统一。他区分了艺术理想的两种不同实现方式即理想化摹仿和典型化摹仿,并尤其重视理想化摹仿。这种理想化的艺术摹仿既提升了希腊艺术理想,也表明了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之间内在的深刻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摹仿与诗艺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对世界文艺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诗学>中关于"摹仿说"的阐释,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手段,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富有想象力的摹仿,其中语言是衡量诗歌艺术的标准.亚里士多德首次系统地从理论上对诗作了分类,进一步区分了诗与其它艺术,实现了对诗的艺术本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0.
诗作为一种摹仿的艺术,按照柏拉图的理式论来说是不真实的,无益处的.本文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摹仿的本质和效果两方面论证柏拉图的文艺观的错误,阐述诗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摹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两种意义上使用摹仿概念:第一,在一种民族的文学与另一种民族文学的关系中,其中一种为另一种提供了或仿佛提供了典范范本。第二,在文学作为艺术对生活的反映——表现和(或)再现——所呈现的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中,摹仿作为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定的分类标准,决定了一定的艺术分类走向.把建构形象的物质媒介作为分类的依据,由亚里斯多德开其端.他在《诗学》中曾指出,“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是造成艺术有类型差别的重要原因,与绘画、音乐等艺术部门不同,“史诗”“用语言”来摹仿.沿着这一思路,人们找到了各艺术类型的审美特征.拿文学来说.它作为语言艺术,由于受到建构文学形象的语言媒介的制约,使得它具有了间接性特征,它也因此被人们称作“简接的艺术”,以区别于与之相对应的“直接的艺术”.文学是间接的艺术,这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常识固然能给人许多方便,但同时,它也常常扮演着拘限人的想象力的角色.在握有文学是间接艺术这一现成结论后,人们似乎很少想到应作进一步的追问:对文学来说,“间接”一词,其具  相似文献   

13.
诗作为一种摹仿的艺术,按照柏拉图的理式论来说是不真实的,无益处,本文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摹仿的本质和效果两方面论证柏拉图的文艺观的错误,阐述诗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摹仿。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最早的艺术起源说,“摹仿说”的诞生意味着西方文论的真正发端。其流变,包蕴着西方丰富的文化与哲学内涵。作者认为,“摹仿说”之所以能在西方文论那纷呈变幻的舞台上“当红主演”达2000年之久,奥秘正在于人本主义精神的渗透其中,本文试图在把握“摹仿说”及其演变的基础上,从“摹仿说”产生的哲学基础,摹仿的客体与主体等方面论证其“人本”的特点。同时,对由此引发的中西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差异等问题作一番探讨。旨在引发人们对一种有生命力的文论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人类艺术的起源作为艺术学科的一个基本问题,自近代以来中外学人众说纷纭,无论是劳动说、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或表现说等观点各持一端,其均难令人断然信服。在结合以上学说的基础上现所提出的艺术生成的"浑成观"能有机地抽取各个学说的合理内核,融会贯通并溶于一炉,指出了艺术发生是由一个模糊的历史概念,其是由功利性笼罩下的物质与精神、社会与个体、行为与心理、确定与不确定、渐进与突变等多方面、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性的逻辑认知内容。这一观点诱导人们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动态视角探寻之,是更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和接近科学的答案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艺术的起源作为艺术学科的一个基本问题,自近代以来中外学人众说纷纭,无论是劳动说、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或表现说等观点各持一端,其均难令人断然信服。在结合以上学说的基础上现所提出的艺术生成的"浑成观"能有机地抽取各个学说的合理内核,融会贯通并溶于一炉,指出了艺术发生是由一个模糊的历史概念,其是由功利性笼罩下的物质与精神、社会与个体、行为与心理、确定与不确定、渐进与突变等多方面、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性的逻辑认知内容。这一观点诱导人们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动态视角探寻之,是更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和接近科学的答案的。  相似文献   

17.
"摹仿"一直是西方文论和美学史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文论和美学的始终。亚里士多德是"摹仿说"的最终总结者,其学说包含着关于艺术的起源、构成以及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本文通过简要归纳摹仿的演变,引出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基本内容及特点,并将其和柏拉图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上的摹仿说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其自身带有的限制性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艺复兴时期的再现观吸收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的合理因素,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中进行创造性地摹仿,以求再现客观现实,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情感。创新的艺术规则使文艺复兴时期的再现观发展到鼎盛。  相似文献   

19.
<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摹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摹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茅盾先生说过:"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因为聋生生理缺陷,很多自然习得的知识都无法通过语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文论关于艺术摹仿自然的论述并不多见,依照西方文论的"摹仿"说来套用古代文论资料,找不到多少与之对应的说法,因而难以显现出完整的艺术摹仿说。其实,古人的艺术摹仿观念并不限于妙肖自然,也不止于直观外部世界,而是注重以主体心意投射客观外物,在艺术仿象中传输主观情感,其摹仿性的艺术形态带有明显的拟情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