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与源于"象形""会意"等造字规律而孕育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儒家教育思想主要较倾向于象形思维;道家教育思想则偏重运用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与源于“象形”“会意”等造字规律而孕育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儒家教育思想主要较倾向于象形思维;道家教育思想则偏重运用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3.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原始五行说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和运用对应现实、具有直观具体性的象形思维;阴阳说则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而往较高程度抽象性发展的结果;两者的合流,从思维角度看,亦是依据于象形与会意思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象形造字思维直接孕育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会意思维则造就了源于老庄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儒家多倾向象形思维,道家倾向会意思维,象形与会意思维互补运用,便造就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象形”“会意”思维规律奠定了传统艺术思维民族性特征基础。“赋”“比”“兴”恰是其运用于艺术表现中的结果;刘勰“神思”说,正是基于造字思维在艺术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而作的抽象和概括;“象形”“会意”思维还相应造就了中国传统独特的艺术追求:“意境”和“传神”。  相似文献   

6.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传统理论,它对文字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类。文章对"六书"理论关于"造字之本"的说法做出新的解释,认为它其实是更接近于描述汉字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7.
象形考     
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汉代的学者许慎常用象形分析字形结构。会意与指事的理论基础仍然是象形。象形与形声代表了文字中的两大类别。  相似文献   

8.
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就普遍存在着一种"散文化"现象,"散文化小说"便是其中之一.它意味着小说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它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小说几乎完全不同的审美形态和思维模式,显示出"散文化"的思维特征.而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对当代小说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兰是第一个试图打破传统"六书说"的学者,其"三书说",即象形、象意、形声是一次关于文字构造的伟大尝试.近四十年来关于唐兰"三书说"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指事的问题;会意的问题;假借的问题;象形和象意界限的问题";三书"和文字的形、意、声相比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文以六书理论研究的历程为切入点,许慎和桂馥为代表性人物,介绍了传统“六书说”在中国古代的产生发展历程,并就其六种构造条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