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被动句这一种语言现象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日语被动句可分为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和持有者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可分为“被字句”和“无被字句”。日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既可以是他动词也可以是自动词,而汉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只能是他动词。与日语复杂多样的被动标识相比,汉语要简单得多。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存在诸多差异,为了使中国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掌握日语被动句,初级教学中可以通过日汉对比方法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3.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历来是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突出难点。结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对日语被动句表达法进行分析,探究其偏误的深层原因。在“被”字句教学中建议:教授主动句受事有所属格时,注意区分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注意日语中的间接被动句与汉语的被动句有显著的差异;区分被动句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琴 《考试周刊》2010,(43):115-116
被动句是日语语态中的典型形式之一,在日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动句的了解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汉语和日语的被动句有很大差异,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汉语则通过介词来表示.有时还从语意理解被动与否。汉语中进入被动句的动词受到很多的限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构成被动句。  相似文献   

5.
韩放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349-349
日语论说性文章中存在大量的"れる/られる"句式,但此处的被动句很少能等同于汉语的"被"字句。我们将该类被动句称为"中立被动句",其作用是客观中立地叙述客观事实,描述客观状态,或委婉地表达作者、社会的普遍看法。弄清中立被动句同汉语"被"字句的差别,对日语论说文的阅读及论文的翻译、写作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日语的「ラレテイル」是由被动形「ラレ」加上体「テイル」组成的,这种表现表达的语法意义是"结果继续"。在形式上,与日语「ラレテイル」对应的汉语表现为"存在句""自然被动句""被字句",对应的韩语表现为"被动形 "。通过实例调查可以得知日语的「ラレテイル」在汉韩语言中如何表现。研究发现,日中韩3语形成了"ラレテイル—自然被动句—被动形 "的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在这组稳定对应表现中,它们都存在着表示"结果继续"的要素。另一方面,"ラレテイル—自然被动句"的对应率与"ラレテイル—被动形 "的对应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应该是缘于汉语、韩语与日语的语言类型相似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武惠方 《文教资料》2008,(32):61-62
汉语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带有被动意义的介词或助词构成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意义被动句,被动句在日语中被称作「受身文」,是由「勤词の未然形」+「受身助勤词れる/られる」构成.怎样将汉语被动句准确而又符合语言习惯地翻译成日语被动句,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日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日语被动句使用的多样性,对日中文的翻译工作和日语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阻力。通过对日语被动句的构成和日语被动态的内在含义的分析,探索日语被动句的汉语翻译特点,对日中语言翻译工作和教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因受印欧语系的影响,被动句在日语中的使用比汉语更广泛、更繁琐,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日语被动句时经常出现译文因母语干扰显得生硬。当教材对日语被动句的翻译、解说不够清楚,例句不十分恰当时,更容易给日语学习者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通过研究日语教材中关于日语被动句的翻译、解说以及列举的例句,发现其问题所在,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表达形式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对日语被动句的演变轨辙进行了梳理,兼与汉语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在表达形式上日语被动句自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早期中日被动句在被动标记的选择上非常相似,其中日语的被动标记“の(が)たぬに”是受汉语“为”的影响产生的。在语义上中日被动句经历了非常相似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贺黎 《文教资料》2013,(23):23-24
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体现的,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从日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的使用情况入手,对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进行了考察,并与汉语被动句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在语言表达方面多用被动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叙述一件事,而中华民族正与之相反。因此,日译汉时就必须把一些被动式改为主动式,使之符合中国人的表述习惯;而汉译日时也应当考虑日语的特点,把一些主动式改为被动式。本文概括了日语被动句的主要表现形式,又具体论证了日汉互译时应当着重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中频繁的使用被动语态,而与此相对,我们在汉语表达的时候较少使用被动语态,而尽可能地使用主动句,使句子的表达通顺流畅。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哥儿》、《心》,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以及其汉语翻译版本为研究对象,针对日语的被动语态的汉语翻译进行研究分类,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中国日语学习者正确地翻译并且正确地使用日语的被动语态,以及翻译日语的被动语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其汉译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日语被动句是日语的常用表达方式之一,在其语义、视点、受害者心情等方面较汉语的被动表达更为复杂。因此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如何正确使用被动句成为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本文从语义、视点、受害者心情等方面的日语表达习惯这一视角,来分析日语被动句的使用倾向,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存在着差异,在理解和翻译上都有一定难度。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的特点及英语被动句汉译技能进行了探讨,这对完整理解英、汉被动句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由于受汉语母语影响,在日语间接被动句的使用方面存在难点,经常产生误用现象.本文通过列举实例,分析了日语间接被动句的误用及产生误用的原因,以期对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使役句和被动句作为ボイス表现文,其关联性很强,经常被讨论,但是,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本文在从中日使役句转化为被动句这一点上,对可转化的使役句的种类和动词种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日汉语的异同点。只有他动词才可以转化为被动句,语法上的使役句可以转化为被动句。其中主体为自我控制不可能型的语法使役句不能转化为被动句是日汉语的共通点;在日语中,状态动词、自然现象动词和方向、姿态动词不能转化为被动句,而在汉语中,结果动词、创造动词,带有表示标准的补语的动词不能转化为被动句则是各自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中,有些英语被动句可直译为汉语的“被”字结构,但有好多英语被动句不能直译,而要进行语态变换,只有语态变换后才能达到通顺流畅,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9.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20.
鲁诗语 《教学随笔》2016,(3):146-147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