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郑成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这是众所公认的。但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却颇有不同。例如有人就认为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不应有过多渲染”,因为“各族的抗清力量,都不过是清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就抗清而言,郑成功和其他抗清力量一样,迟早是要失败的”。照此说法,郑成功和其他抗清力量,所进行的反抗斗争,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意义。对这种看法,拙者不敢苟同,在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清军入关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满族贵族集团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薙发、易服、当奴隶,凡不“归顺”、“迎降”者,“即行诛剿”.因此,民族矛盾激化,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以农民军为主体的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南方的抗清斗争坚持的时间更长,斗争更为激烈.广西的桂林曾一度成为南方抗清斗争的中心.在这里,有抗清将领瞿式耜坚守桂林达四年之久.他领导桂林军民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获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其后,清军孔有德部攻陷桂林.但不久,农民军领袖李定国又打败孔有德,收复桂林.桂林的抗清斗争事迹,可歌可泣,影响极为深远,值得认真研究.史学界对桂林的抗清斗争尚少专文作较全面地论述.本文拟就桂林抗清斗争的性质、历史意义以及最后失败原因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民领袖、抗清英雄李定国,顺应时代的要求,顾全大局,高举“联明抗清”的大旗,坚持抗清斗争十余年,为什么会以失败而告终呢?探讨这个问题,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张苍水之海上抗清,始于丙戌六月,江上师溃,公从驾(南明鲁王)象山石浦,随之又汛依肃虏伯(黄斌卿)于翁洲(舟山)。终于甲展七月,在“定海山中” (海中荒脊无居人之悬岙)被清兵所执。若加画江之役,前后共十九年。其间,曾四下闽海,四入长江。特别是与民族英雄郑成功联合发动的已亥长江之役,公由金陵之观音门向芜湖进军,得到沿江州县热烈响应,旬日之间,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以至于建立不久的清朝廷都为之震动。公最基本的海上抗清活动区域,是浙东海上的“十洲三岛”。“三岛”,指象山沿海三门湾的南田、高塘、花岙: “十洲”指今天的舟山众岛屿。公海上抗清最主要的军事政治中心,则是地处三门湾口花岙岛上的林门。已亥长江之役败后,郑成功与公战略上分道扬镳,从而郑氏获得历史所赐予的歪打正着的机遇。所以,公虽是郑氏海上抗清的主要联手,现实评价却处在不同层面。但对故国的忠贞美德,公与郑氏相比,实乃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5.
答:司徒美堂是侨居美洲的一个爱国华侨领袖。原名羡意。1868年4月出生在广东开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读过几年私塾,当过学徒工。1880年他12岁时,随同乡到美国旧金山的一家中国餐馆当帮橱,后加入“洪门致公堂”(“洪门”是明末人民抗清的秘密组织,美国华侨的“洪门”组织,习称“洪门致公堂”)。  相似文献   

6.
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常熟人,是明代末年抗清的民族英雄。 瞿式耜在万历年间考中进士,担任永丰知县。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专权,政治黑暗,瞿式耜不畏权势,立誓“魏忠贤当权,决不做官”,遂离职家居。魏忠贤倒台后,瞿式耜被任为户科给事中,上任七个月,他接连上书抨击权贵,被降级调用。后又受诬告,被投入北京监狱,直到宰相温体仁罢职才获释放。  相似文献   

7.
诗史之风忠烈之情——张煌言诗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煌言,号苍水,是晚明诗坛大家。其诗歌大都以抗清复国为主题,被称为“诗史”,既是他抗清斗争中严酷而艰苦生活的记录,也是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和忠烈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关于阎尔梅     
《孔望山汉代摩崖画像石刻》一文(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在论及石刻遗存广为志书和古籍所载时,引用了诗人阎尔梅的诗句作证,不无道理。但是,说阎尔梅是“元诗人”,殊无根据。阎尔梅(1603—1679),字用卿,号古古,别号白(?)山人(因两耳天生长大且白,故有此号),蹈东和尚。今江苏沛县阎家集人。阎尔梅既是抗清复明的民族英雄,又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甲申之变以后,他力劝抗清将领史可法进军山东、河南等地,志图恢复。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他仍置生死  相似文献   

9.
夏完淳 ,生于明崇祯四年 (公元 16 31年 ) ,卒于清顺治四年 (公元 16 4 7年 ) ,初名复 ,后改为完淳 ,字存古 ,号小隐 ,又号灵胥 ,也称玉樊 ,松江 (今上海市松江 )人。夏完淳 ,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令后人无法企及的传奇式人物。他是明末的抗清将领 ,十四岁束发从军 ,跟随父亲和老师参加抗清复明的斗争。在父师先后失败皆沉水殉难后 ,他统领江左少年继续战斗 ,直到失败被捕在南京“授命”。他以年仅十六岁的生命壮烈殉国 ,其英名业绩自当千秋万世 ,永垂青史。夏完淳也是明末的少年诗人 ,他天资聪颖 ,生而早慧 ,“五岁知五经 ,九岁善词赋古文” ,…  相似文献   

10.
夏完淳是明末的一位民族英雄,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很有才华的少年作家。他生而早慧,七、八岁即能赋诗,十一、二岁“抵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十五岁在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皆几社创立人)影响下,“揭竿报国,束发从军”,奋身投入抗清复明斗争,转战于江浙一带,英勇顽强。一六四五年清军攻下南京后,江南人民纷纷举兵抗清。夏完淳先和父亲一起参加吴淞总兵吴志葵的水军,进行收复苏州的战斗。兵败后,其父投水自  相似文献   

11.
郑成功像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是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省南安县石井人,郑芝龙子。南明弘光时监生,隆权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唐王被俘,郑芝龙投降了清军,二十二岁的郑成功举起了“杀父报国”的大旗,率领勇士乘船到南澳(今属广东)从事抗清活动,后又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坚持抗清斗争。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大大鼓舞了中原人民和台湾同胞。当时台湾已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同胞不断起义反抗。永历十五年(1661年)爱国人士何斌携带台湾地国到厦门来见郑成功,申诉了台湾同胞的愿望。郑成功早有收复祖国领土的伟大志愿,决定排除万难,进军台湾。  相似文献   

12.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軍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攻破潼关,占領西安以后起,在短短五六个月里,就以席卷之势,控制了江淮以北,長城以南,西至甘肃、宁夏、青海,东迄于海的广大地区;攻陷了北京,推翻了明的統治。紧接着,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吳三桂投降清军引导清军进入山海关以后起,形势又急轉直下,在一年多的时間里,农民軍又先后失去了这些地区。农民軍退到荆襄湖南一带,联合南明,在那里展开了長期的抗清斗爭。本文只对农民军从进入北京到李自成牺牲这一段时間的抗清斗爭,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清初大学问家的黄宗羲,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黄宗羲五十岁以前读书、游学、抗清、避祸,这一时期的著作除部分诗文外,均已散失。及至闽、桂抗清斗争失败,南明最后一个小朝廷桂王政权复亡,所谓“天南讣至”,“潮息烟沉”,复明之望已绝,黄宗羲始悉心向学,以著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编造的诸葛亮“空城计”是颇有知名度的。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也爱读《三国演义》,非常佩服书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他也成功地摆过诸葛亮式的“空城计”。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当时郑成功在福建东南的思明州(厦门),金门等地坚持抗清,清朝再次对他诱降。为了逼他就范,又派出郑亲王齐尔哈朗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带领三万大军会  相似文献   

15.
《礼记》上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教师对学生不能只授以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思想行动给予积极的影响。明末爱国文人陈子龙在抗清斗争中牺牲,他的学生夏完淳十七岁就为抗清献出了生命。杨板仓先生“身在书斋,心忧天下。”毛泽东同志亲受其教,青年时期即以天下为己任。陈、杨可谓“使人继其志”的“善教者”,我们教师应引为榜样。“使人继其志”,自己要先有志,这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学者郭沫若在《南冠草》一剧中加以热情赞扬和热烈歌颂的夏完淳,是明末抗清英雄,著名的诗人。据王弘《砥斋集》载,他“八岁能赋诗,十二即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十五岁时,跟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直接参加了军事斗争,十七岁殉国,用鲜血使自己的历史发出灿烂的光辉。清顺治四年(1647年),夏完淳存家乡云间(上海市松江县的古称)图谋起义,事泄被捕。被捕后,写下了和家乡诀别的饱含爱国主义深情的感人诗篇《别云间》,表现了  相似文献   

17.
张苍水之海上抗清,始于丙戊六月,江上师溃,公从驾(南明鲁王)象山石浦,随之又汛依肃虏伯(黄斌卿)于翁洲(舟山)。终于甲辰七月,在“定海山中”(海中荒脊无居人之悬岙)被清兵所执。若加画江之役,前后共十九年。其间,曾四下闽海,四入长江。特别是与民族英雄郑成功联合发动的已亥长江之役,公由金陵之观音门向芜湖进军,得到沿江州县热烈响应,旬日之间,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以至于建立不久的清朝廷都为之震动。公最基本的海上抗清活动区域,是浙东海上的“十洲三岛”。“三岛”,指象山沿海三门湾的南田、高塘、花岙;“十洲”指今天的舟山众岛屿。公海上抗清最主要的军事政治中心.则是地处三门湾口花岙岛上的林门。已亥长江之役败后.郑成功与公战略上分道扬镳,从而郑氏获得历史所赐予的歪打正着的机遇。所以,公虽是郑氏海上抗清的主要联手,现实评价却处在不同层面。但对故国的忠贞美德,公与郑氏相比,实乃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8.
张苍水之海上抗清,始于丙戍六月,江上师渍,公从驾(南明鲁王)象山石浦.随之又汛依肃虏伯(黄斌卿)于翁洲(舟山)。终于甲辰七月,在“定海山中”(海中荒脊无居人之悬岙)被清兵所执。若加画江之役.前后共十九年。其间,曾四下闽海,四入长江。特别是与民族英雄郑成功联合发动的已亥长江之役.公由金陵之观音门向芜湖进军,得到沿江州县热烈响应,旬日之间,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以至于建立不久的清朝廷都为之震动。公最基本的海上抗清活动区域,是浙东海上的“十洲三岛”。“三岛”,指象山沿海三门湾的南田、高塘、花岙:“十洲”指今天的舟山众岛屿。公海上抗清最主要的军事政治中心,则是地处三门湾口花岙岛上的林门。已亥长江之役败后.郑成功与公战略上分道扬镳,从而郑氏获得历史所赐予的歪打正着的机遇。所以.公虽是郑氏海上抗清的主要联手,现实评价却处在不同层面。但对故国的忠贞美德.公与郑氏相比.实乃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9.
1644年,北京明廷灭亡后,明王朝南方的半壁江山依然存在,南京成为政治中心。但其首要人物史可法,在“定策”问题上严重失误,使马瑛一伙拥立朱由崧为皇帝的阴谋得逞。自此,腐败势力借拥立之功得势,史可法等一大批正直之士受到排挤,北进及抗清活动举步维艰,坐失良机。弘光政权短命而亡,原因很多,而在立帝人选上的重大失误是其中之一,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封建史籍里谈到清朝初年抗清斗争时,常常过分地渲染了南明政权和江南地主豪绅抗清派的作用。历史事实却表明,在长达二十年的大规模抗清斗争中,真正的主力是由起义农民组成的大顺军和大西军。李自成亲自指挥的山海关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从此揭开了抗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