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机智敏捷的智力游戏。这种游戏据说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蜀后主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孙吴张温出使蜀汉,与蜀人益州学士秦宓有一段对话: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高山流水,却不表示他们在高山上:画中有兰花,也并不真地摆盆兰花。只是一种意境,一种象征。高山流水,寓意其二人是知音,兰花寓意其间的君子之交。  相似文献   

3.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4.
正人性论是先秦儒家伦理学史上的重要话题。然而,孔子本人并没有明确谈及人性的善恶问题,他只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之后,儒家人性论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孔子的弟子们开始把性之善恶作为重要问题展开讨论。根据《孟子·告子上》记载,"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  相似文献   

5.
乔凤岐 《寻根》2013,(3):134-136
葛天氏是传说中远古时期的氏族部落首领,以擅长歌舞而见于史籍。《吕氏春秋·古乐》篇对葛天氏之乐有较详细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古乐》以葛天氏之乐  相似文献   

6.
自学成才论(上)自古有国家者,创制立法,多为中人而设。《记》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又曰:“夫礼,所以制中也。”古人所谓礼,自指一切制度仪文而言。定礼之初,不使太过,不使不及,大抵悉就中人所能共知共行者立为法度,高才者俯以就之,低能者仰以求之,而无“智  相似文献   

7.
张人元 《寻根》2004,(5):135-141
棠溪剑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棠溪之金天下之利。”《史记》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吴越春秋》记载:“棠溪在西平,水淬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据范文澜《中国通史  相似文献   

8.
正《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论语》中有许多关于言与行的记载,涉及内容广泛,大至兴国安邦,小到个人交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语言观,从中也可窥探儒家在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它所反映的言行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敏于行而讷于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观点是《论语》中最常见的关于言行关系的描述。《宪问》有:"子曰:‘邦有道,危言危  相似文献   

9.
褒斜栈道     
刘作忠 《寻根》2006,(3):140-141
栈道,《辞源》解释是:在险绝处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有关栈道,史书记载不少,如:《战国策·秦三》载:“栈道千里于蜀汉”;《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等。栈道中里程最长、最为曲折险峻的,应是褒斜栈道。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的山谷,两侧高峻,褒水经流其中。其南口曰褒,在原褒城县北十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70里,故名“褒斜谷”,长凡470里。自春秋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谓“褒斜栈道”。公元前206年,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相似文献   

10.
于雷鸣 《寻根》2012,(4):105-110
一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梯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相似文献   

11.
這是非常有名的典故/段子了。見於《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蒓羹,但未下鹽豉耳!”同事異文又見於《郭子》:陸士衡詣王武子,武子有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機曰:“卿東吴何以敵此?”機曰:“千里蒓羹,未下鹽豉。”(《太平御覽》卷八六一;參見《御覽》  相似文献   

12.
怀任齐随笔     
汪容甫《哀鹽船文》:“嗟貍首之殘形,聚誰何而同穴。”古直注曰:“《禮記·檀弓》:‘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原壤登木歌曰:貍首之斑然。’《正義》:‘貍首之斑然者,言斲槨木文采如貍之首。’”案:此注未是。《樂府詩集》卷五十八:“《琴操》曰:‘殘形操,曾子所作。曾子夢一貍,不見其首,而作此曲也。”’其字有作之字用者,皆處賓位,史籍多有。《魏  相似文献   

13.
世间所有事物均可入画。只要画家愿意,一丝风吹草动,一行长空飞雁,一涧高山流水,一沟葱茏树木,凡此种种,皆可落托系绾于心,赋其形神意韵于画布之上。于是,感天动地的艺术之美便生成了。  相似文献   

14.
捕鼠     
捕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相似文献   

15.
士与士文化     
正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意识,开始把人大致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但其次序历代有所不同。《管子·小匡》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石指柱础。《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曰:"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荀子·王制篇》亦有"农士工商"的排列。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曾说:"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赞曰:"秦中自古帝王州"。秦中即关中,自古即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然而,关中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多而北少,季节分配亦不均匀,这种情况在泾阳等渭北旱塬地区尤为显著,因而历朝历代都对关中水利极其重视。战国末期,秦国因有郑国渠而使秦强,关中地区"为沃野,无凶年"。  相似文献   

17.
问酒     
屈原问天,荆轲问剑,陶潜问菊,苏轼问月,李白问酒.在中国酒与文化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密不可分.岂止文化,自古以来,从王公贵族,至下里巴人,何曾离开过酒.酒是催化剂、酒是强心针、酒是解愁药.诗人艾青说:“酒是燃烧的液体,酒是流动的火.“近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其中有一篇名&;lt;温一壶月光下酒&;gt;,将月光取下来,置于壶中,分不清哪是月光,哪是酒,抑或是酒与月光同温,此中真趣,可入化境.……  相似文献   

18.
方燕明 《寻根》2010,(3):13-21
<正>汉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开篇即谓:"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史记·夏本纪》并列出夏王朝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为:禹—启—太康—中康  相似文献   

19.
《周礼·春官·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天龟日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雷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上春衅龟,  相似文献   

20.
一命题的提出三才,华夏古词;主义,西方今语。如今组而合之,倘能见容于时尚乎?《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以成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