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水珍 《现代语文》2013,(10):38-39
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有名的诗篇,是浩如烟海的古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令无数人唏嘘不已。然而在具体讲解《孔雀东南飞》"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悲情结局时,有不少学生对此提出了质疑,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萌苗 《现代语文》2009,(12):17-19
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书写爱情的篇章,其中春秋时期《诗经》中的《氓》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与捍卫。本文主要从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女主人公爱情变故的原因及她们对爱情作出的抗挣三个方面探讨比较两者人物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全诗共达一千七百多字,属"杂曲歌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氏",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此于"杂曲歌辞",合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一般以该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起兴趣题。《孔雀东南飞》运用了很高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熊婕 《培训与研究》2010,27(1):5-7,28
金庸小说中的言情话语极为丰富,其中对男强女弱爱情范式和女性贞洁意识的描写,以及对“众星捧月”爱情模式的反复书写,体现出作者内心的传统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5.
金庸小说中的言情话语极为丰富,其中对男强女弱爱情范式和女性贞洁意识的描写,以及对“众星捧月”爱情模式的反复书写,体现出作者内心的传统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6.
看到有关爱情的电影和戏曲的上演,我不禁想起中学里有关爱情的传统性教材,如《孔雀东南飞》等,却仍在被禁锢之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描写、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这对青年夫妇追求婚姻自由,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反封迠精神,它继承了汉乐府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分析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从中揭示了古代女性爱的心理和爱情危机,并最终指出她们悲剧爱情婚姻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说明婚姻爱情离不开家庭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之间存有不可分离的联系性和"固有的统一性",主要人物呈"对称性"格局分布。这种格局,使诗中人物形成了"同族对比"和"异族对比",实现了良好的对比效果。要正确认识《孔雀东南飞》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需要注意人物形象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孔雀东南飞》里有爱情吗?如果硬要说有,充其量也不过是感情罢了,离爱情还差得远呢!!!他们俩的死那可算不上殉情!!!其实《孔雀东南飞》中的所谓“殉情”并不是因为封建制度的压迫,那只是表面的东西,inotherwords,它只是直接原因(导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解构小说《杀夫》中所包涵的三层价值问题。其中透过三个主要人物的立场话语,以及他们所深藏的隐语层面,分析小说中所涉及的价值问题,力图站在小说所描述的人物层面来体验文中所展现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流动。  相似文献   

12.
《说岳全传》是清初的一部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这部小说在主体上继承了中国"史官"文化的传统,对历史的基本面貌进行了还原,同时又融入了文人叙事和民间叙事的特点,在"虚实"处理上恰当自然,既尊重历史而又不过分拘泥于史实,从而为大众所接受。受明代"四大奇书"的影响,小说在一些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不免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影子,但在结构设置、叙事观念以及叙事视角的运用上都表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鲜明的叙事风格,体现着作者对英雄传奇文体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丁玲早期小说主要包括《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短篇小说集,其当时的小说以强烈的叛逆色彩和自叙传风格而成为"五四"文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主要通过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从而认识丁玲早期小说的独特的"现代性"色彩及其对"五四文学"包括当时的女性文学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同人小说在小说阅读者中的传阅度、接受度不断提高。“同人”这种小说模式其实古已有之,到了近代的翻新小说就形成了主动的、有意识的同人文学创作。“同人”小说与“翻新”小说二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承续关系。回归近代,通过对中国近代翻新小说的研究分析,或许能够揭开当下同人小说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采用小说材料来修史是学界的共识,但历来褒贬不一.宋人吴缜《新唐书纠谬》就认为,《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在史家眼中,什么样的“小说”可以作为“史实”用来修史,《新唐书》又是怎样甄别小说材料的,它如何把小说“正史化”?《新唐书》采用李公佐《谢小娥传》来修撰《列女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例,借这个实例我们可以一窥唐宋史家的小说观念和史实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小说史,以"红"命名的小说不计其数,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为何小说家喜欢以带有"红"字的名称来命名小说?作家为何喜欢写作以"红"命名、与"红"相关的小说?本文通过对中国各类带有"红"字标题的小说的解读,来揭示这一文化现象,透视其中的文化心理,以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小说,也希望能为中国作家以后的命名和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大量地运用了新闻语言,把类似新闻的语言直接当作小说语言放入文本中,该小说因此被称为"新闻串烧"。这种新兴的语言写作技巧虽然能产生真实的艺术效果,但是同时弱化了小说自身的文体性,论文在以《第七天》的"新闻语言"为个案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当代小说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思考,探讨未来小说语言与新闻语言相互靠近、相互融合到最后达成统一这种趋势是否有发生的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小团圆》给“张迷”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兴奋点,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的读者,对这部小说都有太多的感受需要表达。文章立足《小团圆》所勾勒的盛九莉的人生之路,直逼盛九莉和作者张爱玲本人最真实的人生姿态--充满“竞争”意味的一生,深入探讨《小团圆》文本内外的“竞争”意味,归纳“竞争”的特点并分析成因及结局,并试图重新评价张爱玲一生及《小团圆》的艺术得失。  相似文献   

19.
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小鸟”、“戒指”、“房子”、“大海”等,其中“大海”这个意象的运用贯穿全篇,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大海”这个意象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尤其在小说结尾,通过埃德娜投身大海了结自己生命的描写使小说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学界历来主张己卯本为“董康旧藏”,但检点董康《书舶庸谭》有关《红楼梦》之记载,并未发现与此相关的记载。(《红楼梦》现存各版本对太虚幻境“六司”之记载存有异丈,诸多迹象表明甲戌本作“夜哭司”曾遭后人篡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