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小蝌蚪找妈妈》说的是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板书设计时,就全文来说,根据文章的情节,我抓住一个“找”字,在分析每段课文时,又突出了一个“变”字。在“找”中看“变”,自然地突出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在总结时,我问学生:“学了这课,你懂得了哪些知识?”学生纷纷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  相似文献   

2.
例一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完《不合群的小蝌蚪》一文后 ,让学生写一则“寻娃启事”(分别是青蛙妈妈和癞蛤蟆妈妈的寻“娃”启事)。同学们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写得挺有意思。如 :寻娃启事我的儿子突然在3月25日早上失踪。它们身穿青灰色的衬衣 ,爱独游 ,个子较大。希各位知情者速与我联系 ,当面重谢。地址 :小池西北的蝌蚪王国联系人 :青蛙妈妈联系电话 :12345例二 :《未来的蔬菜》教了听说训练《未来的蔬菜》后设计两项作业。第一 ,每天收听广播 ,在以后的每堂语文课开始 ,设立“一分钟新闻发布会” ,评比“小小播音…  相似文献   

3.
于晓华 《甘肃教育》2001,(12):22-22
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狼和小羊》,我先板书“狼”,再板书“小羊”,并在“狼”与“小羊”中间写一“和”字后设疑:“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一下引起了学生兴趣。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讨论,都非常积极。2.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如教《小蝌蚪找妈妈》,学生在读课文时发现小蝌蚪遇上乌龟妈妈和鲤鱼妈妈时所表现的动作不一样,分别是“迎…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说的是小蝌蚪看到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河面上游来游去,面对这一温馨的场面,就产生了问题:小鸭子有妈妈,那我们的妈妈呢?于是就问鸭妈妈.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小蝌蚪根据这些特点看到大金鱼赶紧喊妈妈,大金鱼说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色的;小蝌蚪把鸭妈妈和大金鱼说的话综合起来,看到大螃蟹就喊妈妈,大螃蟹说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于是小蝌蚪看到大乌龟又喊妈妈;大乌龟说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小蝌蚪把以上所有了解到的特征加以综合终于找到了妈妈.  相似文献   

5.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看图学文是科学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保护青蛙和小蝌蚪。因此,本课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一、导入新课,扣住“找”1.板书“找”,问:同学们,你曾找过什么?2.板书“妈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发现妈妈不在家时,就急着找妈妈。3.板书“小蝌蚪”,齐读课题,激趣:是啊。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小蝌蚪看见你们得到妈妈的关心和爱护时,是多么的羡慕啊。它们也想得到妈妈的关爱,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妈妈吗?〔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自然…  相似文献   

6.
《红领巾》2010,(4):32-35
前三期我们讲了知何借鉴《小蝌蚪找妈妈》,同学们像炸了窝的麻雀,开心得不行:“‘一次次地问’这招儿还真是又好玩,又好用,又不费工夫。”很多老师和家长也特兴奋,大家不停地问:“还有吗?还有吗?除了《小蚓蚪找妈妈》外,还有别的童话可发挥,还有别的思路可借鉴吗?”  相似文献   

7.
小启     
记得有一次,我指着走廊上两排雪白的瓷砖墙壁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们一起想想这上面可画些什么?”“老师,我们来画《小蝌蚪找妈妈》吧!”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一起这样回答。原来,他们刚听过这一故事。我马上表示同意:“好啊,我们用画把‘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画出来”。  相似文献   

8.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可以称为经典中的经典课文,将青蛙的成长过程自然巧妙地完成于小蝌蚪找妈妈的一波三折的故事经历之中。为了不辜负其奇特的构思、并茂的图文,并贴近新的理念、新的标准,也能把它上成一堂属于自己的、经典的《小蝌蚪找妈妈》,我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仅仅教案就写了整整12页。于是,便“胸有成竹”地来到课堂上。  相似文献   

9.
永不敛翅     
《中学生阅读》2008,(10):79-79
昨天吃过饭,妈妈问我:宝贝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说:做我自己!真正的自己! 我不会回答那种“考上大学,然后考研,以后找个好工作,找个好老公,养一个可爱的宝宝,买条狗,再买辆车,颐养天年……”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每次布置作业,总能听到学生小声嘀咕:“唉,又是写、背。”“又得干一两个小时!”可对于课后练习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一般都自愿完成。想到自愿,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呢?学完《小狮子爱尔莎》一课,我问学生:“学完这一课,你们想做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一定要找这本书看一看。”有的说:“我养过小猫,我想把养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一位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说:“我想把课文中感人的句子摘抄下来,写作文时用得着。”两个同桌的调皮孩子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悄悄商量过了,下课找几…  相似文献   

11.
早上起床,我走到客厅,看见地上有一只小虫在跳,我大声地叫:“妈妈,有小虫!”我提起脚正要踩下去,妈妈忙拉住我说:“别踩啊,这是小青蛙。”我奇怪地问妈妈:“小青蛙怎么会跳到家里来呢?”妈妈笑着说:“可能是家里养的小蝌蚪变的。”我跑到玻璃缸前数了数,缸里的小蝌蚪果然少了一只。原来,那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正是我家养的小蝌蚪变成的呢,它正鼓着大眼睛在客厅里跳来跳去,真逗人喜欢。妈妈告诉我:“小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专捉害虫,我们要爱护它。”听了妈妈的话,我问小青蛙:“小青蛙呀,你想回家吗?我送你回去吧。”…  相似文献   

12.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学习第一自然段)(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学习第四自然段)(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找出表示变化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捐书     
今天,朱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把以前看过的旧书捐一本给学校图书室,让全校同学能看到更多、更丰富的图书。放学的路上,我一直默默地想着:我该捐一本什么书才更有意义呢?回到家里,我一放下书包就跑到书柜前东翻翻,西找找,还是想不好应该捐哪一本书合适。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妈妈走过来,看见我在找东西,便奇怪地问:“佳磊,你在找什么呀?”我一本正经地说:“老师叫我们为学校图书室捐一本自己看过的旧书,我正在找呢!我有这么多书,你说我捐哪本书好呀?”妈妈想了想说:“你还是捐那本《小学生365天好日记》吧。因为…  相似文献   

14.
我家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和我,怎么会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呢?国庆节放假,爸爸教我学《论语》。这样,爸爸就是我的老师。学完《论语》,爸爸又叫妈妈来教我学珠算,所以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了。学完珠算后,爸爸叫我教妈妈学《论语》。我拿出《论语》书,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您来学《论语》,好吗?”妈妈笑着对我说:“好哇!”我就像模像样地教起来:“学而时习之……”妈妈在给我缝衣服,手里忙着,口里念着:“学而时习之……”念着,念着,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吗?”我听了,拿出另一本…  相似文献   

15.
翟晓芳 《河南教育》2005,(10):45-45
昨天布置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文后的几道题。今天上午一上课我就问:“完成作业的同学请举手。”“刷”,全举手了,我很高兴。又问:“谁能说说短文写了什么?”这回和刚才完全反了,全班学生竞没有一个人举手。我疑惑了:“你们不知短文写什么,怎么做的题?”“我是抄的答案。”一个同学大声回答。  相似文献   

16.
永不敛翅     
《中学生阅读》2007,(10):43
昨天吃过饭,妈妈问我宝贝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做我自己!真正的我自己!我不会回答那种“考上大学,然后考研,以后找个好工作,找个好老公,养一个可爱的宝宝,买条狗,再买辆车,颐养天年……”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借助媒体解词一例严计鸾(波阳县五一小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的“迎上去”、“追上去”这两个词语,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这一迎一追有何不同?又是怎样形象地刻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的?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我就借助媒体,利用幻灯,设计动...  相似文献   

18.
赵吉平 《小学语文》2008,(10):62-62
1.创设情境,激活识字愿望。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配合课文内容,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在课件中,一群黑灰色的小蝌蚪正要出发去找妈妈呢!在它们的前面有一片美丽的水草,较远处有红鲤鱼和一只大乌龟。在学生被图画吸引时,我适时地说:“这群小蝌蚪想去找妈妈,想去向鲤鱼和乌龟问妈妈的情况。但它们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相似文献   

19.
徐伟 《班主任》2013,(1):17-17
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校园,许多常规习惯都在养成中。很多学生放学后都不能主动把椅子放到课桌下面,使得教室里乱七八糟的。无论我平时怎么强调,情况都没有改善。一天,我在讲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学生体会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焦急心情,没想到他们发言非常积极。我心中暗暗窃喜:放椅子的问题有办法了!  相似文献   

20.
最早接触日记,是妈妈给我朗读爸爸写的《让日记在为一种需要》,我好奇地问爸爸:“什么是日记?”爸爸笑吟吟地摸着我的头说:“把自己一天中见到,听到的感兴趣的东西写下来,就是日记。”“为什么要写下来呢?”“日积月累,那可是一个人成长的印记啊!”于是,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日记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