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的: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说明:学生初学作文,对于一篇文章,哪该详写,怎样详?哪该略写,怎样略?一般不清楚。通过《课间十分钟》一文的学习,使其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第二段及其中第三节。教学过程: 一、读讲课题 (一)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提问: 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板书:(习作例文) 2.“习作例文”怎么理解? (三)过渡谈话: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懂学通习作例文,弄清例文是怎样写的。现在就请同学们首先理出《课间十分钟》一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每次评改高考作文卷,我心中总有些酸涩感:作文小学写,初中写,高中依旧写,且密度、强度不断加大,为什么在检验作文素质的关键时刻却“佳作不多,‘套文’、‘四不象文’不少”?是教师指导不够吗?不是。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每一环节,教师都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传授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具体简明地归纳出写作“套路”;既训练学生写“自选文”,又训练学生写“规矩文”、“定时文”;尝试各种好的作文评改方法——然而,学生作文“难”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原因何在?从当前的教育实际看,我认为主要有两种:一、学生生活空间太…  相似文献   

3.
一.改变作文教学环境——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怎么让学生不厌倦作文,谈作文而色变?试想,没有观察测量、查找资料,怎么去写说明文呢?没有生活的见闻感受、体验思索,又怎么能写出感人的记叙文及见解独特的说理文?正如宗白华的《诗》: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这道出了作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过程实则是用脑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用脑,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小有体会。1995年我班学生胡祁芳写的《“军嫂”就在我身边》一举获得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1996年我班学生高芸芸的《逆子》一文又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现就此谈点做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曹阳 《中国考试》2001,(4):27-28
学生问(下简称问):2001年高考《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要求”中有“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两项要求?这两项要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曹老师答(下简称答):高考作文要做到“思想健康”,这一项要求提得并不高,它是一项基本性要求,因为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和“意”是不健康的,怎么能说这样的作文是好文章呢?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着力强调“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把它们作为作文训练的“两个致力的目标”。可见,这是一项“基础等级”要求,并不是一项超越考生的思想实际和写作实际的很高的要求。同时,这项要求也符合我们选拔  相似文献   

6.
抓住“契机”写片断文/田美娥三年级的作文起步训练主要是练习写片断。平时每单元按规定的内容写一篇作文的常规,造成了学生“害怕作文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不利。我认为,应打破常规,抓住以下契机来练习写片断。一、“学”到精彩时。如在教学《晨读》中...  相似文献   

7.
<正>一、缘起: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遇到困惑新接手一届3年级,开学第一周就要写作文。习作1给出《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两篇例文,要求任选一个生活中的场景仿写作文。看着例文,学生有什么感觉?写什么、怎么写呢?面对每天都在发生、经历的人、事,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举例,部分学生还是无从下笔,或者记"流水账"。二、分析:小学生"推不开"写话大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训练作文题是:《一件好事》。要求学生把自己做过的或听到的、看到的事像《送小妹妹回家》那样,按事情经过有顺序地写清楚。文题直接提出了阶段作文习作训练的重点。 本次习作训练是小学生作文从听话训练转为习作训练的第四篇文章,与前面几次习作训练相比较,可视为一道作文基本功重点训练的综合题。它既包括前面每次训练所学过的内容,又增加了“按事情经过有顺序地写”这一训练内容。这里所说的“顺序”实际上又包含了时间推移与空间变换两种顺序。这道题目,对学生来说,完成的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进行指导。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送小妹妹回家)这篇习作例文所体现的综合性,贯通思路、理序成章,引导学生突破本次作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呢?我有如下尝试。 一、从写作命题上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写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这也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的趋向。如:“我终于……”,学生们可以写《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赢了》、《我终于实现了梦想》等,这样可以使每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习作是一种表达训练,要强调顺乎儿童天性,遵循表达训练规律。尤其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把这种作文概括为“舒畅作文”。必须注意,让学生自由作文,这里强调的是心态、心理,决非放任自流。学生习作属于教育教学范畴,必须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听了一堂课:一位教师在指导作文《一件有趣的事》,他说这是记叙文,要写出六要素,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却在嘀咕:我怎么就没遇到过有趣的事呢?这就让我们触及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作文训练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普遍存在.正是这样脱离学生实际的空洞说教,导致了学生对作文缺乏应有的兴趣,无话可写,也不愿写.即使在老师的高压政策下,形成的也是诸如“六要素“、“倒序“之类程式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教完《落花生》(五年制第九册7课)这篇习作例文之后,按计划应该进行一次习作。我确定模仿本课的“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在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有哪些东西可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呢? 于是我决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作前指导。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落花生》这篇课文留给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父亲所说的话和作者从父亲谈话中所得到的启示。然后,我告诉学生,大家所以能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节共6个训练点。分别是:①命题小作文的审题立意;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③记叙中的真情实感;④心理活动的描写;⑤简报的写作;⑥拟写议论文提纲。这6个训练点自成体系。“文题示例”是从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重点选摘出来的小作文训练题。训练点的编写内容着重于有关小作文写作技法的指导,并有‘附文分析”。例文大部分选自学生的习作,分例文1(优秀)和例文2(~般)两类例文。每篇例文后面有简评,指出例文的优劣,这样编排也许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每个训练点的最后,从反面指出此类小作文写作容易出现的失误及…  相似文献   

14.
一先放后收———在指导过程中锻炼创造思维初中学生作文内容雷同、形式雷同、语言雷同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作文指导中的失误。有些教师在布置文题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甚至里面的具体的话怎么写)都讲得一清二楚。这样指导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出现大量的雷同?正确的方法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就是先让学生放胆去想,大胆去说。教师在学生想了、说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避免作文出现雷同。这样做符合启发式原则,它是在学生“愤”“悱”之时给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也就在这个时候产生。在学生“…  相似文献   

15.
有话说和说得来——《文心》教学主张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题目与内容》这篇近5000字的长文(以下简称为“《题》文”),主要阐述的是关于作文教学的基本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作”好“文”?夏丐尊、叶圣陶在《题》文中认为,必须让学生写“有话说的,说得来的”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罗马”通四方多思出新意──一次多向思维训练纪实暨体会和林一中崔子游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的思维训练,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好形式。今年我以高中语文六册第一单元“议论文”后[写作训练)第二题《陈著的故事》训练学生多角度立论。写这篇读后感时,我对...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小学生作文更难。如何使学生走出“难”的困境,让他们轻松愉快地作文,作好文,我采取了三种方法。一、例文习作例文,首先给学生习作提供了一个导向、引入、仿作的机会,同时又对学生的习作起着诱发、推动、促进和渗透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例文的教学是习作的前提、基本。分析、掌握例文的写作特点、结构,则是例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习作的关键。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例文《雨》,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总体安排。作者采用“雨前→雨中→雨后”的时序安排法,而作者在描写“雨  相似文献   

18.
多角度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指导学生造句、审题、做命题作文、写读后感、写供材作文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作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作文中的每一种体裁、形式,只要引导得法,运用得当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命题作文中的“开放型”命题,也可用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所谓“开放型”命题,是相对“封闭型”命题而言的。这种命题的限制极少或根本不加限制。我曾拟出《伙伴》《邻居》《我最喜爱的……》等作文题,外延较广,学生据此命题写的作文,思路开展,思想活跃,入选的题材,各自有别。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2008,(11):64-64
《中国教师》2008年第7期发表程永超《写作:行走于言语和思维之间》一文。文章指出,写作教学由过去特别强调“怎么写(表达)”,到现在非常重视“怎么想办法让你写(思维、情感)”。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作文“公开课”,教师一改传统作文在“如何表达”上的谆谆教导,而是运用各种手段(包括使用音、像、图、影等),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煽情启发,以求打通学生思脉,使之能落笔成文。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们布置学生写《富民政策好》这篇作文,有个同学的文章被选作例文。讲评中,我们将例文与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比较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例文读起来有味。“味”在哪里呢?在于运用了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如谈三中全会前农村不让搞多种经营,不让治穷致富的情况,例文用了这样的话:“那时是杀鸡头,革鸭命,房前屋后砍干净,越穷越革命”。“野鸡兔子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