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露航  风华 《神州学人》2005,(5):28-30
一位已经在内蒙古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留学人员说:“内蒙,想说爱你不容易。”还有一位留学人员说:“十几年来,人们对我留在内蒙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反正我是没走。”……在这片土地上,一群胸怀理想的留学人员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或许,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相比,他们的付出和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普通大学教师,也是科技界的一位普通科技工作者。我曾经下乡插队当过6年农民,干过“赤脚医生”,也到部队学过军,还到工厂开门办学当过工人。与千千万万的同代人一样,生活磨炼了意志,在磨炼中成长、成熟。我了解这块哺育我成长的土地,深知这块土地上的百姓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的又是什么。我在西德做博士后的时候,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所长Spiess教授执意要我留在那儿,愿意给我解决永久居住权及年薪12万马克的  相似文献   

3.
草原的尽头     
我自认是见过世面的,但从未有此刻感受深刻。当我见到真正的青山、真正的绿水、真正草原上的万里晴空、真正的大漠落日以及真正热心的草原人的时候,我想对一个览尽了太多诸如闻一多先生描述的死水和死水般不健康人性的理想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这种感觉了,不敢说让人迷恋,但至少预感在未来的很多日子里会无数次的出现,并且冥冥中影响着我的生活。
  我曾总想为旅行找出很多意义,散心,看风景,体验民俗,或只是在别人看来,好像见多识广。但从这以后我才知道,有一种意义是了解人更深层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叔叔的一个电话,让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暑假,也让我做了个草原的天堂梦。 叔叔在草原工作.他盛情邀请我们暑假到鄂尔多斯草原避暑、游玩.并告诉我们:这边的“扬眉吐气”正在进行大开发,再晚些就看不到真正的草原了。经妈妈解释,我才知道“扬眉吐气”是鄂尔多斯的“羊煤土气”四大资源。  相似文献   

5.
《金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记叙了主人公彼得在掘金无望的情况下,转换思路,培育鲜花,最后获得“真金”的故事。文章结尾彼得所说的“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一是引导“反思”法。这是一种引导学生站在某种思想认识的反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比如高一的《内蒙访古》一文,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一段最古的长城”时,就曾借该部分第二段中“如果不是有些地方为了畜牧的需要而留下了一些草原,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等语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环境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自己新的认识。经过讨论,老师与同学之间达成了共识:草原面积缩小,土地植被减少是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这种引发学生反思性探讨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凡事“质疑”的习惯,学…  相似文献   

7.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千年的古老诗歌描绘了祖国北疆雄浑壮美的景象。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更加自豪:13年间,草原人  相似文献   

8.
人说:“我了解天空。你没看见我登上了月球、飞翔于苍穹吗?”鸟儿说:“你不了解天空。你能和风儿沟通吗?请你告诉我,风儿在你的身边说了些什么?”人说:“我了解大地。你没看见我勘探大片的土地、找寻到  相似文献   

9.
怀念冬天     
枯树,是我偏爱的一种执着。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纯粹,纯粹地让人想到死亡。那时的天空很空旷,蓝得象海。我觉得我应该有双翅膀,不属于这块被冷漠冲刷得一干二净的土地。总想“生活在别处”,但“别处”是个什么概念,我不知道。世界的尽头仍旧是世界,“别处”或许只是一个凄美而无奈的借口。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以写简单记叙文为训练重点。写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描写景物。怎样指导学生描写景物呢?当然方法很多,凭借课文指导学生写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习课文《草原》时,我作了以下的写景指导: 一、写景要仔细观察老舍先生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由于作者观察入微,文章活泼感人。写出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让你觉得亲临那“碧绿的草原”,呼吸那“清鲜的空气”,欣赏那“柔美的线条”,采摘那“白色的大花”  相似文献   

11.
阿拉的教育情结丰镇市二中校长华小根你说我这口音不像上海人?没错。32年了,全都变了,何止口音!现在我是典型的南腔北调。用你们学文的话说就是“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我在内蒙30多年,风土人情、方言俚语早把我“改造”成内蒙人了。不过我可是“货...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母靠耕耘这块土地养大了我,我要靠耕耘这块土地种出希望。”这是陈羽婵老师工作的座右铭。一个朴实、地道的农家女孩,从站在讲台上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努力地奋斗着,希望山沟沟的明天会更美。漫长的教坛生活陈老师种出了许多希望,如今不再年轻,但她依然笔耕不辍,春晖在她心头依然闪烁着。  相似文献   

13.
不对劲     
何豆佳 《初中生》2010,(6):64-64
农场主在新买的地上耕耘,从地里接二连三地翻出了几颗门牙。“简直莫名其妙,这事肯定不对劲!”农场主给这块地的原主人写了一封信:“先生,这块地以前是不是坟地?我要求您退钱,我可不喜欢鬼魂出没的土地。”两天后,  相似文献   

14.
山村的房子就是散,星星点点,依山傍水.只有那些小路似葡萄藤似的,牢牢的贴在这块古老的黑土地上,把各家串连起来。我的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在这块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生活了上百年。如今我们五口之家,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新的足迹.我饮山沟沟的水成长,我忘不了那栎树旁,迷人的唢呐声;月光下,动听的山歌声;山沟沟里,汨  相似文献   

15.
凤凰传奇     
我是一只凤凰,草原凤凰。 记忆中某一天,我厌倦了草原的生活,我对我的主人也是我最好的朋友、草原上最聪明的人诺恩吉娅公主抱怨命运的不公:“这里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有什么呢9为什么我要生在这里?这里根本就没有我要的幸福。命运对我真是太不公平了!”我撅起了小嘴。“命运啊,”我看到她的眼睛顿时深邃起来,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所著名学院的院长,继承了一大块贫瘠的土地。这块土地,没有具有商业价值的木材,没有矿产或其他贵重的附属物,因此, 这块土地不但不能为他带来任何收入,反而成为支出的一项来源,因为他必须支付土地税。州政府建造了一条公路从这块土地上经过。一位“未受教育”的人刚好开  相似文献   

1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度春秋,我一直徘徊在教育矛盾与朦胧的渡口,总希望到达那豁然开朗的对岸,去拨开云雾看到语文真正的青天.一次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中最主要的课型是阅读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专家认为即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在这三个要素中,“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高人抛的这块砖似乎让我顿悟了语文这块玉.  相似文献   

18.
微笑的骆驼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两位内蒙的朋友——满族的景奇和蒙古族的阿拉木斯,他们写来一封封的信,信纸上涂抹的满是草原的景色、草原的传说、草原的人们、羊群和骆驼,我在南方暖湿的细雨中,向往着小时候的梦想——躺在草原上呼吸那芳香的气息。终于,在七月草原最美的时节,我背起包前往北方。景奇和阿拉木斯其实是住在城市里的。当我坐在景奇的摩托车后座上时,我撇着嘴说:“我以为你们是骑马上学呢。”目的地是锡林郭勒草原,他们停下车时,我望着眼前广阔的青绿愣住了。我张开双臂,在齐膝长的青草中放纵地奔跑,大声地欢呼。水一样…  相似文献   

19.
端木蕻良说过:“我写的都是一些关于土壤的故事。”① 辽阔的关东大草原是端木蕻良的故乡。对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端木蕻良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个人对于故乡,‘这是不由心中选择,只能爱的。”②然而这片黑土地如今正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所践踏。在侵略者的榨取下,土地流尽最后一滴血,吐出最后一粒粮食。曾经肥沃的土地荒芜了,曾经繁华的乡镇凋败了。大地在异族的重压下艰难地喘息着、呻吟着。大地的呻吟折磨着端木的心,使他开始创作时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故乡的土地,写下了宏阔的《科尔沁旗草原》、《科尔沁旗草原》与《大地的海…  相似文献   

20.
蓝天、白云、草原、蒙古包、勒勒车……这是很多外省人对内蒙古的最初想像,他们很难将这块土地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正在经历一场信息变革,2008年夏20多万名高考考生通过网络实现了获得实时信息,填报、更改志愿,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从此,高考录取从神秘走向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