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格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与女性主义理论密切相关;中国当下的“身体写作”误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神,与女性主义理论本身一样有着致命的缺陷;“身体写作”附和着消费主义的时代,在学精神上有待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开始介入科学领域,并对传统科学观提出一系列的批评。那么,究竟女性主义与科学的渊源关系如何?他们为什么对科学进行批评?主要批评科学的哪些方面?各个流派女性主义科学观又是怎样的?存在哪些冲突与碰撞?我们该如何看待女性主义科学观?本文尝试在这方面作一些评介,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女性主义与科学的关系,更有助于我们对科学本身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后女性主义理论与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联系是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以语言学观念对于女性主义的身体欲望与写作欲望进行调整,把这种欲望的超越引入政治化与社会化的范围。正是这种观念成为后女性主义女性写作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主旨,对当代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忽略后女性主义对于拉康精神分析的批判,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依托也拒斥的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4.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作家埃莱娜·西苏提出的"女性书写"理论旨在挑战传统文学规范,颠覆男性话语霸权,提高女性主体意识,争夺女性话语权。20世纪末,西方女性身体理论传播到中国并应用于国内女性文学研究及创作中,在中国消费主义语境下,"女性书写"中的"身体"叙事功能逐渐异化,"身体写作"的文本及研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冯涛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106-108,138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学、深层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小说《我的安东妮亚》所反映的女性生态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主要从反人类中心和反男性中心的入手,探索了这部小说的生态境界,认为以前把妇女和自然界都看作是被动的,本身是不具备生产力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生态女性批评的视野下,妇女和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陶丽·莫伊(TorilMoi)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权批评家,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女性主义理论政治性的诉求,以及对法国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在对波伏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她转向了对具身的存在的关注,为理解波伏娃思想翻开了新的篇章,使后现代主义浪潮中争论不休的性别问题在情境化的身体观中迎刃而解。由此,她在女性主义批评上完成了从政治性到身体性的过渡,使女性主义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一直热衷关注小说研究,对于诗歌文本批评尚停留于思想鼓动和构想的现实相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不仅关注小说研究,同样把诗歌、散文以及戏剧研究纳入到批评实践当中来。新时期女性主义的文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厘清概念术语、剖析形象类型以及总结文本意蕴等方面,尤其是在人物形象以及意蕴主题的解读层面上下足功夫,而对于各种文体的形式批评是相当匮乏的。更缺乏像西方那样从叙事学、原型等角度剖析作品的可能,在批评思路上仍属单一。这与中国批评家在运用西方理论资源上的隔膜有关。  相似文献   

9.
女性杂志中的消费主义陷阱和女性主义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和女性主义是当今传播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命题。在当今的后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媒拜物教”。当代传媒以各种方式形成消费意识,其话语渐渐进入受众的神经之中。而在当今男权制的社会结构之下,女性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在导入传播学研究后,对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都组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篇文章将会从消费主义和女性主义这两个视角出发来分析研究女性杂志。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阐述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与自然之间关联的看法及对传统哲学"父权制"世界观的批判,提醒人们对日益忽略的女性原则给以重视,改变传统的世界观,缓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1.
以西苏、伊利格瑞、克里斯蒂娃为代表的法国女性主义者通过对女性特质策略性地运用,分别以身体之名、差异之名、母亲之名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女性写作的必要性,对性别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诗性探讨,使原本被遮蔽的性别差异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从无视、否定性别差异到重视、肯定性别差异,法国女性主义批评所完成的这一转变凸显了女性主义批评鲜明的政治性与身份意识,为女性主义批评的深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的各个流派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对性别与技术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主要包含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论批评,对科学技术的历史化批评,对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妇女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的生态主义批判以及塞伯女性主义对信息技术与网络化的批评等。女性主义的这些探索从理论上说,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女性问题的根源和结症所在;从实践上说,可以帮助解除女性身上的层层枷锁,在高技术时代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3.
广告既是一种商业宣传,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很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广告作为展开性别关系特定表征的途径。女性主义广告批评以广告媒介的性别歧视作为批判核心,但这样的研究隐含着二元对立的倾向。本文试图对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进行反思,从而探索广告中性别形象定型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邱慧 《培训与研究》2010,27(1):17-1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西方女性主义对现代教育的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春 《教书育人》2002,(22):2-3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教育日益成为女性主义者特别关注的领域。这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别形成关系重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女性主义者相信教育在“消除人的性别不平等上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父权制中的学校教育与处于父权制的家庭和社会一样,对男女角色的社会化起着强化定型的重要作用。女性主义对这种“性别化教育”(genderededucation)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现代教育中的男性霸权。女性主义通过对学术知识的所谓客观性提出质疑和解构的假设,来批判传统学科对妇女历史和经验的忽视。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者致力于…  相似文献   

17.
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思潮.国内对此已有不少的介绍,但是对于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却根本没有谈及.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话语具有特殊性.他们批评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服从与维系社会现状的道德教育.据此,批判教育学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转化美德观,这是通过学校隐蔽课程批判来实现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该关注道德教育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8.
后学语境中的女性主义对日常生活的态度和理论旨趣与第一、第二浪潮的女性主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对基于日常生活体验的身体话语的发现与重估;对基于日常生活差异性的多元主体的尊重;对充斥于日常生活的身体美化与消费的关注。后学语境中的女性主义对日常生活之内的意义和价值及其蕴含的无限可能性的理论揭示,给女性主义日常生活文艺创作和批评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家庭伦理剧作为新时期崭新的文艺形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近年以《蜗居》等为代表的伦理剧凸显了女性自我独立和女性话语的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女性在男权社会被统治的形象。但是这一建构还远未完成,女性的反抗依然是在男权意识形态话语和符号式身体"被看"的范围内进行的。当代伦理剧未完成的女性主义批评却彰显了新时期女性生存困境与女性主义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试辨康德界定审美活动的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从其人学研究的总体出发定位审美活动,虽然拓开了超越前人的新视界,但是他对第三《批判》究竟是作为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合题还是作为中介环节自己也长期存有犹疑。由于康德首先关注的是体系的建构而不是研究对象本身,专心一意要沟通自然与自由、知性与理性等对立领域,将诸范畴之间的平行关系与层次关系混合为一体,因而造成其论述的某些偏误。审美学必须从康德走向黑格尔,真正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才有可能顺理成章地解决康德美学遗留下来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