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合一”制度是广大基层文书档案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总结而形成的一项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它较好地将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紧密地衔接为一个工作环节,使之实现平稳过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是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档案“三合一”制度由归档范围、分类大纲、保管期限三部分管理文件组成,是文书归档工作的重要依据。下面来谈谈档案“三合一”...  相似文献   

2.
<正>一、电子档案的整理目前,电子文件归档的类型有磁盘、光盘、磁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按档案种类分别整理组盘。(一)文书电子档案整理1、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一、按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二、将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的文件分盘保管,便于按不同年代、不同保管期限定期拷贝,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将同一归档部门的文件集中在同一盘上方便利用。为了确保文书电子文件组盘统一规范,应由档案部门在接收归档文件时集中完成;组盘后,档案人员应以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电子文件的归档当前,电子文件归档的类型有磁盘、光盘、磁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按档案种类分别整理组盘。(一)文书电子档案整理1、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一,按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二,将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的文  相似文献   

4.
焦杰 《浙江档案》2002,(9):17-18
归档一词是相当中国化的概念,从近代档案学对档案的探讨开始,它就是一种具有划分文书与档案作用的行为;新中国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基于归档的定位,确定档案管理对象和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将“归档”看成是文件和档案的分界线,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则表现为,文件和档案可以同时产生。由于“实时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渗透到文件管理工作之中,对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实时归档管理,使档案管理者于文件的形成阶段即介入管理,实现了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文件”和“档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它们之间又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的。实时管理,能实现文件与档案在数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不仅是时代所需,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提升档案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国泰君安为例,从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利用三个方面,对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办公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 ,尤其是许多高校校园网的建立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它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效益和便利的同时 ,也给我们的档案工作带来了冲击。一、校园网建设对档案工作的影响1 传统的立卷归档工作受到冲击。长期以来 ,文书立卷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连接点 ,文书部门把处理完毕的文件按照其自然联系组合成案卷 ,然后移交给档案部门管理 ,文件的归档是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这是在手工操作条件下对文件、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的必要手段。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 ,许多高等…  相似文献   

8.
姜欣 《图书馆学刊》2010,32(2):39-40
明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是做好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公共图书馆要正确选择档案分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为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县区短讯     
《黑龙江档案》2009,(5):29-29
近日.牡丹江市爱民区档案馆在北安乡举办了村级档案人员培训班.就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编制、行政村档案管理、文件材料的形成和归档、档案的保管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现场指导了各村2008年以来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全区13名村级档案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革新了传统档案的形成、积累、管理和利用。随着现代办公技术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在日常工作及公务活动中产生大量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汇成了浩大的档案信息流,并将在相当时间内长期共存。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使之及时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各项工作,这是档案工作面临的历史性变革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就电子文件的归档和提高档案利用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电子档案的整理 目前,电子文件归档的类型有磁盘、光盘、磁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按档案种类分别整理组盘。1、文书电子档案整理。一是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一,按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二,将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的文件分盘保管,便于按不同年代、不同期限定期拷贝,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十分强调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为此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对件流向进行登记、列入相关人员经济责任制考核、强调全员档案意识等。但是由于件、材料在归档前,从制发到归档要经过多个部门,对于档案部门来说是处于不可控状态,各部门员工的档案意识又存在差异,因此,档案归档工作成为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而归档率、完整率又直接影响档案管理质量,也影响档案服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2000年档案界开展对传统的书立卷方法进行改革,件整理以“件”为单位,一些单位也开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是指将已经办理完毕或告一段落的具有保存价值并经过整理的企业文件材料,按照归档制度随时或定期移交到企业档案部门.企业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实际的管理对象,是企业档案部门档案形成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一、归档的含义与意义在正常情况下,机关档案的收集工作是通过执行一定的归档制度来完成的。归档是指各机关的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及文书工作者,将工作、生产活动中形成并办理完毕的文件,整理立卷,定期移交给本机关档案室集中保存的活动过程。简单的说,归档就是按照我国规定把档案交给机关档案部门集中保存的过程。归档是文件向档案的转化标志,是文书处理的终点,档案管理的起点。在我国,"归档"已成为党和国家明文规  相似文献   

15.
对新修订“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机关文件材料是否属于归档范围、确定归档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是整理工作的最早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家档案局从1999年开始启动对1987年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三个业务文件的修订工作。经过7年反复慎重研究,终于以“国家档案局令”的形式发布《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并作为行政规章执行。“规定”是新时期机关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业务规范,对于各级机关文件材料的流向和档案的处置,合理配置各级国家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兰台内外》2016,(4):34-35
档案由文书转化而来,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交接环节是文件的归档立卷。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规定中,文书档案的立卷工作在从原来的档案部门归档立卷改为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共同立卷。立卷归档既是文书工作的重点又是档案工作的开端。文书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文件生成之前就应进行前端控制。文书工作应体现档案前端控制思想,档案前端控制包含于文书工作之中。一、档案管理前端控制与文书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件材料的归档,是指各机关在工作活动中不断产生的文件材料处理完毕后,由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整理立卷,定期移交给机关档案室集中保存的过程。它既是文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做不好归档工作,就没有完整的档案,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电子文件产生速度快、数量多、格式多样等特点,并对归档的实质进行了反思,认为电子文件的归档意味着电子文件控制权的转移,意味着电子文件向电子档案的转换,是档案工作真正的开始,为机构共享档案信息打下了基础。对归档中的误区进行了分析,认为逻辑归档不能算作归档,登记和备份也不能代替归档。针对电子文件归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业务系统数据的归档进行研究、扩大归档范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企业档案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文件在轨道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多,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对轨道行业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而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迫切需求也对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池宁 《档案管理》2003,(6):46-46
电子档案归档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但若能够合理地组织安排好这项工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文档人员都是在档案局发出通知后,才开始着手收集,整理文件,利用很长时间,甚至加班加点完成工作,而电子档案的归档完全可以打破这种旧的工作方法,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随时将生成的电子文件录入,转入微机,这样既实现了文书工作的自动化,又为归档工作作好了准备。待年终归档时,可利用计算机的自动排序功能,排出电子文件的归档顺序,打印出归档文件目录,纸质文件依照此顺序进行排列,加盖归档章,装盒,即完成了文件的归档工作。归档的电子文件应由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