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面写作一直是英语成绩考察中的重点,它是衡量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课标"强调了写作,重视书面交流、观点表达和积极态度等。因此,写好一篇英语文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词汇、句型、语法更全面的掌握,同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吕艳霞 《考试周刊》2012,(11):83-83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的和书面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一、高三英语书面表达考前指导与强化训练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在这四种技能的培养当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当属难度较大的一项教学任务。书面表达在英语高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放在高考试卷的最后一项,是英语高考的压轴戏。  相似文献   

4.
朱其群 《考试周刊》2011,(52):135-136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大纲》还指出: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促进听、说、读的能力。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重点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英语笔头表达能力。看考生能否运用学过的英语基础知识、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运用正确的词汇、句法和语法,清楚连贯地传递书面信息,进行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5.
李菁 《成才之路》2012,(31):60-6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即书面表达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它是对学生的一项综合能力的测试。英语的书面表  相似文献   

6.
英语写作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查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的要求相对较高,它能够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使他们掌握写作的策略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但目前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初步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建敏 《天中学刊》1998,13(1):117-118
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去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我们知道交际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口头交际能力指的是听和说的能力,而书面交际能力指的是读和写的能力,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高。因此,从学生一开始学习英语,教师就应当注意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在有限…  相似文献   

9.
唐雪华 《海南教育》2014,(20):41-42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写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知识、掌握书面表达的技能,这种技能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王环 《河南教育》2005,(10):28-28
近几年来,中考英语试题突出了写作一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实际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系统地进行训练,把“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怎样才  相似文献   

11.
学习能力培养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要求。听、说、读、写是小学生英语学习进程中应掌握和具备的根本能力。教师与学生在交流、对话、沟通等互动过程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本文笔者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体会,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初步交际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之要求,我们应注重英语的交际教学。英语交际教学,即学生通过对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技巧的掌握,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用英语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说英语、听英语、写英语等多种英语应用能力,并为他们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如何实施英语交际教学,就成为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提高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四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书面表达是小学高年级试卷中必有的考题.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七年级英语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应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创设多种多样且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对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非常重要。通过交际,可向学生渗透许多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其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口语与书面语是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都是信息交流的方式。而写是较高层次的交流,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最高体现。因此。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内涵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然而,每当提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人们可能会单纯地认为只是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再加上中学教学大纲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长期以来,教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不甚重视,因而直接导致目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极差。从初三学生的写作水平来看,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非常薄弱,部分学生不会写或拒绝写,还有一部分惧怕写或不愿写,少部分盲目写或写得不尽如人意。本人拟从英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婷婷 《考试周刊》2012,(23):76-76
人类的交际包括口头和书面交际两种形式,因此,写作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能力的培养中,写作是最难的。从写作本身的功能来看,写作是交际的需要,书面表达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另外,从英语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写作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写作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听、说、读的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密切联系的四个环节.写作训练与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相辅相成。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颖 《成才之路》2010,(19):63-63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反映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需要我们加强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9.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要标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语言结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目前初中生受母语的影响,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差。笔者认为书面表达在英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集中考察了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的运用。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初步写作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是多种能力、多种素养的综合性表露,书面表达也是语言运用的集中表现。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根据学生实际,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