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去年的一天,我在街上碰到了一位家长。她对我说:“潘老师,我儿子告诉我,班上教室的墙上贴着一行字:书是甜的,孩子们读书吧!儿子问我:‘妈妈,老师说的真对,书是甜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是吗?’我说:‘是的。’潘老师,这段时间,孩子来家就知道主动看书了,真不错。”  相似文献   

2.
贴近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不要把孩子看得多能耐。你会发现,在孩子眼里,汽车司机要比汽车大王伟大得多。数学老师要比数学家更有智慧。 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努力读书,好为了将来。但是你可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对10年后的事感兴趣。因而与其告诉他“读书是为了将来”,不如对他讲: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好学生。 有位老师对一个三年级写作较好的学生期望是:长大后当文学家,并给他看一些《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之类的名著。可想而知,当孩子在读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开阔学生视野,开启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各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我认为,教师应特别注意和重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把孩子们带入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一、引导孩子爱读书这里的爱读书,应该包括两点:一是要让孩子们在读书过程中享受到乐趣,使他们爱读书;二是要引导他们读有趣的书,使他们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孩子们对读书产生兴趣,就应该从小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4.
佘秋平 《家长》2024,(7):45-46
<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向何处发展,可遇不可期。世界是多彩的,书是缩小的世界。要想让孩子在未来遇见“最好的自己”,那就要让他们“读遍世界”。“蜜书”教育的启示在国外有一条“诺贝尔之街”。尽管这个国家只占世界人口的0.2%,但自从1895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获奖比例却占到22%。进入二十一纪以来,这个比例飙升到28%。他们为什么那么聪明?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特别重视读书。他们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会翻开一本书,在上面滴一点蜂蜜,然后让小孩去亲吻。如此做法的用意不言而喻——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使他们对书充满向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多读的好处。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特征的限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又以无意注意为主,该如何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不就自然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吗?要引导学生阅读,我们何不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智慧者,他们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蜂蜜,让孩子去舔。这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牢记:书是甜的!阅读是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从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胡永娟 《家教世界》2014,(20):57-58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可是正确地爱孩子,却未必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是人生的始发站,作为向导、老师,在家庭认读过程中,家长该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唤起兴趣,让孩子想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如此,要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走近阅读,还需我们成人的引领。1.创设一个舒适温馨的书窝。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场景:一群群的孩子在篮球场上、足球场上尽情地享受,他们忘记了时间的飞逝,体味着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这说明了我们的学生都喜爱体育运动,都喜欢陶醉在体育的乐趣中,是兴趣让他们乐此不疲。兴趣是引导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读书课开设思路】 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据说,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习俗: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年轻的父亲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为的是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我们的老师应当成为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中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人,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  相似文献   

10.
王东莉 《家庭教育》2011,(11):36-37
某校初三班在一次班会上讨论理想的问题。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不少学生回答“不知道、不清楚”,还有的学生干脆回答:“赚大钱、当大官。”一名男生回答说:“我的理想就是考上重点中学。反正我现在读书也是为了我爸妈,他们让我上重点我就争取上呗!”这样的回答不禁让老师、家长担忧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与读书     
教师终身与书为伍,教师的生命靠读书来支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或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在学校中,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及时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让他们读出乐趣、读出思想、读出创意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图书管理经验,通过“采用多种方法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途径,就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开展读书指导课活动1.创设读书情境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应该是第一位的。教师组织学生在班内设置图书角的基础上,要让他们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带到班上来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书。教师在学生介绍完之后,可“添油加醋”地把那些书中的故事、背景尽可能生动地描绘给…  相似文献   

13.
写"梗概"     
设计理念1.注重激发学生写“梗概”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2.口语交际贯穿全过程,促使学生参与多种类型的交际,能将自己的习作内容说给别人听,能听懂别人的意思。3.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理解“梗概”的含义1.师: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看课外书,但书店里有那么多书,你是怎样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买书经验。经验。3.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法。有些故事我们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它的内,像老师手中的这本书,(随机出示一个厚厚的书)这我们可以先看它的内…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让学生从小就喜爱读书并形成习惯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有些语文课听下来,常让我唏嘘不已。《狐狸和乌鸦》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课堂上,老师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揣摩狐狸三次骗乌鸦的心理活动。听着孩子们越来越惟妙惟肖地模仿狐狸极尽狡诈之本能的语言,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我们是以“读”为本了,以学生为本了,可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们让孩子学会了什么呢?孩子们口头上会说不要轻信别人的话,实际上,他们在入情入境的读中已经知道了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吹牛拍马或撒谎骗人。《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课堂上,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引导孩子体会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  相似文献   

16.
张永娟 《早期教育》2001,(16):36-36
幼儿园的孩子不识字,不会读书,但能读图。署假是让孩子学会看图书的时机。让我们一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会“读图”,学会看图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喜爱。我们都知道,同样的班级,同一位老师在教授,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这和学生的学习素质有关系,和学习的兴趣息息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知识。我是一个初中政治老师,在多年的政治教学中摸索出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经验,希望能和广大教师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18.
据说,在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一部经书,滴上一点蜂蜜,然后让孩子去吻经书上的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公认的是,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或许,“蜂蜜”还真管用!  相似文献   

19.
[读书课开设思路] 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据说,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习俗: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年轻的父亲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为的是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我们的老师应当成为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中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人,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把一本本有趣或耐人寻味的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在朦胧的书香中帮他们点亮一盏美丽的灯,看到人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1.阅读、积累是前提。有些性急的家长总是担心地说:“我的孩子看了那么多书,怎么就是不见作文水平提高?”要知道,读书是件细水长流的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要注重读书方法,持之以恒,书中的闪光智慧、锦言妙语,定会成为孩子们语言仓库中的积累。我不太主张推荐孩子阅读优秀作文选,这些书籍看多了,反倒会禁锢孩子的思维,助长孩子依赖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