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孩子拿起画笔开始涂鸦时,我第一次拥有了孩子的绘画作品,我为能拥有这幅作品而兴奋不已。从这一刻开始,我便决定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保存起来,以此来记录下孩子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卢小玲 《广西教育》2013,(45):96-96
绘画,是一门艺术。它能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涂鸦”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活动,然而却往往被大人认为是瞎画、胡闹。幼儿在涂鸦时不经意间弄脏衣服、桌椅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训斥。殊不知,大人的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涂鸦”这一爱好,点燃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涂鸦”中找到绘画的乐趣,开启幼儿的绘画之旅。  相似文献   

3.
俞佳 《考试周刊》2014,(81):193-193
<正>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愿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无意识地用"涂鸦"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然而,小班孩子虽然很喜欢绘画,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因此画了不一会儿就开始厌倦了。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作画积极性呢?让他们在一节绘画活动中自始至终都保持兴趣呢?通过实践发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内容,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孩子就会感到绘画活动本  相似文献   

4.
张宽武 《河南教育》2007,(10):42-43
我从小迷恋绘画,最早的作品大都是孩提时代信手涂鸦画在大地上的蓝色梦想.正是这信手涂鸦,成就着我未来画家的理想抱负.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说,孩子在三、四岁以后,就特别喜欢画画了,这一时期称为儿童绘画的涂鸦阶段。他们的绘画,虽没有明显的作画意图,甚至带有游戏成分,但体现了孩子最早的创造意识,是他绘画能力的最早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要横加指责,也不必过早地要求孩子画这画那,要以培养孩子画画的情趣为主,坚持鼓励、表扬,任其自由发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迅速增强。当语言不能表达思维的时候,便自然借助简单的图画语言 (简笔画 )来描绘事物的基本特征,这个时期称为儿童绘画的象征期。   儿童在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6.
三岁的幼儿正处于绘画的涂鸦期,他们进入幼儿园后,一部分幼儿对绘画感到好奇,他们对自己在纸上画出的一道道线条,会感到兴奋不已!一部分幼儿则对绘画不感兴趣,甚至惧怕绘画。那么作为小班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创设绘画情境,激活活动兴趣,让幼儿在智慧地引领中,享受绘画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同于成人画.有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是儿童在探索和信手涂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来的。这些画以成人的眼光来看也许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往往会发现那是多么耐人寻味……当然评价儿童的画便成了解读儿童内在语言最直接的方式。教师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8.
绘画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珠语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展的途径之一。带大班的时候,我曾对一名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作品进行了系列的观察和解读,从而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激励他进步。  相似文献   

9.
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指导罗艳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儿童常借助于这种“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在纸上.2—4岁的儿童还处在涂鸦期,他们从握着画笔在纸上自由自在地涂抹,过渡到利用自己所制造的独特符号来表达认为最重要的、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此时,...  相似文献   

10.
黄晓军 《陕西教育》2009,(2):104-104
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3岁-4岁儿童绘画处于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绘画教学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儿童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要让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有机会自由涂抹,享受"机能的快乐",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绘画"似乎有着神奇的魔法,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如痴如醉。从他们开始学会拿笔那一刻开始,不少孩子就开始了他的"涂鸦"时代。小学低年级孩子亦是如此,他们对画画特别感兴趣,在绘画时不少孩子还会自言自语,时常会画好后讲述自己的作品,这样孩子的话自然而然地就多了起来,他们就有话可说,也就有东西可写了。那么,我们的语文写作是不是就可以借助于"绘画"的力量,调动起孩子写作的欲望呢?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在墙上、地上、手上、衣服上随意挥笔作画.他们有的画是横线、竖线、斜线掺杂在一起、有的画全是螺旋线、有的是很多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圆,总之他们的画杂乱无章,要让他们真正画一样东西实在太难了.在大人眼里他们的作品简直是乱七八糟,其实这就是每个幼儿都要经历的涂鸦期.涂鸦是幼儿绘画的起点,是幼儿未来绘画不可缺少的准备阶段.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这个涂鸦期呢?  相似文献   

13.
姚敏霞  谷玥姣 《考试周刊》2014,(77):193-193
涂鸦墙是一种新型的绘画方式,利用环保材料,可以反复涂鸦、擦洗,让幼儿自由自在地绘画。它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模式,将纸上作画更换为在涂鸦墙上创作,绘画形式趋于自由、自主。作者针对涂鸦游戏材料中的涂鸦墙、脱敏、你讲我画、评价卡等环节的设计,谈谈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时鹤 《考试周刊》2013,(32):194-195
<正>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新课改要求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尊重幼儿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一、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普辛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从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可激起表现美的欲望。如在绘画《小熊的新衣》活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自主性绘画的深入研究了解,我们认识到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幼儿生动形象的讲述,使稚拙的儿童画有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幼儿在讲述图画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思维的条理性,提高言语表达的连贯性,进一步发挥想像力。可以说,通过说画提高了幼儿言语表达的概括性和逻辑性,而通过表达又提升了幼儿绘画的内涵意境,推进了孩子创作的联想能力。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在自主性绘画中大胆说画,保证孩子绘画和语言的能力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6.
康燕玲 《考试周刊》2010,(6):237-237
绘画似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从幼时拿起笔进行随意涂鸦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不那么喜欢动手了,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这些孩子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就需要教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下面我谈谈在指导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尤燕芳 《考试周刊》2010,(36):235-236
绘画似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从幼儿拿起笔随意涂鸦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不那么喜欢动手了,有的孩子画得总是那些,这些孩子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就更需要老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下面我谈谈在指导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幼儿绘画发展阶段可分为:涂鸦期阶段、象征期阶段、图式期阶段、写实期四个阶段。2 ̄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为此,我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  相似文献   

19.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过无拘无束的“涂鸦期”,都会有“我想画”、“我要画”的欲望,画画可以让他们表达情感、渲泄情感。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把自己的范画出示给幼儿,然后再向孩子介绍绘画的步骤与技巧,这种教法看起来效果明显,孩子们进步得很快。孰不知,这种示范和例画往往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完美印象,是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往往从属于老师的条条框框,进而束缚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让绘画活动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20.
每个孩子的生命都经历过涂鸦。还在呀呀学语的阶段.孩子们就开始笨拙地握笔.在爸爸妈妈给的白纸上.在地下.在墙上.涂写各种各样的线条。涂鸦释放着童年生命最初的表达能量。在那时候.涂鸦替孩子完成了语言的一部分功能,也让孩子在涂写的动作里获得握笔的乐趣.看到自己的动作在纸上产生的神奇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