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意境是诗人在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和他流露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可使读通过想象与联想,有如亲临其境,受到感染与陶冶。《山居秋螟》是王维在盛唐时所写山水诗的名篇。探讨其意境美,对今天读的感情陶冶和思维启迪都是富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发展到唐代,掀起了一个高潮。以王、孟为首的诗坛大家,彼此呼应,群星闪耀,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山水田园诗派,与当时诗坛的边塞诗派形成鼎足之势,一时波澜壮阔,好不热闹。 继谢灵运之后,在唐代最杰出的山水诗人,当然首推盛唐时期被后人景仰的“诗佛”王维。他的山水诗,比之谢灵运,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步。谢灵运的笔下,还只是把山水当做一个倾诉对象,而王维则把山水当成知己,俨然将山水看做是相见恨晚的朋友。当然,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王维的山水诗,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高妙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山水卓绝的感觉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山水诗的流变溯源及唐代山水诗繁荣的社会生活基础,重点剖析了唐代山水诗再现自然美、发掘生活美、赋予哲理美等典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禅性 禅境 禅愉──论王维山水诗的静与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王维山水诗作入手,分析了王维将禅自性论的思想观点和禅的意境学说融入自己的山水诗作中,并运用禅的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使其诗作具有静与动的空灵的禅宗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盛唐是我国占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孟浩然即为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交谊笃厚,情趣相投,均为儒、释、道三教合一论者。在艺术渊源,皆“追逼陶谢”,融陶渊明田园山水诗的浑成和谢灵运山水诗的精工于一炉;在艺术风格上,皆自然冲和,清新淡雅,兼诗情画意之美,擅写意传神之妙;在体裁上,皆为五言名家;故文学史上每以“王孟”并称。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去:“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其相近处,前人论述颇丰,其微别处,至今少有言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是盛唐的代表风格之一,他的山水田园诗歌豪华落尽见真淳,形成清新脱俗的风格,有着极具吸引力的独特诗意。禅宗思想和绘画观念导致了王维诗歌中的主体淡化现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冲淡作为其主要的艺术风格特征,其作品中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主体淡化的倾向,应该说也和禅宗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其在绘画上的成就和观念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禅意诗情入画境——论王维山水画中的意境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士的以禅入诗、以禅入画,始于王维,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深远,他将禅意与诗情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山水画中,开拓出诗境、禅境与画境高度统一的美学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王维在山水画上的高深造诣在中国画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王维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意境,阐明王维绘画中的诗情、禅境与画境。  相似文献   

8.
远自《诗经》始,至东晋时期山水诗兴起之前,秋季景物就一直在文人笔下扮演重要角色。这些早期诗歌中秋季景物描写的情感基调以悲秋为主,而美秋较少且晚出。悲秋为因秋兴愁,或因愁言秋。美秋乃是对于秋季景物的赏悦,美秋出,则山水诗之兴起已不远。早期诗歌的秋景描写为秋景意象群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些意象对于后来秋季山水诗的出现及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娟 《阅读》2023,(67):14-15
<正>我们都知道,被称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精通诗、书、音、画,他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融入了音乐、绘画之美,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我们来读他创作的五言律诗《汉江临泛》:  相似文献   

10.
王维山水诗的疏笔技法表现在创作题材的删繁就简、意象对于物象的相似性选择、对同一物象的遗"貌"取"神",以及用洁简的二维平面去展现繁复的三维空间上,从而形成了"冲而弥和,淡而弥旨"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清新淡远、空灵流动的诗风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诗通过空美幽寂的禅意营造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相融相谐的禅趣。王维山水田园诗有着诗中有画、幽寂静谧、禅意盎然、朴素清丽的艺术特征,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诗歌所反映的客观物象的完美统一,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从审美意境出发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求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孔孚的山水诗既继承了中国山水诗传统的古典美,又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美,达到了情与景合、意与象通的艺术化境。其造境艺术的突出特点在纯净淡美,简远高逸,隐秘空灵,谐趣灵异,具有独到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派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派者。陶谢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完成了从题材到精神层面的合流,将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峰。王孟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上有大致相同的地方,即诗的双重境界:浑厚雄奇、素朴宁静。但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也彰显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4.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幽玄深远、灵妙滑脱、不可凑泊的空灵美。其空灵美源自诗人的佛心禅性、诗意生活、唯美人生及"诗画合一"的审美特质;其空灵美具体表现在灵动的意象、空明的意境、虚实动静相生的活性语言及诗化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5.
唐代科举中用诗歌干谒名流,而金榜题名者甚多,白居易、王维、杜牧、朱庆余、卢储、高蟾、杜荀鹤等人都以生花妙笔的干谒诗展示自我才华而走上仕途。解读这些干谒诗,是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王维诗歌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诗的特质上去进行审视,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就会发现,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并非“诗中有画”这一论断所能概括了的,它“诗中有画”而诗又胜于画,具有色彩美、构图美、动态美和音乐美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考察整个唐代文化的美学特征显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倪瓒的生平和性情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通过梳理文人绘画追求"逸"的精神境界,崇尚简约、追求平淡自然的特点,总结出倪瓒的山水画是中国文人绘画空疏美学的集中体现,最后揭示出空疏之美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散文大多情文并茂,脍炙人口,它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可谓五彩斑澜、美不胜收。 艺术美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依据一定的美学观点,美学理想和美学情趣,遵循美的规律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美。”散文艺术美的百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形神兼备——绘画美(意境美)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它运用明朗的色彩,简洁的线条等手段构图,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平面的静  相似文献   

19.
在唐前山水诗的嬗变中,有一个较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理消情长,山水诗逐步摆脱玄理,进入到表现山水的美好清音和抒写主体性灵之中。东晋山水诗理语入景语,以理遣情。南朝宋山水诗玄理渐隐,性情日长。齐梁陈山水诗玄风已逝,融情于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左思的《咏史》在抒发个人怀抱,体现“风力”之美的同时,缺乏高屋建瓴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历史思考,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上亦失之于浅陋直露,缺乏意境之美,对咏史一体的基本特征把握不准,导致咏史诗未能像同期产生的田园、山水诗一样蔚然成派,左氏《咏史》的不足当为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