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的"言语适应理论"(SAT)分析侦查讯问中讯问人与被讯问人的言语适应现象,即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旨在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言语适应规律。研究表明,言语适应是讯问人与犯罪嫌疑人言语交际的主要特征;讯问语言中的言语适应没有固定的模式,取决于交际双方言语的意图、目的和动机;交际双方的言语趋同或趋异与讲话者言语的信息密度高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是一种强调言语交际过程的语用学体系下的理论,该理论中的交际观能指导交际教学法的应用。本文以关联理论为视角,阐述在成功的交际中言语理解的推导过程;同时介绍交际法的理论基础及教学原则,并结合关联理论中的交际观举例说明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脱离了社会的人是不会有语言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功能就是交际。交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活动。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我们教学中侧重的是用声音,符号来交际的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头言语交际和笔头言语交际两种形式,交际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袁翔华 《考试周刊》2010,(48):116-117
作为语言学习者的学生的心理因素与其语言学习密切相关。研究外语教学法及教学主体学生的心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心理定势。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改变心理定势对言语交际环境的被动适应,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和言语交际环境,真正达到正确有效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5.
孔凡成 《教育探索》2004,3(9):74-76
语文交际教学观是指在中国母语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交际能力为宗旨的言语交际活动,并运用言语交际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观念。语文交际教学观具有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和实践的可行性;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和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J.L.Austin及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言语行为的区别和差异,并为今后适应不同的交际条件,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礼貌言语行为是一种言语交际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言语交际时,要学会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情景中进行言语交际。在英语言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了解中英礼貌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成因。为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礼貌言语行为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礼貌准则,讲究文明礼貌的交际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要学生通过考试,还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很重要。本文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分类,并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交际的全部过程。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言语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占了主导地位,而忽视与学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因此有必要对化学教师的课堂非言语交际及其对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改善自己的非言语交际,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词汇教学是一种对话型的言语交际活动,需要以语境理论来指导它,并且学生的言语应用能力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教师必须运用语境教学观,创设与之相应的言语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11.
言语交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言语交际原则是言语交际最重要的理论和法则。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有诚意原则、信息原则、对应原则、控制原则、场境原则和共变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
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视角,分析高职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重视不足、口语输入材料不够新颖真实、口语输出缺乏环境刺激及口语评价中非言语交际指标缺失等,针对问题提出培养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包括提高学生对非言语交际的重视和意识,在口语教学中尽量选用真实案例作为口语输入材料,在做口语输出时尽量以真实场景为依托,将非言语交际纳入口语水平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语言教学,严重忽视言语教学.结果学生严重缺乏交际能力.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改革方法,科学处理语言与言语教学两者关系,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理论要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言语交际中礼貌问题的理论,以Brown和Levinson(简称B&L)的"面子保全理论"和kech的"礼貌原则"影响最大,但其听者中心(Hearer-Oriented,简称HO,下同)模式尚需改进.Spenber和Wilson(简称S&w,下同)的"关联理论"从认知新视角对此作了有益补充.它视言语交际为同是主体的说听双方积极参与明示、语境关联、推理、互明等的认知活动过程,视礼貌或非礼貌是语言形式和认知语境相互作用的认知一语用效果.运用关联理论框架,对身边纷繁的交际话语作例析:特别要从言语交际认知主体的说者(Speaker,简称S,下同)和听者(Hearer,简称H,下同)对"面子""礼貌"的认知期待出发,争取"双赢",建构和实践认知视角下言语交际礼貌理论的说听平等(Speaker-HeareP-Equal)模式,简称SHE模式(下同).  相似文献   

15.
浅论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交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言语交际原则是言语交际最重要的理论和法则。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有诚意原则、信息原则,对应原则、控制原则、场境原则和共变原则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理论谈起,强调了"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条交叉口.并用此理论区分了"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分析现存的经院式教学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由此提出在语用规则、言语交际能力、文化因素、课外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境教学观指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宗旨的对话型言语交际活动,必须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包括语境教学内容、语境学习法和语境教学法三方面内容。语境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具有真实性、制约性、随机性等特点,遵循目标需要、合作、得体、合理交往等原则,主要教学途径有现场捕捉、生活引入、社会作课和语境模拟等。Another  相似文献   

18.
言语适应能力最初是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模式,旨在解释言语风格变化中的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语言保持等交际策略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相似吸引原则、社会交换原则、归因原则和群体特征原则。广告用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正使用了言语趋同和趋异策略,并体现了相似吸引、社会交换和归因原则。因此本文通过语适应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广告语中的情感诱惑和消费心理,从而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语言教学,严重忽视言语教学。结果学生严重缺乏交际能力。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改革方法,科学处理语言与言语教学两关系,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语言与社会交际的各种著作正适应改革开放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纷纷出版: 它们或以“交际学”、“口才学”、“演讲学”为名出现,或以“语言艺术”、“说话艺术”、“交谈艺术”的书名出现,或以“语言学”、“交际语言学”为名出现……。面对这一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喜人景象,本文试就在言语交际学和交际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对象、称名、疆界和方法论原则等若干理论问题方面作一粗略的述说。 一、关于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疆界问题 言语交际学和交际语言学究竞是什么性质的学科?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由于不同学科著作在书名上的偶合,由于自然语言的语义的不确定性并由此而引起某些歧义,加之一门新学科的理论框架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在一两本处女作中得到完整的展现,人们对拙作《言语交际学》(1986年初版)和《交际语言学导论》(1991年初版)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在没有通读全书的情况下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是不足为怪的。故有必要先就此作出界定和正名。 首先,言语交际学和交际语言学是以处于交际中的语言动态形式及其具体应用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分支新学科,不是研究社交口才、公关语言艺术等社会学分支学科。社会学的这类分支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