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而关于《将仲子》一诗,宋以前多以为是…  相似文献   

2.
《陈风.墓门》是《诗经》中一首篇幅简短却颇有争议的诗。笔者通过对陈国历史史实、社会习俗的考证和对该诗关键章句、字词的分析,又参之以相关文献,对《墓门》进行重新释意,同时,通过考证也推定《墓门》诗当完成于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44年之间,为《诗经》所收最晚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3.
崔护谒浆故事绵延流传,其本事最早见于《本事诗》,最初这只是崔护的一首小诗。通过细致分析,阐述了故事的发生与该诗本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孟綮编纂《本事诗》的主旨有关,并指出死而复生的关目受到了《搜神记》中《王道平》、《河间郡男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护谒浆故事绵延流传,其本事最早见于《本事诗》,最初这只是崔护的一首小诗。通过细致分析,阐述了故事的发生与该诗本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孟棨编纂《本事诗》的主旨有关,并指出死而复生的关目受到了《搜神记》中《王道平》、《河间郡男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  相似文献   

6.
据此冈正子《摩罗诗力说材源考》中提供的资料,鲁迅在写作《摩罗诗力说》之前,已有拜伦《该隐》的日译本,那么,我们要检验鲁迅是否读过《该隐》,只要研究一下鲁迅《摩罗诗力说》对原材料(木村的《拜伦——文艺界之大魔王》和木村的《〈海盗〉序》、《关于〈海盗〉》)的取舍和增补情况,就可以有一些把握了。除鲁迅读过的《海盗》外,鲁迅对拜伦作品的介绍基本上是选取木村的材料,至多增加一两句评语,然而对《该隐》的绍介则不然。表面上看,《摩罗诗力说》绍介《该隐》的文字只有两行,实际上鲁迅是把《该隐》与《天地》一起绍介的。该隐的神之不幸论,卢希飞勒(罗锡福)的善恶胜败论等,皆出于《该隐》,而且鲁迅绍介之后还发了长长的一段议论。更为确凿的是这一段文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分别辑录了于《思归引》和罗隐《思归行》两首诗,但两首诗文字内容相同,系出于一人之手,该诗究竟是《思归引》,亦或《思归行》?作者属谁?爬梳史料,考证可知:《思归引》属于之作。  相似文献   

8.
吴兴妖神《赠谢府君览》一诗,《玉台新咏》和《全唐诗》均收录,《全唐诗》系误收。谢览于天监十二年任吴兴太守,且卒于任上;该诗即修道之人吴兴妖神因伤谢览之逝而作。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周敦颐诗》中《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之诗题中的“香城寺”为“香林寺”之讹误,因为“香城寺”在新建县,“香林寺”才在万安县。另《四库全书·周元公集》中该诗题作《香林别赵清献》,其中的“清献”为“虔守赵公”(赵抃)之谥号,而周敦颐又卒于赵抃前,因而此一称谓是该诗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又一讹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角度,借助文字学和语义学的方法,对《诗经》名篇《野有死麇》中的关键词语作了考释,认为该诗是一首描写野合的性爱诗。通过对该诗的阐释,分析了远古社会的野合习俗。  相似文献   

11.
《伐檀》主旨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诗经》往往要关涉《伐檀》一诗的主旨,有时到了对该诗主旨的确立,甚至可以影响整部《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程度。笔者综观过往的《伐檀》主旨说,感到不满意,故重新加以讨论。 一、旧说综述 《伐檀》一诗主旨旧说,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曰刺与斥,二曰颂,尽管刺斥与颂的具体对象很有些差异。第一类:刺与斥。《诗序》云:“《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郑《笺》:“斥伐檀之人”。孔《疏》:  相似文献   

12.
<正>李白的《越中览古》流传盛广,人教版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录入该诗。对于本诗对比的艺术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初白诗评》中说:"用一句结三句,章法独创。"沈德潜在著名的《唐诗别裁》中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唐宋诗醇》评:"此诗从盛说起,而末句转入荒凉,此立格之异也。"[1]但以往所评所批多数只从诗内容所表达的"盛"与"衰"这一局部着力,而没有从整首诗  相似文献   

13.
情歌还是挽歌──漫谈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郑启梅,周泓《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现代派诗人艾略特(1888—1965)的早期优秀作品。该诗于1915年发表在芝加哥的《诗出》杂志上,后来收人《普鲁弗洛克及其观察》(1917)诗集中。这是一首象征派的诗...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鄘风·桑中》一诗,是“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历代学者争论不休.其实该诗更多的是敢于大胆直率表露男女爱情的情诗,文章从卫鄘风俗近、男女幽会之地以及男女相悦之诗几方面论述了该诗的情诗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先秦之《诗》到汉代被经学化以后,其原貌日渐不清。考查先秦儒家其他典籍与《诗》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部分地了解《诗》的原貌。《礼记》称《诗》透出《诗》乐一体的礼乐文化的客观信息,《礼记》论《诗》引《诗》则一方面反映出儒家对《诗》经学化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又透露出儒家对《诗》的文学性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一只默默坚韧的蜘蛛》是 《草叶集》重要佳作之一。本拟通过解读该诗,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揭示惠特曼孤独而又坚韧的诗程心路。  相似文献   

17.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第二分册1395页(修订本第四册1263——1464页),收录题为《夜宿山寺》的一首五绝,并标明该诗作者为李白。诗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编者注云:“一本题作《题峰顶寺》。”又云:该  相似文献   

18.
《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早期对《诗经》的阐释往往通过政治比附,后来虽然注重到原始时期男女之情但是分歧也很大。综合各个历史时期对这首诗的观点,并分别进行评判,最终可发现该诗是一女子婉拒无礼之辞得作品,回归本诗爱情主旨。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所作《夜雨寄北》,就其创作缘由而言,现时较为流行的观点是:“答妻诗”。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第305页,华东师大出版社)收入该诗,在提示中云:“诗人滞留巴蜀地区,收到妻子的来信,以诗作答,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团聚的感情。”又霍松林先生在《曲折深婉 余味无穷》(《唐宋诗文鉴赏举隅》,人民文学出版社)一文中,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学术界关于该诗写作年代的争论,也不管李商隐作此诗时其妻是否在世的存疑,仅从诗的审美角度,还可以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雅》之诗兼具民歌与文人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其修辞方面,《采薇》一诗堪称典型,该诗以情写景而景中有情,以景托情而情中有景,达到了情融于物、景融于情的艺术效果.该诗赋兴合一的手法以及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