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
《边城》是沈从文最有影响的中篇小说,文中作者所描绘的"湘西世界"历来被读者所称道,这里风景优美,人性皆真,人性皆善,人性皆美。但是细读《边城》之后,读者感受到的还有凄凉的余韵,还有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感伤,以及美的氛围中弥漫着的悲剧色调。  相似文献   

3.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历来被认定为一幅富有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的画卷。具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因此有人说,走进《边城》,你一定会被那浓郁的质朴民风和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人性美所深深打动:你的灵魂深处将染上这份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的纯美,思想也将会得到净化;脱下虚伪的外衣,越过世俗的樊管。品味大自然博大的诗意。你将会追求到至真至善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4.
《边城》作为沈从文抒情小说的经典,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流溢着自然美、人情美和人性美的湘西风情画卷,这里不仅有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以及闪耀着人性美光辉的边城人民。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大家都不会陌生。的确,《边城》所折射出的湘西地域性的古朴民风、淡淡的乡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所反映的原始典雅的人性美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今天,我就想通过对《边城》的浅析来谈点我个人的悲剧观。众所周知,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把粉碎了的东西给人看;恩格斯则主张历史的必然要求和不可能实现的冲突构成悲剧;如今,大凡评论家一般都将英雄因某种过失和错误而导致失败,甚至毁灭的完整过程称为悲剧。  相似文献   

6.
阚云 《学语文》2014,(2):41-41
正《边城》通过一个悲剧性的故事,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沈从文是带着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去创作《边城》的,那里有他引以为豪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田园牧歌式的美好记忆。沈从文为什么要创作一个悲剧性的故事,这个悲剧故事又具有怎样的艺术性呢?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边城》读者很多。《边城》的内涵经历史演变而成为“湘西人情美”的文化概念。我们曾概括过《边城》题目的含义:它是一个地理概念——偏僻的湘西边陲;是一个时空概念,作者所描写的生活背景是空间的,但作者所精心构筑的生活场景、人生图景却是一个隐喻的时间概念;它还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让人联想起小城文化、人情人性美及地域风俗图。这些都与《边城》的内蕴的理解有关。为了更好地把握小说,我们就《边城》意蕴展开讨论,其中不乏新意。  相似文献   

8.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惨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相似文献   

9.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的出现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书写了优美的一笔。《边城》以上个世纪初川湘交界处的一个普通小镇为背景,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描写了小镇茶峒的风土人情,将一个普通小镇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边城》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描写,将现实生活中纯朴的人性凝练在文学艺术当中。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通常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从作品中的人物活动的价值观念可以读出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念,从作者沈从文对《边城》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描写出《边城》这部极具人性美的作品,证明作者本身是一个善良的主体,另外也从侧面表现出了作者在实际生活中对人性美的渴求。《边城》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全面描写,将人性美在作品中进行了极致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读者人性价值观的建立形成正确的指导作用,但是《边城》对于人性美的描述,大部分集中在善良的一面,对于其他例如勇敢坚强的人性美描写过于简单,使人性美在整部作品中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本文将结合《边城》这部作品的实际写作内容,对《边城》作品中人性美的局限性进行细化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沈从文笔下一曲吟唱人情美、人性美、人事美、风俗美的田园牧歌式的哀乐,文本中或明或暗地浮动着"出走"意象线索,展现了生命形态、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出走"。出走者空间位置的转移,生命形态的消逝,传统伦理道德、精神等文化层面的反叛和突破以及最后的"出走"结局,无一不影射出必然的悲剧导向。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先生曾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透过小说《边城》可以体会到沈从文这句话的内涵。细读沈从文的《边城》,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人性美和悲伤美,然而通过文字却并没有直接的具体表现,而是恰如其分地蕴含在小说中。基于此,对《边城》里的唯美悲情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读者对这部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经典的对白构成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要说《边城》中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部分,还是要属《边城》中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物美。无论是重义轻利的淳朴美,还是祖孙互守的人性美,坚守爱情的痴情美都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灵魂。本文以《边城》中若干人物的刻画出发,发掘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美,以期对《边城》有更为深刻形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历来高中语文课本中必选的小说篇目。今年执教《边城》,为了让学生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和学生们共同观看了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多镜头感动了我,但最令我难忘的则是影片中的三张面孔。我认为这三张面孔正好可以体现湘西古老质朴的人性美,承载沈先生对美好人性理想状态的追求,故略作陈述,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4.
表现人性美好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核心之一。在小说中,作家常常通过描写边远乡民身上那种自然、和谐、质朴、善良的性格来歌颂人性的美好,《边城》就是沈从文写得最具人性美的一篇小说。人性美在《边城》中主要体现在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并贯穿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15.
《边城》历来被误读为悲剧,人们被它外在的悲剧性情节叙述所蒙蔽,忽略了其中所蕴藏的热情和希望。本文试图以叙事学的理论为依据,从作品的叙述形式和叙述话语入手,重新对《边城》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沈从文认为人性的美好状态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边城》是沈从文表现理想人性的经典性作品。《边城》中的人性美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人的品格的纯美高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融洽。《边城》中的人性美具有传统文化(儒道)的内涵。作品中的人性美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它所提供的理想人性范式是我们对人类未来永恒的憧憬。  相似文献   

17.
覃倩 《现代语文》2007,(8):47-48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曲杰出的生命之歌,至真、至善、至美。本文从《边城》中的“人性美”“对个体生命的珍视”两个角度品读从文先生的经典,并试图从《边城》中探寻西方文化对从文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一部充满了人性和道德光辉的诗化小说。其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优美恬淡的语言,构成《边城》特有的异域风情,对刻画人性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不仅表现了令人神往的人性美、爱情美和风情美,其中也隐藏着令人叹惋的悲哀。通过分析《边城》美丽与悲哀的双重意蕴,揭开其永恒艺术魅力的面纱。  相似文献   

20.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这部篇幅较长的叙事抒情小说,以湘西这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为背景,描写那里普通的人事,特别借翠翠的爱情悲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寄寓了沈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