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博涉文史,早知名。高祖入关,引直记室,转起居舍人,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奉诏撰《艺文类聚》。奏请修历代史书,德棻修《周史》,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贞观中,累官礼部侍郎国子祭酒,兼崇贤馆学士。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今存诗一首于《全唐诗》,文五篇于《全唐文》。  相似文献   

2.
《晋书》撰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撰人名单 记载《晋书》编修人员情况的史料甚多,为便比勘讨论,兹汇录其要者如次: 1.《旧唐书·房玄龄传》:“寻有诏改撰《晋书》,于是奏请许敬宗、来济、陆元仕、刘子翼、令狐德棻、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等八人分功撰录。” 2.《旧唐书·令狐德棻传》:“寻有诏改撰《晋书》,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又《新唐书·令狐德棻传》:“令修晋家史,房玄龄奏起之(德棻  相似文献   

3.
一、《晋书》的修撰及其体例特点 《晋书》是唐代官修前朝史书的最后一部。先是,唐高祖曾准令狐德棻之请,下诏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史”,诏书中有“三国受命,迄于晋宋,载籍备焉”而以下各代“简牍未编,纪传或阙”之语,可见当时唐政府以为晋史已有多种,较南北朝各代为详备,故开国设馆修史,《晋书》并未列入计划。唐高祖诏修“五代史”,数年未成,贞观  相似文献   

4.
因编纂《余姚市志·人物传》,查阅民国20年(1931)刊版的《民国余姚朱氏谱》,在卷17“录·家传”中发现黄宗羲写的两篇佚文:一为《明庠生惩庵朱君传》,一为《清诰授中宪大夫云南大理府知府湛公宋公传》。《民国余姚朱氏谱》编纂者朱元树(1880~1946),字致棻,号敏人,余姚城区太守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余姚人称“末代翰林”),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三年后回国。历住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相似文献   

5.
探讨沈祖棻《涉江词稿》创作历程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谈到李端棻,人们往往称赞他首倡创办京师大学堂之功,对他提拔人才、倡言变法的论述也很多,但是当前关于他对中国近代学制改革贡献的研究却不多。通过分析近代学制的演变,认为李端棻的《请推广学校折》实为中国学制近代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首部《德育原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胡守棻教授主编,是全国同行通力合作的成果,代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德育学界的理论水平。如果说它奠定了此后数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的基本框架,那么,这个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刘佛年先生主编的《教育学》(讨论稿)中的思想教育论,还可追溯到1957年胡守棻先生基于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和新中国学校教育实践构建的道德教育论。可以说,新中国德育理论走过了一条从"道德教育论"到"思想教育论"再到"德育原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臧懋循墓志铭见于《臧氏五修族谱》。全称为《南京国子监博士臧顾渚公暨配吴孺人合葬墓志铭》。现录叙如下。 一 《臧氏族谱》肇于宋代,经明万历丙子、清光绪丙戌等几度修纂,于1934年出版了《臧氏五修族谱》。本文有关材料,均录自臧氏二十六世孙臧云龙同志所保存的《臧氏五修族  相似文献   

9.
“修禊事”通释田有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高校文科教材如《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等,多选用了《兰亭集序》,不一而同的都对“修禊”注为:“古代一种风俗。人们欢聚水...  相似文献   

10.
《庄子》在20世纪的国学研究中是一个焦点。近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家论庄》(胡道静主编)就选录了胡适、冯友兰、吕振羽、郭沫若、侯外庐、任继愈、李泰棻、关锋、陈鼓应、张恒寿诸先生的著作文章,这些文章代表了20世纪庄子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五册收录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诗不长,解读却也不易,关键是“思君不见”一句中“君”作何理解。此虽一字之微,却关涉对诗歌的创作意图和抒情主旨的把握。目前对《峨眉山月歌》的解读,比较通行的意见认为它是一首思念友人之作。沈祖棻著《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认为是“怀念住在附近的一位友人”,《唐诗鉴赏辞典》则比较宽泛地说是“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人教社配编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基本采用了沈祖棻的观点,认为“君”是诗人思念的…  相似文献   

12.
《庄子》在20世纪的国学研究中是一个焦点。近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家论庄》(胡道静主编)就选录了胡适、冯友兰、吕振羽、郭沫若、侯外庐、任继愈、李泰棻、关锋、陈鼓应、张恒寿诸先生的著作文章,这些文章代表了20世纪庄子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对沈祖棻初稿本《唐人七绝诗抄》与整理本《唐人七绝诗浅释》作了对读,以见沈先生治学的严谨,分析了她的学术意识与理论自觉、评论与考证结合的方法,以及同部不如独胜.诗法与词法沟通等主张。  相似文献   

14.
结合康熙对《明史》编修前后的不同态度、王鸿绪整理《明史列传稿》与《敕修明史稿》的经过,对比分析王鸿绪两史稿呈表文本,可得出王鸿绪的所谓"敕修"不能成立的结论。王鸿绪的问题不在向来被指责的"窜改"或"攘窃"史稿,而在《敕修明史稿》之"敕修",在利用"416卷《明史稿》"曾被康熙批评的政治恐惧造成雍正朝以其《敕修明史稿》为底本续修而成现行《明史》。  相似文献   

15.
沈祖棻先生的历史小说《辩才禅师》以古代民间流传已久的传奇故事《兰亭》的失落为原型,创新地讲述了永欣寺住持辩才禅师丢失王羲之《兰亭》真迹的故事。沈先生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赋予了其中人物、事件以新的面貌与性格,使辩才禅师脱离了出家人的外壳而充满了文人气质,自然而然地,这个故事也就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文知识     
何谓“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包括: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南朝宋范哗《后汉书》,晋陈寿《三国志》,唐房玄龄等《晋书》,南朝梁沈约《宋书》,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唐姚思廉《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北齐魏收《魏书》,唐李百药《北齐书》,唐令孤德棻等《周书》,唐魏征等《隋书》,唐李延寿《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后晋刘煦等《旧唐书》,宋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这样一句:“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对其中“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句,课本上的注解是“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另查《中华活页文选》、《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以  相似文献   

18.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句中“故国”作何解释,说法不一。有的解为“即赤壁古战场”,此句是“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沈祖棻《宋词赏析》72页);有的笼统地解为“古代”,把这句说成是“上面的想象把自己带到古代去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三分册第1476页)。《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把“故国神游”解为“神游于故国”,并说“这是想  相似文献   

19.
学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论述了如何通过将《思修》课堂教学与学生教育计划有机结合,与实践结合,将《思修》课成绩与学生日常行为关联等形式,让《思修》课程生活化,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思修》课程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新修累音引证群籍玉篇》(简称《新修玉篇》)是金人邢准所编的一部大型字书,它和金人韩道昭所编的《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简称《篇海》)并为金代的两部重要字书,是今天我们考释疑难字的重要参考资料。《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在金人王太的《类玉篇海》的基础上各自独立成书的,收字大致相同,所以通过它们的相互比勘,不但有助于《新修玉篇》和《篇海》文本的校理,还能对一些疑难字作出考释。本文以《新修玉篇》所收疑难字为研究对象,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