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课文解读作为一种"教学事件",是解读者带着自己的目的,通过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寻找意义的过程。文学课文解读的合理性必须从解读者和文本的关系中确立,主要体现在目的论、内容观和解读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文学课文解读的目的应该"向内转"——转向解读活动和解读者自身;意义应是文学课文解读的中心内容;合理的文学课文解读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音乐学视域下的“风”字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字意义的指向经历了由一种自然现象演化为民俗、歌谣的渐变过程,在这一历程中它与音乐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根据风之本意,结合史料、文献记载,对"风"字予以音乐学视域下的解读会发现:风名来源于祭仪,风就是民歌,风还是乐器。  相似文献   

4.
培训让我懂得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不管是在教育教学的能力上,还是在个人业务水平上,都是一个佼佼者;培训让我懂得"上好数学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在教学当中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培训让我决定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总之正像段钟嵘老师所说的:"培训只是起点,离开才是真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标理念下,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划一被打破,代之以多元解读,使文本视界与读者视界走向融合.但在融合的进程中,主要还是借助于直觉来完成的,还是属于"意义教学"范畴.语文教学要借助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起学生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在"意义教学"的基础上延伸到"意味教学",在两者的融合中使语文更有惠于学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听了不少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开课、观摩课以及教研课(包括网上教研),发现有些教师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与理解水平的把握有较大的偏差和缺失。为了改变现状,我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与理解水平进行"以专业的视角作剖析,用专家的观点细解读,依专题的研讨来实践,按专门的理论鉴效果"的具体解读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专业的视角作剖析,偏差较大无论在校际教研课,还是去参加省(市)以及全国级的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语文教学中对由文本解读而产生的作者意图、读者意义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有的老师认为文本解读不需要知人论世、深挖作者;有的老师认为文本解读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的参照;有的老师对解读中出现的多重读者意义不知如何评价和处理:哪些"哈姆雷特"是正确的?哪些"哈姆雷特"是偏颇的?判断正确和偏颇的标准是什么?哪个"哈姆雷特"是"最哈姆雷特"?判断的标  相似文献   

8.
中央十台有个很火爆的栏目,叫<百家讲坛>."明星学者"易中天、于丹等等皆诞生于此,一跃成为大众眼中炙手可热的红人.说不清是<百家讲坛>成就了学术明星.还是学术明星捧红了<百家讲坛>,总之,<百家讲坛>给大学教授们提供了展示"文本细读"成果的舞台--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阎崇年解读<明亡清兴六十年>……一时间,全国兴起了"红学热…"三国热""国学热"……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文论认为"原型文字"是建构意义的生产模式,"在水一方"母题,经过不断创新、演变,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作品链",对"作品链"的考察是解构解读的一种视角;又因为文学语言的不确定性、隐喻性、虚构性,文本是多重模糊不确定意义的交汇,对文学文本意义的理解,要借助读者的想象、联想、连类,是文本与阅读交互作用的无止境过程;而"异延"用于阅读,意味着意义总是处在空间上的"异"和时间上的"延"之中,所以解读"在水一方",可以超越单个文本的界限,与文学史的广阔领域相衔交叉,理清作品与外部因素的多样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孕育文字,作为记录一切文明发展过程的工具,文字促成了人继往开来的使命.人只要愿意接受文明的改造,无论是通过本族语还是外来语,在任何领域、任何阶段,以任何可以解读的形式,就会实现他"全面发展"的可能.而在此过程中,文化可以耳传口授,亦可文字传承.前者考验人的记忆,后者检验人的阅读和理解,意义远至人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还是现代的信息与资讯;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人文科技;无论是某一领域学有专攻还是拥有广博知识、开阔视野;无论是在青春苦读还是终身学习,阅读都贯穿始终,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11.
"多元解读"是现阶段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阅读教学理念。与受阅读成规和意识形态制约,思想封闭、思维狭隘、只重视政治意义的"一元解读"相比,"多元解读"能使学生的阅读思想开放、阅读思维活跃、阅读效果提高,是一种值得推行的阅读教学理念。但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2.
"结绳-绳结"的主要功能是记类、记数,不可能表示严格意义上的世系关系和世系原则。被研究者视为"结绳家谱"实物证据和典型样式的某些少数民族资料,无论在文本上还是解读上都存在失误。没有必要在早期谱牒史上特意划出一个"结绳家谱"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集体化。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提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读"一词有三个义项:1阅读理解;2分析,研究;3理解,体会。在生活中,对一篇文章、一种现象,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相反,从不同的现象也能读出相似或相同的结论。你有过这样的"解读"或被"解读"的经历和感悟吗?请以"解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诗歌除外,任选文体。一、结构出彩考试作文属于"急就章",讲究的是明白清晰。由于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正式公布已有一段时间,报纸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文章。不过,对于一线教师和备考学子来说,还没有真正"吃透"考试说明。首先,那些浮光略影的解析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其次,真正的样题还没有出现,谁也不知道将来的题目,尤其是选考题和加试题会是怎样。所以,新语文学习杂志社利用"新语文学习研究中心"的品牌优势邀请南京外国语学校、苏州中学和如东高级中学三所名校的一线教师撰写稿件,特别策划了一组深入解读2008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文章,无论是在专业性还是权威性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愿望就是让你明明白白考试说明,从而轻轻松松复习,踏踏实实应考。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正式公布已有一段时间,报纸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文章。不过,对于一线教师和备考学子来说,还没有真正"吃透"考试说明。首先,那些浮光略影的解析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其次,真正的样题还没有出现,谁也不知道将来的题目,尤其是选考题和加试题会是怎样。所以,新语文学习杂志社利用"新语文学习研究中心"的品牌优势邀请南京外国语学校、苏州中学和如东高级中学三所名校的一线教师撰写稿件,特别策划了一组深入解读2008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文章,无论是在专业性还是权威性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愿望就是让你明明白白考试说明,从而轻轻松松复习,踏踏实实应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正式公布已有一段时间,报纸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文章。不过,对于一线教师和备考学子来说,还没有真正"吃透"考试说明。首先,那些浮光略影的解析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其次,真正的样题还没有出现,谁也不知道将来的题目,尤其是选考题和加试题会是怎样。所以,新语文学习杂志社利用"新语文学习研究中心"的品牌优势邀请南京外国语学校、苏州中学和如东高级中学三所名校的一线教师撰写稿件,特别策划了一组深入解读2008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文章,无论是在专业性还是权威性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愿望就是让你明明白白考试说明,从而轻轻松松复习,踏踏实实应考。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后我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文本解读在不同历史时期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论,方法论直接影响到课堂文本解读教育功能的发挥。新中国成立后50年主要运用的是"目中无人"的社会学、文章学和语义学解读法;21世纪以来的十余年中,在以往解读方法并存的同时,"有人无本"的接受美学、解构主义解读法又盛行一时。以上方法论都对学生自我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扭曲性影响。在当前促进学生自我健全发展的解读目标指引下,将主张"人本交融"的哲学解释学作为语文课堂文本解读的主要方法论不失为理性选择,因为它是一种立足读者生命本身的发展去阐发文本理解内在哲理的生存论意义上的方法论,恰与当前语文文本解读的目标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作品一旦写出,就脱离作者而具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因此,作者的意图不等于作品的意义。语文学科文本一旦进入阅读过程,就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作品"。文学批评中的"意图谬见"反对将作者意图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语文学科文本解读中的"意图谬见"要强调的是,作者的构思或意图不是文本解读的中心,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对作者构思或意图的解读。正确对待文本解读中的"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有助于揭示作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以来,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大多着眼于对文本意蕴的分析、理解,采用"解构式解读"的方式,首先将文本切分为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意义单位",再对这些"意义单位"进行一一解剖、分析,终而形成对整篇文本意蕴的理解与把握。很明显,这样一种解读,基本都是在单弹"读"这一根琴弦,根本没有顾及"写"的能力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运用优质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