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论文以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为例,揭示了美国主流社会白人种族主义的压迫给黑人身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白人文化霸权下的黑人慢慢地失去了自我,成为了"他者",甚至将种族主义内在化了,自觉地以白人文化意识为标准,异化了黑人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摒弃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克劳迪娅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故事。佩科拉想拥有一双像白人女孩一样的蓝色眼睛,这表明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冲击,黑人文化一直在白人文化的泥潭里挣扎。白人文化的霸权对黑人文化的影响导致了黑人内化的种族主义、自我憎恨、同族的暴力及自我身份的困惑。然而,莫里森在小说中向黑人提供了摆脱困惑的答案,那就是只有保持黑人自身的民族身份和自身文化才能将黑人带到改变自己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的正确道路上。就像小说名字所暗示的那样,蓝色代表黑人的传统音乐布鲁斯蓝调,眼睛(eyes)则代表我(I)。莫里森是在告诉黑人保持自身独特性和民族身份的重要性。这对受白人文化深度影响和破坏下的黑人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社会,白人文化是主流文化,黑人受白人文化霸权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逐渐地接受和内化了白人文化和价值观,以佩科拉和乔利为代表的黑人是白人文化霸权的受害者,白人文化霸权是造成黑人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灵的戕害。指出面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压迫,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黑人只有勇于反抗,坚定自己的黑人文化身份,才能在不平等的压迫中幸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在强势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文化流失,告诉读者:以白人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价值取向,会给黑人带来困惑和错乱;如果放弃黑人文化,迷失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中,只能造成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最蓝的眼睛》客观描述了白人文化霸权下美国社会所存在的对黑人和其他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本文试图探讨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文化霸权对黑人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本文从文化帝国主义的角度探讨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充斥下黑人在精神方面的所遭受的摧残,同时试图探询抵抗白人文化冲击、保留住黑人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位黑人小女孩对一双白人所拥有的蓝眼睛的从幻想到破灭的过程,描述了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种种形式上的冲击和渗透,揭示了当时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那种心灵上的戕害,造成了以布里德罗瓦一家为代表的黑人对自身的否定。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 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作品描写了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对黑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抵 抗白人文化冲击、保留住黑人文化的途径。本文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认为莫里森关注黑人心灵 受白人文化侵染这一遭人忽视的现象,这使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不仅超越了前辈黑人作家,也走在同时代人前面。  相似文献   

10.
崔琰 《考试周刊》2009,(14):40-41
托尼·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在《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她从黑人女性的视角出发,对黑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探讨,揭示了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价值观、审美观及道德价值取向的变异和扭曲,并试图探寻抵抗白人文化;中击、保留黑人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最蓝的眼睛》这本书出发,分析了美国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冲击,探讨黑人对自己的憎恨与否定,得出结论:黑人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文化,而是应该吸收其他文化之长,保持并发扬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第一部小说。小说分别以春夏秋冬作为不同视角的转化来记录一个黑人小女孩在白人文化冲击下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在上世纪的美国,黑人的文化命运多舛,黑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对峙是托尼·莫里森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主体,美国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下,难以摆脱命运的枷锁。论文就从黑白文化冲击下黑人女性的成长困惑中去解读《最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3.
陈秋玲 《文教资料》2009,(20):26-28
托妮·莫瑞森的<最蓝的眼睛>展现了在白人文化浸染下的黑人的生活和心灵悲剧,隐含其中的主题则是呼吁黑人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坚守和弘扬黑人文化,在与白人文化的斗争中寻求生存之道.本文通过对两个黑人女孩佩克拉和克劳迪娅在对待白人的忽略,"有色人"的回避和歧视,以及黑人的自我厌恶时不同反应的对比,揭示出莫瑞森在小说中所要表现的这一更深层次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运用自然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体现了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黑人的精神困境,批判了种族歧视、文化殖民对黑人女性的戕害,揭示造成黑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现了一个黑人女孩为渴求一双白人所拥有的蓝眼睛而经历的悲惨遭遇。面对白人主流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象故事主人公一样的黑人女性迷失在白人编织的理想关的神话里而无法自拔。然而,莫里森并非仅仅着重刻画白人理想关神话下的负面响应,同时也积极探讨了如何打破神话,在白人文化中保持黑人本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基督教由于长期以来被白人主流文化加工利用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定的种族主义色彩。从宗教视角分析托尼.莫里森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指出是主流文化把上帝和圣母玛利亚加工成了白人形象,进而具体说明宗教信仰如何加剧了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以及黑人的自我否定,给佩克拉的心灵带来层层打击,最后把她推向了精神分裂的深渊。此外,通过分析莫里森和小说中切丘的联系,揭示了作者对上帝在主人公悲惨命运中扮演的角色的批判态度,从而最终认定种族主义化了的上帝一定程度上须对佩克拉的悲剧负责。  相似文献   

17.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个黑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痛斥了种族歧视的罪恶;同时,表现出莫里森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文章从叙述结构上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在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心灵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张晓锋 《海外英语》2011,(2):194-195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最蓝的眼睛》是她最早的一部成长小说。小说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个美国黑人小女孩在白人文化冲击下的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白人的文化霸权是引发黑人女性成长困惑的主要原因,而长期的困惑导致了他们的自我迷失和否定。  相似文献   

19.
《最蓝的眼睛》透视出的"他者"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为研究范本,分析了后殖民语境下的黑人书写主题与核心内容,揭示出黑人种族主义的内化所产生的自我憎恨和自我否定;黑人在白人主流社会中事实上的无名与无形最终使他们沦为身份认同困境中的"他者".  相似文献   

20.
王玮 《考试周刊》2010,(45):17-1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描述了一个倍受欺凌的黑人女孩的悲剧故事,反映了以白人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黑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惑。通过对该小说深刻内涵的研究,本文从其象征意义出发,分析"最蓝的眼睛"所揭示的白人主流文化强势影响下扭曲的黑人心灵这一主题,同时揭示了一个真理,即只有美国黑人尊重和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观,才能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