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雄形象自希腊史诗开始就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英雄都需要经历磨难、学艺、除害,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令人仰慕的英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经历了充满磨难的童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艰苦求学以及最后与伏地魔的生死决战,使他的“救世主”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该文从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哈利·波特成长历程的分析,得出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救世主”英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穆念 《海外英语》2013,(16):192-193
英雄形象自希腊史诗开始就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英雄都需要经历磨难、学艺、除害,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令人仰慕的英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经历了充满磨难的童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艰苦求学以及最后与伏地魔的生死决战,使他的"救世主"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该文从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哈利·波特成长历程的分析,得出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救世主"英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戚翠荣 《文教资料》2012,(15):21-22
英国女作家J.K.罗琳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少年巫师哈利.波特的形象。透过这位少年英雄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诸如家庭背景、童年困惑和对家庭对亲情的渴望等方面.哈利·波特的成长之路上随处可以窥见罗琳童年的生活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哈利·波特》打通了罗琳重返童年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雷宇 《文教资料》2011,(31):25-26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风潮。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魔法世界的拯救者。被命运推动着完成惩治邪恶.保护弱小的神圣任务。这与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之一C.G.荣格所总结的英雄原型不谋而合。而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创作中,符合了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和对英雄历险的期待和预设,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升华.赢得各阶层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不是《哈利·波特》的粉丝,你一定看过一两部《哈利·波特》的小说或电影。在这十多年里,《哈利·波特》陪伴着很多人成长。随着《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上映,一部史诗巨著画上了句号。三位主角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新的一年,他们将翻开怎样的人生篇章呢?  相似文献   

6.
迪斯尼倾力打造的动画大片《狮子王》和《超能陆战队》承载着浓厚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从英雄成长、英雄合作、英雄斗争、英雄救赎及自我救赎四大方面来比较两部影片中英雄主题,揭示了20年来美国英雄文化和英雄主义变迁和继承。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的畅销是一大奇迹,特别是它拥有了全世界的儿童读者。本文试图从神奇的幻想世界的构建、英雄情结的言说、叛逆心理的宣泄、作品中所渗透的真实性等几个层面来阐述儿童视角下的《哈利·波特》之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从坎贝尔的英雄模式出发,解读普尔曼的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成长主题。男女主人公经历了启程—启蒙—归来的英雄成长模式,历经磨难与考验,终于获得了自我的发现与成长,也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他们最终以将彼此之间的爱情献祭给人类灵魂解放的大爱,为成长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相似文献   

10.
读者们注意了!J.K.罗琳这部气势恢宏的《哈利·波特》的完结篇绝对会让您的心脏难以承受——在最终回《哈利·波特与死圣》中等待大家的种种启示、战斗和背叛一定会让粉丝们心情跌宕起伏地看到最后。第七部故事的核心是关于一个英雄的使命——这不仅仅存在于哈利在霍格沃兹求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寥石 《课外阅读》2011,(8):36-37
从《哈利·波特》第一部搬上大屏幕,人们就记住了影片里那个叫赫敏的漂亮小女孩,大大的眼睛,聪明善良的内心。随着《哈利·波特》在全球的家喻户晓,人们也不断地关注着这个小女孩的成长。她就是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  相似文献   

1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造了一种文学接受"现象",在探讨受众疯狂原因、还原作品文学本质的同时,研究该文学作品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成长环境,分析作者有意或无意间透露出的对个人按照某种方式成长的渴望,以及对某种教育理念或方式的推崇,可以解读这种思想所体现出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由此探讨适合当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当代教育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汪爽爽 《辅导员》2015,(5):9-10
活动主题:学习榜样——创建“英雄中队”游戏目标:通过接力游戏使学生熟悉英雄的事迹和英雄成长的经历,在英雄精神的传承中健康成长。游戏类型:小队游戏游戏年级:小学4年级游戏准备:1.在操场跑道上画一条起点线,也为终点线。并在跑道一圈中央画一条投掷线。2.球若干个、4个水桶、4支记号笔。3.有关英雄事迹和名言等智力问答题若干,粘于球上。4.英雄中队旗帜一面。  相似文献   

14.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J·K罗琳笔下曾经风靡全球的一部经典儿童读物。小说中的两个少年——汤姆·里德尔与哈利·波特,他们拥有相似的童年,然而却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两种完全迥异甚至对立的人格特征,从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主要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为理论背景,并结合荣格的人格结构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手法,剖析了汤姆·里德尔与哈利·波特人格结构的蜕变轨迹,对当代青少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建构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并以细腻的文字、独特的构思演绎了一批优秀的小魔法师们在魔法学校生活、学习,直至最后成长为成熟魔法师的故事。J.K.罗琳通过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顽强生存、迎战各种未知、战胜心魔、坚持正义来展现他的勇敢品质,揭示了哈利·波特正是坚持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执着地走自己的道路,敢于直面生存与死亡等重大问题,才最终扫除了自己内心世界的魔性,完成了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成为真正的勇者。  相似文献   

16.
南京被称为英雄之地,有着百折不挠的城市品性,更延续着英雄辈出、浴血奋战的成果。南京市少工委充分发挥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众多的优势,坚持以红色伴我成长为主题,带领全市少先队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英雄中队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信念;不断挖掘不同时代英模的精神内涵,以英雄高尚的品行激励队员,并使之内化为他们的精神力量和实践行为,不仅促进了队员的健康成长,而且谱写出了一支高昂的英雄中队进行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无父和反父权这一小说主题入手.论述了金庸小说人物设置的四种形式:孤儿型、忠良之后型、身份错乱型、叛逆型。并解读了反父权使主人公命运改变的三种模式,即苦难英雄的成长、拯己与救世、罪与罚的模式;文中指出了金庸小说反父无父主题的四种原因。分别来自人物的俄狄浦斯情结、中国小说传统影响、中国儒道文化的涉取和英雄塑造及读者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白骨>中,芭芭拉·高迪以非洲象的视角,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英雄原型中的追寻、成长和拯救三个母题,揭示小说的宗教主题:追寻和拯救,并由此隐射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异化生存状态的批判和拯救途径.  相似文献   

19.
真没几位能不羡慕《哈利·波特》系列里这三位主角的,他们真正将自己的成长历程印在了胶片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光影记录人生这句煽情的台词。  相似文献   

20.
艾玛明白自己人生的方向,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样的女孩,迎接她的怎能不是美丽非凡的生活?从《哈利·波特》第一部搬上大屏幕,人们就记住了影片里那个叫赫敏的漂亮小女孩,大大的眼睛,聪明善良的内心。随着《哈利·波特》在全球的家喻户晓,人们也不断地关注着这个小女孩的成长。她就是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