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整个故事中最具光彩的艺术形象,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孙悟空集神性、兽性、人性于一身,在他神、兽、人三性合一的形象架构中,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形成了他强烈的好名意识和勇于反抗的本质性格;人性与兽性的结合形成了他诙谐、乐观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董鹏环 《教师》2014,(11):9-10
在现实生活中,处理物质和精神关系时往往会出现偏差,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分强调物质的极端:拜金思想,最终会被金钱奴役;二是过分强调精神的极端:讲神话,人生最后落得个空中楼阁。人有三性:兽性、人性和神性,过分地强调物质就叫兽性,过分地强调精神就叫神性,人性比较求真务实。我们要少讲神话,多干实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3.
自从"五四"发现了"人"以后,文学应成为"人"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回顾世纪文学的发展历程,人们不仅感到文学在表现人"性"时存在着某种偏差。文学对人"性"的展示,历来重于人性,轻于兽性;张扬人性,压制兽性。兽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感性"不仅有其内在张力——能动性(即"努斯")和受动性(即"逻各斯"),还与犹太基督宗教的"神性"形成一对外在的张力。这一张力表现为人与神的背离、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实则彰显了人性与神性的合力、人义与神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一书中的英雄神形象,都功高盖世,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特征.女性多为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且兽性特征突出.男性英雄神,虽然还有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神形象,但人性的特征较突出,甚至强调人性和神性的统一,出现了神性和人性共处一体的英雄神形象.由于《山海经》神话构象方面表现出的高度整一性,使得神话英雄形象在性格方面缺少变化,具有平面化、扁平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孙悟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形象,他身上体现着"人性"、"神性"、"动物性"。然而,孙悟空又并非这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人性"、"神性"、"动物性"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学典型的产生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不仅有继承也有创新,而最根本的则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人性”?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具有争议的问题。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者就一直在探讨人性问题,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人性的统一定义,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来诠释人性。正因如此,我们很难用人性是什么来简单地给人性定义,而只能运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对人性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进行揭示。《辞海》对人性是这样定义的:人性指人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由此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的本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正是这些本质特征,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从哲…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希克厉向来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却又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性格发展体现为一种人性和兽性的力量消长和激烈斗争。当对卡瑟琳的爱不能实现后,希克厉身上的兽性压倒了人性,他变成一个十足的暴君和虐待狂,对周围的人展开一系列疯狂得近乎变态的报复。但最终还是以爱情为代表的人性战胜了兽性,希克厉的人性得到复归。  相似文献   

9.
《文山学院学报》2014,(2):79-83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控制兽性,保持人性,追求神性的自我提升过程。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主要途径。教育使人获得理性,包括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审美理性。教育理性的控制功能造就了人的高贵的精神性。教育理性的消解及其功能的变异,就预示着人的精神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复活》描写了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精神觉醒。聂赫留朵夫是斯芬克斯因子矛盾共同体,通过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激烈的斗争与冲突,使他的人生历经了人性因子主导、兽性因子掌控、人性的觉醒三个不同阶段,最终凭借人性高级因子对兽性低级因子的控制,使人性占据主导,获取人性觉醒的最终胜利,他的觉醒也对现代人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熊文斌 《文教资料》2009,(27):13-14
贾宝玉经历了一个从神仙到凡人,从凡人到多余人,又从多余人向叛徒和信徒转变的过程.从神仙到凡人,他的神性被消解了,神的人性与现实性更多地体现出来;从凡人到多余人,则是他与现实疏离与未来呼应的过渡;对"正统"的决绝反叛与对美的不渝追求,意味着他的成熟与圣洁,意味着人性的美好可达神性之境.至此,这一人物形象寓示的现实意义和终极意义逐渐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短篇小说《耶稣之死》取材于《新约·福音书》,但对后者进行了精心剪裁和改写。首先,完全删去表现耶稣神性的情节,只留下他的人性;其次,又对"人性耶稣"的其他情节进行删削,只留下他与法利赛人作斗争的主线。作品突出了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观念,借耶稣形象折射出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决战决胜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通过主人公杰基尔与海德的"共生体"形象完成了对"何为人"的探究,即善恶一体,共同构成"人"的存在。杰基尔博士身上体现出了斯芬克斯因子以及因子间的抗衡,从斯芬克斯因子的角度解读《化身博士》可以理解为"人性"与"兽性"之争,代表"善"的杰基尔不断与代表"恶"的海德为支配问题而斗争。小说表达了"人性战胜兽性"的主题,并揭示出小说背后关于善恶一体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孤猴     
兽性与兽性不相通时,兽会到人群中寻求慰藉;人性与人性不相通时,人也会到兽群中寻求友情。可见,精神上的相通何等重要。这相通的精神力量是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文明永远颂扬、永远追求的。  相似文献   

15.
<正>小人,是指人格卑下者。但这里要说的可不是那些在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的小人。我说的小人在我自己的身上,或自己的体内。小人原本在每个人体内,包括伟人,何况我。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其实善恶兼有;人当然有人性,却也带着兽性,两性并存;善是用来克制恶的,否则便成了恶人;人性是要来克制兽性的,不然就成为兽类。小人呢?  相似文献   

16.
体内的小人     
小人,是指人格卑下者。但这里要说的可不是那些在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的小人。我说的小人在我自己的身上,或自己的体内。小人原本在每个人体内,包括伟人,何况我?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其实善恶兼有;人当然有人性,却也带着兽性,两性并存;善是用来克制恶的,否则便成了恶人;人性是要用来克制兽性的,不然就成为兽类。  相似文献   

17.
胡思乱想     
善与恶在人类看来,人总是善良的,而狼总是凶恶的。狼吃羊是为了生存,而人吃羊则是为了享受,相比之下,人不残忍得多吗?人类把一切卑劣的行为归为兽性,把一切高尚的情操归为人性,或许这就是人性与兽性的矛盾统一吧。  相似文献   

18.
体内的小人     
小人,是指人格卑下者。但这里要说的可不是那些在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的小人。我说的小人在我自己的身上,或我自己的体内。小人原本在每个人体内.包括伟人,何况我!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其实善恶兼有。人当然有人性,却也带着兽性,两性并存;善是用来克制恶的,否则人便成了恶人:人性是要来克制兽性的,不然人就成为兽类。小人呢?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的悲剧精神在神话、宗教、戏剧和哲学的维度同时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由神性(必然性)与人性的对立所构成的张力,并由此构成了作为一个时代的悲剧性的基本要素。悲剧的结束是因为人性的确立和神性的退位,并因此使哲学理论也同时缺乏了悲剧性的深度而日益变得世俗。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的自然诗歌体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华兹华斯认为自然、人的自我本质和神性三者是相通的。自然既是一个具体的物体,一种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慰籍和力量;它不仅具有神性的光辉,而且是万物伟大的原动力。这种神性和力量是通过某一个神圣的时刻感悟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