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然而后殖民翻译研究指出,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对话,从来没有达到过真正的平等。该文将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的视角出发,重点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弱势文化所遇到的危机,并对如何在强势文化的高压之下谋求自身的生存提出建议。指出弱势文化应当在抵制文化霸权、保护本民族文化生存的同时,也要学习西方优秀文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2.
当代翻译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受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辜鸿铭作为东学西传的代表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在将中国经典古籍英译时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源于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的巨大压力。当今作为传播中国文化主体的中国译者在中学西译中,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语境,应采取适度异化的翻译策略,体现中国文本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与强势文化的对话中喊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后殖民理论作为一种文化批评话语,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理论研究方法.它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翻译,揭示出隐藏在翻译背后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和压制,同时也表明,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与译者的语言能力相关,它更可作为一种颠覆文化霸权、建立文化间平等对话关系的积极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雷祖威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通过观察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撞,揭示出华裔青年内化强势文化(白人文化)后与仍坚守弱势文化(中国文化)的老年一代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刻画出处于美国边缘文化的华裔的种种心态。文章在分析指出其所反映的异质文化的冲突与痛苦这一主题后,对其现代主义的叙事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强调指出:不同文化间的对立和冲突必然将会走向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日益加大,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政治的主宰者,这种国际经济政治割据中的不平等导致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撞击。强势的西方文化对弱势的东方文化贬低渗透与同化,在翻译研究中必须重视这种文化偏见与对抗,倡导多元文化共生互补。  相似文献   

6.
周鹏飞 《海外英语》2011,(3):156-158
后殖民翻译理论认为,存在权力差异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总是不平衡的,总是存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翻译既可以充当着强势文化侵略弱势文化的帮凶角色,也可以成为消解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的力量。翻译中的杂合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沙博理作为一名出生于纽约并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翻译家,其《水浒传》译本在面对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间的文化差异时,采用了异化为主,以归化、简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既成功地使译文具有目标读者熟悉的语言特征,同时也保留了原文本中汉语的特征,使两种文化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对话,这一巧妙的翻译手法对中外交流,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者霍米·巴巴提出原语文化与异语文化间必然存在着"第三空间",两种文化相对强势、弱势状态会使这个空间保持动态平衡关系。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认可度的提升,译者应有意识地保留旅游文本中有关中国文化的成分,将异化翻译法作为优选的翻译策略,以促进全球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左苏皖 《文教资料》2010,(22):56-57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仅仅把翻译当作一种语言行为或文本行为。后殖民翻译理论戳穿了语言乌托邦的神话。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平等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而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使平衡的对话根本无法实现。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研究认为: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杂合的译文有利于实现弱势文化的非边缘化和多元共存互补的文化全球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渗透发展,发达国家与未发达国家在各领域的差距日益加大,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主宰者,未发达国家往往没有话语权。这种不平等性就导致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交织交融,强势文化往往对弱势文化进行轻视、甚至同化。这一影响正不断地渗透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因此我们要重视并且摒弃这种狭隘的文化偏见,提倡多元文化共生互补。  相似文献   

11.
柏涛  于瑞瑞 《海外英语》2013,(13):164-16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渗透发展,发达国家与未发达国家在各领域的差距日益加大,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主宰者,未发达国家往往没有话语权。这种不平等性就导致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交织交融,强势文化往往对弱势文化进行轻视、甚至同化。这一影响正不断地渗透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因此我们要重视并且摒弃这种狭隘的文化偏见,提倡多元文化共生互补。  相似文献   

12.
赵姗姗 《文教资料》2010,(14):48-49
全球化进程引发的各种交流活动产生了对翻译及译员的大量需求,翻译数量和翻译语种大幅增加。在全球化背景下。英美强势文化无处不在,对弱势文化的影响愈来愈深。翻译及译员对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和弱势文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全球化对翻译的影响.随后讨论了政治文化与归化(domesticating)和异化(foreignizing)两种翻译策略的关系,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语言(特别是汉语)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视角,以西方译者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东方译者翻译的西方小说《天路历程》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翻译中的宗教文化差异.分析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处理宗教文化差异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背后反映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强势文化大行其道,而弱势文化则面临生存的威胁。广告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加速了弱势文化的消亡。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理智地对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不管是强势文化还是主流文化,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弱势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强势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很容易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此在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校更加应该注重统筹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弱势文化和主流文化共同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水族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的"信"与"讹"都可以作为实现"达"的手段。翻译常式论认为:处于弱势文化中的文本要成功进入处于强势地位的目的语文化,译者必须在两种行为常式中获得平衡。辜辜鸿铭英译儒经之"讹"恰好体现了翻译行为常式的运作。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出正显示了对话者本身的弱势地位。强势文化是不会与弱势文化进行对话的,它只会进行文化输出与殖民。而中国学者的这一主张正是在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情况下的本能举动。其实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离不开与异质文化的相互交锋,当强势文化入侵或者被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比较文学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进化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由于国家之间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各国地位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也体现在翻译活动中。因此以英美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在翻译输出的过程中形成霸权文化,在国际交流中话语霸权变得日益显著,对弱势国家话语权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本文从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出发,浅谈文化霸权现象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翻译即征服     
翻译历来体现不平等性,体现权力之争。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对等”体现原文与译文权力的不平等性,强迫翻译征服译文。而后殖民语境下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翻译是殖民者用以征服弱势文化的工具。这种翻译研究及翻译实践中的权力差异使翻译具备的征服性,均对翻译活动与翻译实质缺乏正确解读。翻译急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0.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出正显示了对话者本身的弱势地位。强势文化是不会与弱势文化进行对话的,它只会进行文化输出与殖民。而相反中国学者的这一主张正是在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情况下的本能举动。其实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离不开与异质文化的相互交锋。当强势文化入侵或者被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比较文学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进化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