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粒豆子     
一个日本女人,因为丈夫在交通事故中身亡并被错判为肇事者,不得不带着两个上小学的儿子背井离乡。一家好心人同情他们,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在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  相似文献   

2.
一颗豆粒     
一个女人,因为丈夫在交通事故中身亡并被错判为加害者,不得不带着两个上小学的儿子背井离乡。一家好心人同情他们,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在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  相似文献   

3.
一颗豆粒     
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的生存意义的夫人。她大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院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张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相似文献   

4.
她静静地坐在旧上海弄堂的小屋里,房檐上残留着的雨滴落在了她镶绣的旗袍上。爱玲似笑非笑地看着窗外,有种藐视浮生如梦的优雅。远远望去,她清雅独立的姿势像个从古代仕女图中走出来的女子,举手投足间的风华,竟弥漫出足以荒芜了整个世纪的苍冷绝寂。她擎着黄油纸伞,缓慢而流畅地走在古老而悠长的弄堂里,像一片浮萍淌过水面。她像一口清幽的古井,哪怕隔了千年,也能感觉到她的冷艳嫣然。1944年的清秋,爱玲认识了胡兰成。他曾深情地用“走路时香风细细,坐下时嫣然百态”来形容爱玲。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  相似文献   

5.
我家老房子里住进了一对捡破烂的夫妻和一个叫林小玲的10岁女孩,他们来自安徽黄山市黟县山区,是我一个朋友的远房亲戚。为了生活,他们到河北霸州市城关镇以捡破烂为生。朋友说,他家太穷,可能付不起房租。我说,反正这旧平房几年没人住了,还漏雨,根本不值得要房租。我去看他们时,一家人正欢天喜地打扫屋子,屋里灰尘特别厚。我带了很多报纸,林小玲抬头问我,报纸不要钱吗?当然不要,我家有的是。小玲开心地和她父母一起往墙上糊报纸,等糊完了,三个人幸福地笑着,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我说小玲应该上学了。她爸低下头不说话;她妈…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呈现】17岁的小玲是一名高二女生,整天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小玲的父母都是农民,家中有三个孩子:小玲、大她两岁的姐姐和小她三岁的弟弟。小玲觉得自己在家里是最不被关注的一个。妈妈总是说姐姐多么优秀,小玲多么不懂得体谅父母。调皮的弟弟即使犯了错,跟妈妈撒撒娇就算过去了,如果是小玲,肯定会被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每次小玲想买件衣服,妈妈总要唠叨半天,可是她却经常给姐姐买新衣服,只让小玲穿姐姐的旧衣服。  相似文献   

7.
我们这个院子里有四户人家的孩子同龄,今年都上初中二年级了。大家惊奇的是,怎么就小玲学习成绩好,又是“三好学生”;老师还说她“素质好”、“有潜力”。这真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论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精力,付出的劳动,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对孩子的期望值,恐怕小玲家远不能跟其他三家相比。那么为什么小玲能越来进步越快,终于后来居上呢?这些日子以来我在琢磨着,试图能找到点原因。记得几个孩子三四岁时,另外三家的孩子已经能背诵好多首古诗,认识不少汉字了。小玲呢,只能说几句一听就明白的“顺口溜”式的儿歌,她的爸爸、妈妈没有那么正规地对她进行“早期教育”。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带着孩子“玩”。有一次我在街口看到,小玲的爸爸指着一辆飞奔的汽车问道:“车号是多少?”孩子回答了,接着是一阵欢笑;过一会儿又一辆汽车驶过,小玲说:“多少号?倒  相似文献   

8.
在那个时候,棒冰还是裹在棉被里,装在木箱里卖的。三岁的女儿把爸爸拖到路边的棒冰箱前,突然被棒冰箱前的小人书摊吸引,一眼看中了那本封面上画着个在五彩祥云中飞舞的小哪吒的书,忍不住用小手指着叫爸爸买,爸爸故意逗她,要书还是要棒冰,只能买一样!她要书。惹得卖书的大妈连声夸奖:“嗯,现在的伢儿就是聪明!”卖棒冰的大妈狠狠地白了她一眼,她也没有察觉,只管夸下  相似文献   

9.
浅浅的信笺     
她又来信了呢,浅浅笑了。她对于浅浅来说,始终带着莫名的神秘。浅浅不了解她,她应该也不了解浅浅的。可是每回她的来信总能说到浅浅的心坎里。多么奇妙,浅浅笑得微微发颤。这是第几个年头了?她的信不多,一年就一封而已。浅浅摆弄膝上小木箱里的几封奶白色的信笺,轻轻地抬着头。  相似文献   

10.
小玲正准备中考。天天点灯熬夜,闹得人困马乏。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星期天。妈妈打发小玲好好睡个午觉。不料,她刚刚睡着半小时,就忽然惊吓地尖叫起来。妈妈赶紧跑到她的房间,只见她坐在床上,哭着说:  相似文献   

11.
小警察     
警署有一位漂亮的警察阿姨叫小李:她经常到院子里来,帮孤老张奶奶做家务:洗衣服啊,打扫房间啊,可勤快了。院子里的居民,老老少少都很喜欢她。有个小朋友叫小玲。看到她总是要亲热地喊一声“小李阿姨!”。 小玲一直在想:“我长大了,也要像小李阿姨一样,做一个好警察。” 她从幼儿园回来,也常常学着小李阿姨的样儿,去帮张奶奶扫地、倒垃圾,还扶着她到院子外面散步。乐得张奶奶不住地夸奖:  相似文献   

12.
父爱无言     
直到父亲做完食道癌切除手术,玲子才知道父亲得了重病。自从玲子上高三以后,父亲对她的学习就特别关心,每周都会打一两次电话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在电话里,父亲从来没有提到自己得病的事儿。在玲子眼里,父亲一向都是健康强壮的。现在,父亲怎么会突然患病了呢?其实,早在一年前,父亲就得了重病。为了让玲子安心学习,父亲一直瞒着玲子。尽管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她还是向老师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她要回去照顾父亲。一回到家,她就哭着问父亲,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一直瞒着她。父亲微笑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张嘴想说什么。母亲告诉她,父亲在做手术时,声带受到损伤,所以现在还不能说话。但玲子知道父亲在说些什么,他是说他的病不要紧,让自己回到学校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3.
于昌伟 《下一代》2009,(11):29-29
妈妈过生日那天,小玲用平时节省的零花钱买了三枝康乃馨。小兰问:“干吗买三枝呀,买一枝表表心意不行吗?”小玲说:“如果买一枝,第二天这枝花就会插在奶奶的花瓶里了。”小兰:“那么买两枝不就行了?”小玲:“妈妈会把第二枝花插在我的花瓶里。”  相似文献   

14.
辫子     
晚霞铺满了天空。小树林里,玲儿和梅子并肩走着。“玲儿,你的辫子真长——干嘛老不剪?”梅子偏头朝玲儿两条过腰的辫子努了努嘴。“舍不得。”玲儿脸上泛起了一抹红霞。“你注意到没有?短头发,在城里最流行!”梅子有些得意——她自己是短发。  相似文献   

15.
腊月廿四,许多出外打工的人都回家过年了。可小玲的爸爸还没回家,五岁的小玲每天睁开眼的第一句话就是:“妈,爸爸今天会回来吗?我昨晚又梦见了爸爸。”李惠每回听小玲的话,眼睛就会发涩,她低下头,咬着嘴唇,硬是忍着没让泪水掉下来。李惠怕小玲知道事情真相。“爸爸今天准会回来。”李惠的声音哽咽得厉害。“妈,您哭了?”“没,妈也好想爸爸。”李惠把小玲紧紧搂在怀里,泪水再也忍不住涌了出来。小玲哪里知道,她爸爸半年前就去世了。李惠怕小玲伤心,怕这件事对小玲成长不利,就一直瞒着小玲。除夕那天晚上,李惠对小玲说:“小玲,你爸是个很好的…  相似文献   

16.
长翅膀的花     
小玲住一楼,她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二楼住着退休的丁爷爷,他在阳台上看小玲的花。一次,丁爷爷说:花要是长出翅膀该有多好。小玲听不明白,爸爸说:丁爷爷希望花儿长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节课外活动课上,几个女生吵吵嚷嚷来报告,说小玲和小珂俩人闹矛盾,都哭了。我前去了解,一问原委,出现了好几个版本。比较能说会道的小寒先说了事情大概:“同学们不愿和小玲玩,她见了心里不舒服,就让小云来骗小珂,说老师让小珂过去。小云不想帮她骗人,不肯去,事情就穿帮了。”听着她眉飞色舞的叙述,我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小玲怎么会这样……哎!然而小玲则抽抽搭搭地说了另一个版本:“我和同学一块儿玩游戏,可是小珂对她们说,叫她们都不要和我玩。我就去告诉老师,老师就让小珂过去。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在贵州的甲坝民族小学我看到了让我眼涌热泪和终身难忘的一幕幕。当城市里的孩子将整只的“巨无霸”毫不可惜地丢弃时,甲坝民族小学的孩子却一日三餐捧着白米饭就着足以让人吐舌头的辣椒,或生怕多倒而小心翼翼地在米饭中放进一点已没了味的酱油权当佐料欺骗着自己的味蕾。我的手在掀开小学四年级学生王线的大木箱时感到了无力,那个用她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打开的大木箱里存放的东西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根本没有上锁的必要。小半碗几乎不够这个羸弱的小女孩吃一顿的大米、小罐头瓶中储存的一点辣椒酱、5片白菜叶是大木箱里的全部内容。站在…  相似文献   

19.
披肩长发,齐膝大衣,紫色毛衣搭配一条米色的裙子,25岁的王小玲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职业女性的气质,身上还让人感觉到一种特有的小资情调。然而,现在的她却是“北漂一族”。离开北京两年之后,小玲又一次离开家乡成都,回到了北京这个曾经上了四年大学的城市。“2005年啊,首先当然是希望能够顺利地考上研究生啦。”离考试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了,这是小玲眼前最为现实的目标,也是她目前生活的重心所在。“决定辞掉工作准备考研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个个都说我傻。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选择是不可理喻而且代价很大。”小玲的家乡成都是一个非常休闲,适合生活的城市,生活节奏比较慢, 很多人都在慢条斯理地安排和享受生活。在成都的日子里,小玲尽情地享受着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安逸,而每月数千元的不菲收入也使她能够轻松过着“小资”的生活。“有时间的话我会去逛街、泡水吧、美容健身。其实像我这样的女孩挺适合待在成都的。”  相似文献   

20.
小玲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她家里贫穷.母亲勤劳节俭,每天从早忙到晚,但也只是仅仅能够维持生活.小玲很懂事,也很爱她的母亲.她发奋学习,希望长大能有一番作为来回报她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