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庐隐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女性为题材。描写了一大批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而觉醒的知识女性,她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上社会,她们满怀激情,振臂高呼“女性解放”,大胆追求婚姻幸福和爱情自由,要求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并且积极探索人生意义。然而基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缺陷,她们觉醒后又再次陷入无限的困惑、迷茫中,苦苦挣扎而不得脱身。  相似文献   

2.
冰心和庐隐创作比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唤醒了一代有头脑、有作为,有才华的男女知识青年,冰心和庐隐就是在“五四”风暴的感召下,勇敢地拿起笔来踏上文艺创作的征途的。她们以笔为武器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行列,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富有才情的女作家。她们都以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作品吸引过不少的读者,曾被人誉为“五四”文坛熠熠发光的“双星座”。但因庐隐早逝,这位在“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作家,她的姓名和作品,随着时光  相似文献   

3.
庐隐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陷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而破灭,追求个性解放而被传统束缚,探索出路而无路可走的矛盾之中的中国"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这种矛盾体的女性形象,成为庐隐的一种文学理想,使其在"五四"文坛上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五四”既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特征的文学革命,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划时代的运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东北,也不例外。“五四”运动播下了新文化的种子,在东北荒芜的文坛上开始萌发起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对东北沦陷区文学发生影响的呢?  相似文献   

5.
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涌现了大批进步的新文学作家,为中国的文坛带来新的气息,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色彩。其间,庐隐和冰心是较早地觉醒的女性,这是“五四”时代齐名的女作家,她们在文学研究会“写实主义”旗帜下,形成了各自的创作风格,显示了中国知识妇女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6.
庐隐,原名黄英,在“五四”风暴的感召下,她勇敢地拿起笔来,踏上文艺创作的征途,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行列;以向往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姿态进入文坛;以富有个性色彩的作品吸引过不少读者,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富有才情的、引人瞩目的女作家。过早的逝世,使她的艺术才华来不及充分展现,但十三、四年的勤奋笔耕为我们留下的十一部作品,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痕迹。庐  相似文献   

7.
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西欧文坛弥漫着一种怀疑悲观、忧郁厌世的情绪,被称为“世纪病”。大约一个世纪后的中国五四文学中也出现了一批孤独忧郁、悲观绝望的文学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二十世纪初中国五四文学中出现的“多余人”形象与十九世纪初西欧文坛上出现的“世纪病”患者群像的渊源与流变,揭示世纪末思潮对五四文学的深刻冲击。  相似文献   

8.
有的学者认为“许多五四人物为了提倡自由、科学与民主,认为非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不可”;“以后数十年中,文化反传统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是以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为出发点的”。而在许多五四人物中,陈独秀又是一个“全面性反传统主义”者。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的主要代表。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方法的分析,说明陈独秀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竖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并提倡自由、平等等等西方学说,但他并没有要把传统文化打倒,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是要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民主革命,它不但从思想上第一次把遭受了几千年封建礼教压迫的中国妇女解放了出来,而且还从文化上带动了一大批知识女性的崛起,造就了“五四”文坛众多的女作家。她们济济一堂,宛若灿烂群星,并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参加到复兴祖国文学事业的宏大队伍中来,而冰心和庐隐又是这群星阵营中格外耀眼的明星。冰心和庐隐都出生于福建,都来自封建官僚的旧家庭,都在学生时代开始创作,都从“问题小说”开始探索人生究竟,都是名列文学研究会的最早成员,在艺术生涯的起点上,她们似乎是“五四”文坛上的孪生姐妹,然而她们的小说创作所表现的问题内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多面手,他的旧体诗词与散文造诣很深,但他以小说家驰名中外。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尤其是当时的知识青年。“五四”以后的文坛,还出现过“带有达夫的色彩”的作家,可见其影响之一斑。郁达夫是一个现代文学上不可磨灭的人物。他经历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三个重大的历史阶段。有时他在时代的浪尖上弄潮,显现了风云人物的雄姿;有时他在浅滩上小憩,或悲愤于人海的翻腾,或抱住一点贞心,或以风雅来维持气节。  相似文献   

11.
第四编一、试述中国现代散文不同形式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它是社会政治斗争、文化斗争和散文自身革新的结果。现代散文最早的作品是议论性散文。1918年4月《新青年》最先设立“随感录”专栏,《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也开始设类似专栏,一时“随感录”风靡文坛,形成“随感录”作家群。鲁迅不只自己写杂文,而且还致力发展杂文。在鲁迅影响下,三十年代杂文受到文学界普遍重视,文坛上先后出现了《新语林》《芒种》《杂文》等发表杂文的主要刊物。四十年代,在解放区,杂文的地位被报告文学所取代,而在国统区、沦陷区,它仍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女作家廖若晨星,屈指可数。若将她们粗略地按代排列,从五四到建国前,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各领风骚七八年。就萧红而论,(?)崛起于文坛是在外敌入侵那个民族最屈辱的年代,而此时文坛上,她的前辈女作家,“第一代”的冰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翻译文学史上,林纾是一位大家。不但译著繁富,且给清末文坛带来过生气,颇得时人推崇。“五四”运动是一个转折,以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不如前期,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没有发挥较显著的作用。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其积极的因素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以中国历史上的言志派散文为根基,在中国社会极为封闭的情状下接受了英国科学、哲学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开了中国小品文写作的风气,并使这种文体屹立于中国文坛,为当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输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铁凝是以《哦,香雪》为标志正式登上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小说在作家主体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的追求上,表现出“五四”时期以冰心、丁玲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体在女性审美意识追求上所具有的典型特点。然而,铁凝的这一审美追求在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和作家主体审美意识自觉追求的互动作用下,最终实现了从对“少女时代”审美风格的向往到逐步走向女性文学个性化追求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16.
《神州学人》2009,(6):17-18
5月2日,葡萄牙阿威罗地区中国留学生举行以“发扬五四精神,学习探索创新”为主题的座谈会,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在座谈会上,与会留学生们说,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救亡启蒙运动,最终目的在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爱国主义是一切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在现代台湾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乡土文学”,有着五四文学的优良传统。“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海峡两岸文学合流,开辟了无比广阔的道路。合流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有人将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坛作家,划分为三大群体:留学生作家群,校园作家群和城市青年作家群。其中以执文坛牛耳的留学生作家群最为活跃。事实上,近代留学生作家的历史轨迹可以追溯得更早。1909年成立的著名文学团体南社,其发起人和骨干即大多为留学生出身。 中国文学的剧变,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和先锋人物中,除胡适外,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鲁迅、周作人、沈尹默等,都是回国留学生。与早期改良主义和民族民主主义文学的巨擘相比,他们的“西学”程度要深;而与在新文化运动中哺育成长起来的新秀相比,他们的“国学”功底要厚。正是这种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担当起新文学宗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文坛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描写城乡劳动者生活的文学作品。而在当时,正如茅盾所指出的“知识阶级中人和城市劳动者,还是隔膜的厉害,知识界人不但没有自身经历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爱情小说剪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爱情伴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而告别了蒙昧时代,这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古往今来,多少文学家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表现爱情,讴歌爱情。在中国,到了“五四”前夕,由于西方先进思潮的转入,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日高,爱情小说也盛极一时。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内,小说的主人公多是半新半旧的人物,他们被困在性爱与父母的愚爱、恋爱自由与传统的礼教的矛盾之中,感叹自己爱情的不幸,初则以“母爱”战胜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