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明一代辽东建置屡经变革。洪武初年沿袭元代旧制,设府、州、县,未几即陆续罢府县,而改置卫所,且时有州县与卫所并行。至洪武来年,尽革府州县,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卫所统治辽东。永乐七年,又别设自在、安乐二州,以安置内迁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综明一代,辽东建置基本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二十五卫、另自在、安乐二州为常制。而辽东都司又总归山东布政使司统辖。其建置基本定型于洪武年间,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置辽东卫,为明在辽东置卫之始。同年七月,建定辽都卫,统辽东诸卫军马,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至是,辽东都司作为辽东的最高军事  相似文献   

2.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着手统一东北地区.不久,在辽阳设置了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1375年(洪武八年),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下设辽海二十五卫.辽海卫,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置于牛家庄".1393年徙治开原城(即今辽宁开原),有镌刻"辽海卫"三个大字的古碑出土,古碑左侧镌小字"永乐□年".明王朝先后委派王谨、孙茂、罗裕等人治理卫事.这些官员负责管理本卫人民,遵照明朝的政令,巡视边境,保卫疆土.  相似文献   

3.
这张历史教学挂图,是为配合中国历史课本第五章第一节中的"奴儿干都司的设置"而编辑的.它反映了明朝政府对我国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密切关系和管辖情况.十五世纪初期,明朝政府继承了辽、金、元各代在东北地区的统治.1409年,在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设置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它管辖着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南濒日本海、北抵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在奴儿干都司的辖区内,先后设立了几百个卫、所,卫和所就是设在都指挥使司下面的地方军  相似文献   

4.
【时空框架】 明代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一布政使司(直隶府州)一府(直隶布政司的州)一县(府属州);22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一都指挥使司一卫一千户所。  相似文献   

5.
<正> 清初,辰州府、沅州、靖州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属湖南布政使司,并移偏沅巡抚驻长沙。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设置流官代替土司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并置芷江县,六年改辰沅兵备道为辰沅靖兵备道,驻沅州。四十三年移驻镇竿城(今凤凰)。嘉庆二十二年(1817)析沅州府芷江县地置晃州厅,直隶布政使司。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明朝的都司(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皆为军事组织或军队编制,纯属军事活动的范畴。其实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可知,其时的都司、卫所,特别是辽东等九边的都司、卫所,除了具备军事性质之外,还兼有其他各地府、州、县等衙门的一般行政职能。本文就是要通过对明代辽东卫所的分析,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认识辽东镇之卫所的军、政合而为一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军民食盐问题,明朝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在黄海和渤海沿岸分别设置了二十五个盐场百户所,进行海盐生产。关于这些盐场的位置,因为年代久远,多不能确指。本文根据田野调查和文献记载的资料,结合沿海滩涂、地名、遗迹、变迁等具体情况,对各卫盐场位置重新加以认定,从而绘制出明代辽东海盐生产布局大概轮廓。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辽东军民武器和农具等问题,明朝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在辽东境内分别设置二十五个铁场百户所,从事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等工作。关于这些铁场的位置,因为年代久远,多不能确指。本文通过追寻铁矿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对各卫铁场的位置重新加以认定,从而为寻找各铁场的确切位置提供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不同意两级说和“中枢、路、州县”的三级说。路是宋代地方行政的最高级,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三司并立”是路级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具有行政组织性质,不同意“三司长吏都是‘监察官’和‘使臣,的性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我省史学家是以“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以五万军队的军事手段,将思南(今地)田宗鼎、思州(岑巩)田琛逮赴京师处斩,分其地为八府四州,遂设贵州布政使司”于贵阳为由而认定此为贵州建省之始的.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未见准确:北宋末年,宋徽宗为开化黔中以南消灭羁縻州而置黔南路。此应为贵州建省之始.  相似文献   

11.
从“西番诸卫”看明朝对甘青藏区的统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把设置于河、湟、洮、岷地区的河州、西宁、洮州及岷州四卫称为“西番诸卫”。这些卫所在明朝统治河、湟、洮、岷及整个甘青藏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西番诸卫”为线索,就明朝对甘青藏区统治中的几个问题略作探析。 (一) 《明史·西域二》言:“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微外皆是,其散处河、  相似文献   

12.
金山战役是洪武年间明朝在辽东设置卫所的重要分界线。金山战役前,明设置卫所主要局限于辽南地区。金山战役后。北部强敌纳哈出残余势力被消灭,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向北向  相似文献   

13.
山海关外的东北大地辽阔广袤,白山黑水相绕。辽河松江横贯,长期来便是我国的东北边陲。早在隋代,杨广、王胄即有《纪辽东》诗,叙征伐高丽之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营州歌》,记述了今辽宁朝阳一带少数民族少年的英武矫健。到明代,辽东一向被视为“京师左臂”①,由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共有二十五卫、二州,修筑了辽阳、沈阳、铁岭、开原、锦州、宁远、抚顺等城镇戍所,以抵御日渐崛起的女真部落侵扰,于驻屯大军外,还有不少流人发遣于此。其中一些能诗之士写下不少边塞诗作,如景泰间被诬为于谦同党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循即留下数首记述铁岭卫山川形胜之诗,隆庆间出使朝鲜的黄洪宪也有《山海关》诗,明将孙承宗有《过锦州》诗。明清之交,陈子龙曾作《辽事杂诗》,感慨东北萨尔浒之战明军败亡情状。然而,由于地僻土荒,文人足迹罕至,以此为背景之诗寥寥可数。而清代前期约一个半世纪,东北边塞诗却结下了累累硕果,显示了光辉的业绩,成为清代边塞诗复兴的第一波浪潮,这一时期的东北边塞诗,大致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东巡边塞的帝王及其扈从文士之诗,二为流放遣戊东北的文人所作。后者为其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地方行政区域发生不断的变化,州是传说中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域;郡始于春秋战国,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国是汉诸王的封地;道是唐代的监察区;路是宋代为征收赋税转运粮草而划分的区域;省是元代的官署名;布政使司是明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府是唐朝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军是宋代特有的行政区域名称;县是春秋战国时出现地方行政区。  相似文献   

15.
一清代的地方官制,基本上沿袭明朝制度,实行省、道、府(包括与府同级的直隶州和直隶厅)、县(包括与县同级的散州和普通厅)的四级地方行政制。习惯上所称的州县官,一般指府县两级的行政区的长官。清代的州有两类:一类是与府平行的直隶州:它直隶于省,下辖若干县,并治理一定地区,犹如今天的省辖市。直隶州辖下没有倚郭县(县治和府治同在一城的叫倚郭县。例如,清代江苏省会苏州府,既为府治,又是吴县、元和、长洲三县的县治所在地,此三县即称做倚郭县),这是它与府的主要区别。另一  相似文献   

16.
明朝的天津巡抚及其辖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并不复杂,至今为止学术界的通行看法是:明永乐二年至四年陆续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合三卫为一卫;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寻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又升天津府.以上天津政区的沿革清晰可辨,学术界并无多少歧见.但是至今为止,尚无人对明朝设置的天津巡抚及其辖区进行过专门研究,更无人对天津巡抚的设置在天津古代政区沿革史中的重要地位作出说明.本文拟拾遗补缺,对这一问题做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上,辽宁的开发因政权更替频繁、人口流动性大及地理的原因,辽东、辽西各具特点,作为体现一个地区的开发程度的地方建置县的设置也不稳定,但总的来看,这一地区的开发是向前发展的,所置县的地理分布是不断扩大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民国政府先后在蒙古地区设置蒙疆经略使、热察绥巡阅使两个地区性的临时军政职位。学术界虽然对此已有一些研究,但只有将蒙疆经略使、热察绥巡阅使的先后置废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北京政府地方军政制度的运作。两军政职位使蒙古地区与全国军政联系更趋紧密,但实质上是北京政府对实权军系既有及潜在地盘的认可。其先后置废,自然成为奉直两大军阀在蒙古地区实力消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明代初期西北七卫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帝国在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边防要塞多布列北方长城沿线,当洪武三年(13h0)明军两路出塞,大败元兵于沈儿峪(今甘肃省定西县车道岘南)和骆驼山(今内蒙区多伦县西)。元朝贵族的主要政治集团和军事力量都退往沙漠以北,明朝在北平、大同、延绥、宁夏、临洮各地列卫置屯,练兵积饷。同时在长城的两翼,东北方面洪武四年设定辽都卫,西北方面洪武五年置甘肃卫(今甘肃省张掖县),并逐步向前伸展。此后,更在长城北新设置了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形成长城线的外围阵地,完成了相当  相似文献   

20.
明代施州卫的设立与汉族、土家族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而今论及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历史发展,莫不一言以蔽之日,清朝在鄂西地方改土归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实,探本求源,清朝之所以能在这万山丛中改土归流设立府县,进行直接治理,是因为明朝设立施州卫,从发达地区派遣了大量的永久性移民进山,促进了鄂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汉族与土家两族的民族融合,清朝改土归流才有实现的可能。故本文拟就施州卫设立后的历史作用作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