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育成 《物理教师》2005,26(4):9-51
实验题作为考查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在物理高考试题中一直占有相当比重 ,而电学实验题又是重中之重 .笔者对 2 0 0 4年高考的各套试题中的电学实验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比较和研究 ,就 2 0 0 4年电学实验题的试题特点、命题思路及 2 0 0 5年电学实验复习策略提出笔者的看法 .表 1  2 0 0 4年各高考卷中电学实验题基本情况试卷及题号内  容知识点能  力全国理综卷(Ⅰ ) 2 2 .(2 )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①端电压、电动势概念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电学基础知识的应用②实验步骤设计全国理综卷(Ⅱ ) 2 2 .(2 )将电压表改装成电流…  相似文献   

2.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无论是原教科书,还是课程标准教科书,都把它列为学生实验;无论是普通高考大纲,还是课程标准试验区高考大纲,都把它列为必考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改为"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变化意味着要求掌握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多种方法,为此新的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列出了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三种方法.从多年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看,也屡屡出现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题目,,这类考题经常本着"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原  相似文献   

3.
"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是中学一个重要的实验.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电路.那么如何采用电流表、电阻箱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其实验结果与真实值有没有偏差?例题(2009年北京卷)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电池.该同学想测量一下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但是从实验室只借到一个开关、一个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可当标准电阻用)一只电流表(量程I R=0.6 A)和若干导线.  相似文献   

4.
高二物理学生实验十: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在不考虑仪表电阻影响时,测出两组I、U数据,E′、r′分别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则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相似文献   

5.
刘德文 《教师》2014,(7):61-61
正2013年茂名市高三一模出了一道测电阻、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的实验题,在第④问中选择电流表A的内阻大小对测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的误差尽可能小的选择题,当时学生答对率非常低。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学生没有搞清楚测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的误差分析。现在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第④问: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同时测电阻的阻值、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几个实验均涉及电阻(金属电阻、表头内阻及电源内阻等)的测量,电阻的测量一直是电学实验高考的热点.纵观2011年各地高考试题,涉及电阻的测量,主要有直测法、伏安法、伏欧法、比较法和替代法等.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按高考中实验题出现的几率来看最多的是电学实验,其次是力学实验;从被测物理量上看考查频率最高的是电阻(含电压表、电流表内阻)和长度(主要是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统计近7年的全国理综卷物理部分电学实验题,2000年和2003年考查了电阻的测量;2001年和2006年考查了电表内阻的测量;2004年考查了电表的改装(电表内阻的测定);2005年考查了测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电阻测量成了高考电学实验试题的核心考点,这几个电学实验都是集测量性与设计性于一身,足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电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高考说明中对这个实验的要求有所提高,即由原来"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改为"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测量,对这个实验的要求提高了。而在物理高考考纲中涉及与实验有关的能力要求有:①能独立完  相似文献   

9.
正"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讲授2010年第3版的《物理》选修3-1的"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一节时,觉得它的"思考与练习"中,习题3设计的一组实验数据及教参给出的解答与这节的内容不符,如果用它训练学生不仅  相似文献   

10.
正下面就通过一道2012年高考北京卷实验题中的第(2)和第(4)小问来看看高考中需要我们掌握的列表法和作图法.2012年北京卷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电池组(电动势为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  相似文献   

11.
例:如图1所示,为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一种电路:(1)如果按图1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测量结果和真实值相比较,E测——E真,r测——r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果已知图1中伏特表、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RN、RA,则测量结果和真实值的定量关系是、。  相似文献   

12.
<正>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是高考要求的实验之一,而且近十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出现本实验的次数很多。由于电源内阻不同,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一般有以下两个。图1称为电流表"外接"法,图2称为电流表"内接"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高考,每年都有不少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考题,其中一些考题中的粒子不是一个,而是讲"一束"、"一群"、"大量"、"两个"带电粒子同时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这些考题中,有一些标明了"不计重力,忽略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如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综25题、北京卷理综23题。但有更多的考题没有标明"忽略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如2011年高考浙江卷理综20题、海南卷物理单科10题、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综25题、全国Ⅰ卷理综26题、2009年高考浙江卷理综25题,等等。所有这类题的参考解答都  相似文献   

14.
吴健 《物理教师》2002,23(3):33-34
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中 ,“电阻的测量”是考查重点 ,特别是“测电表内阻”的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如1 997年全国卷测了一个电压表内阻 ,2 0 0 0年的全国卷测电流表内阻 ,2 0 0 1年的全国卷的第 1 6题和理科综合卷的第 2 9题分别是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电流表内阻 .而每次这类实验题得分率都不高 ,像 2 0 0 1年理科综合卷第 2 9题抽样难度 (得分率 )为 0 .2 5 ,估计全国卷第 1 6题的得分率还要低 ,究其原因 ,主要这类测电表内阻的实验题不属于《高考说明》中的 1 7个规定实验 .这一方面反映了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走向 ,即注重考生对实验思想方法的…  相似文献   

15.
电学实验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又是电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如果给出不同的实验器材就有不同的电路连接,不同的测量方法,以下是常见的六种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在实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中,分析该实验的系统误差是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用多种方法分析实验的系统误差,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全面理解,利于提高和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下面介绍伏安法测量电源的几种系统误差分析方法.一、公式法伏安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两种测量电路图见图1和图2.  相似文献   

17.
综观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福建卷、北京卷及全国新课标卷I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学生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试题出于同一实验题材,但考查各具特色.下面,对这四道实验考题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在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命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方面对大家有所启迪.【例1】(全国大纲卷第23题)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相似文献   

18.
李长峰 《物理教师》2009,30(1):31-31
2008年理综(全国卷I)实验题.一直流电压表,量程为1V,内阻为1000Ω,现将一阻值为5000~7000Ω之间的固定电阻R1与此电压表串联,以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准确值,再给定一直流电源(电动势E为6~7V,内阻可忽略不计),一阻值R2=2000Ω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S1、S2及若干导线.  相似文献   

19.
物理量的测量无非两种:一是直接测量二是间接测量.对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是间接测量的典型实例之一,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在本实验中,数据处理是重点,误差分析是难点.本文着重谈一谈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中务必重点探究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课上 ,学生提出了如下这样一个问题 :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 1 33面中有如图 1所示的介绍内电压、外电压和电动势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在电源内部 ,由于电动势的存在 ,由电源负极到正极电势升高了 ,升高的数值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同时在闭合电路中 ,电源内部还有内阻上的图 1     图 2     图 3电势降落 ,两者都是伴随电池同时存在的 .那么 ,实验原理图 (如图 2所示 )中的电压表 V2的两探针接在电源内部时 ,对所测量的物理量的理解一方面应该考虑内阻上的压降 ,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