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泌阳县官庄乡农村青年牛付彦业余从事新闻报道,两年多来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驻马店报》等发表稿件150多篇。他采写的人物通讯《老支书踢好后三脚》,荣获驻马店地区1986年度广播系统优稿二等奖。去年,驻马店地委给他颁发了“新闻工作劳动模范证书”,驻马店地委宣传部命名他为“模范通讯员”.最近,他被泌阳县武装部聘请为专职通讯员.  相似文献   

2.
滑县公安局宣传干事丁玉勋,酷爱新闻写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忙里偷闲构思,深入一线采访,挑灯夜战写稿,采写了大量反映公安干警风貌、奏响时代强音的鲜活稿件。1997年至今,陆续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河南法制报》、《河南农村报》、《大 河报》等近百家新闻 单位发稿600余篇, 仅1998年就在中央、 省、市级新闻单位发 稿150篇,被县委宣 传部、县公安局评为 “优秀通讯员”。 在辛勤笔耕的 同时,他还积极宣传 新闻写作类报刊,经 常向熟悉的新闻爱 好者推荐《新闻爱好 者》、《河南新闻出版 报》…  相似文献   

3.
要说这个世界还存在什么没有限制的事的话,恐怕也只剩下想了。“精鹜八报,乙游万仞。”“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而骈驱”。你尽可以海阔天空地想吧,随心所欲。这不,话刚说到这,我便想起一档子事来:给自己写本书,给通讯员写本书。 这不是做白日梦吧? 我到设计院那年,领导说:“给咱做个通讯员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心想:不就是写稿吗,小菜一碟。可是一轮到见真“章”的时候,便糊涂了,写出的东西说是通讯不是通讯,说是散文不是散文,非驴非马,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无奈,只好找书来读。什么《新闻写作知识》,什么《新闻采访学》,什么《我怎样做记者》……书就读了不少,就是不顶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说:“写报道嘛,主要靠实践,吃透两头,多跑、多记、多写、多练。”你还别说,他这招还真灵,第二年我便发了38篇稿件,名列陕西电力系统通讯员榜首。 那么,大多数通讯员为什么都觉得新闻书籍读了不解渴,学了用不上呢?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新闻采访和写作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  相似文献   

4.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有些通讯员常常叹息没东西可写,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的体会。我是一名农民通讯员,1990年有100多篇新闻稿件被《农民日报》、《致富报》、《菏泽市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我觉得,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就会从各种场合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去年4月的一天,我在乡邮电所与人闲谈,听说我们乡王道沟行政村有位农民,从科研单位引进技术培育苹果盆景的消息。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便骑上自行车赶了十里多路采访了这位农民。此稿很快被《经济新闻报》采用。  相似文献   

6.
简讯     
△河南省许昌师范学校自1985年成立新闻写作兴趣小组以来,每年为通讯员订阅20余种新闻报刊;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四年来,通讯员采写的稿件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以及地方性报刊采用了18篇。 (潘春勇) △江苏徐州矿务局三河尖煤矿广播站今年为基层20多名通讯报道员,订了《新闻与写作》,他们经常召开通讯员座谈会,交流新闻与写作的经验体会。1至6月份,已有90多篇稿件被《中国煤炭报》《新华日报》《徐州矿工报》等采用,稿件见报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0%.(赵成忠)  相似文献   

7.
他没有大专文凭,也没有上过高中,身上只装一张《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合格证书》。就是这样一位青年工人,前年五月以来,被《中国煤炭报》和省市报刊、广播电台采用新闻稿件332篇。去年,他先后被评为市、局模范通讯员,又荣获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模范通讯员”称号。他叫崔建民,今年29岁,是河南焦作矿务局李封矿工人。小伙子由于爱写爱画、工作积极,1983年被矿宣传科挑选为通讯员。从此,他开始为新闻单位采写稿件。开始,由于写作  相似文献   

8.
泌阳县有一支活跃的农民通讯员队伍,他们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的偏僻乡村,共有110多人。他们在辛勤劳动之余随时随地把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写成新闻稿件,或传播政策、经济信息,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家乡老少爷们亲切地称他们是“土记者”。泌阳县一直重视农民通讯员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领导认为:农民通讯员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抽时间为新闻单位写稿,具有缺纸少笔、熬夜、采访难等各种困难,理应受到尊重、支持和关心。县委为报道成绩突出的“土记者”订了《新闻爱好者》或《新闻出版报》;县、乡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及时通知农民通讯员列席;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经常将农民通讯员请到县城,互通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近期读者来信时,有一封信引起了我的兴趣,信的题目是“我最爱从后面往前看《新闻与写作》”,写信者讲了阅读《新闻与写作》的方法和收获,可谓别具一格。信里是这样说的: “我是北京市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办公室秘书,叫崔万忠。写新闻通讯是我的业余爱好。为提高写作水平和增强新闻意识,便拜《新闻与写作》为师。每期一到,我都一页不落地由头至尾细读一遍。后来,发现每期阅读由最后面往前面看收获大,为什么呢?由后至前看,就是先看作品专页,征文选登,通讯员浅谈,从优秀范文中欣赏学习别人的妙笔如何生花,构思体会;再看写作杂谈,地市县报经验谈,新闻采访笔记,新闻作品评析,这是从理论上方法上得以进一步提高;从由浅至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中受益非浅,稿件采用率不断提高,仅1988年被建设报、北京电台、亚运会工程通讯采用稿件70多篇,被市建工总公司、亚运会工程通讯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新闻工作爱好者,既当过业余通讯员,又搞过专职通讯工作。四年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已被中央、省、地三十九家报刊、电台、广播站刊用过,数量达一千余篇。连续四年获地、县表彰奖励。同时被新华社陕西分社、《中外产品报》、省电台、《星期天》、《青年信息报》、《广告报》等七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按理说是很荣幸的,可尝尽了酸辣苦甜。酸是沁人心脾,很难受的感觉。但我所说的酸是写稿难。社会上一些干部作风不正,上下左右“关系网”复杂,如果写了表扬稿件,是甲方的甲高兴,乙有法看,是乙方的乙高兴,甲有怨言,常常使通讯员狼狈不堪。写批评稿更是难上难。稍触动领导利益,得到的是打击  相似文献   

11.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2.
业余通讯员如果像记者或专职通讯干事那样,经常跳越“门坎”去采写新闻,往往会脱离领导,脱离群众,出力不讨好。我每年所发的稿件,有百分之八十的是反映农行本身的好人好事的。如1990年,春节刚过,行长召开了所社主任会议、布置支持春耕生产的任务。会后,我便写了一篇《上蔡县农业银行及早动手扶持春耕生产》的稿件。分别被河南电台、河南农金报等4家报台采用,行长看了十分高兴。因为把行的工作活动,写成稿件反映出去,提高了农行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河南油田石蜡精细化工厂宣传科干事李文峰,从1999年底正式涉足新闻写作,至今已在这条路上行走了3年多。虽然时间不长,却使李文峰完成了对新闻写作从无知到熟悉、从陌生到热爱的转变。李文峰从事新闻写作之前,喜欢写些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自视文字功底还不错的他,开始并没有把新闻写作放在眼里。可是他连什么是导语、什么是新闻由头都不知道,分不清消息和通讯有什么区别,刚开始的成绩可想而知。他连着给《河南石油报》写了十几篇稿子,全都石沉大海。李文峰带着对新闻写作的不解和困惑,参加了《河南石油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在培训班里…  相似文献   

14.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15.
1983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30多篇,别说河南日报、省电台,就连河南农民报也没沾上边. 我心想,也许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不写了。自从县广播站编辑徐明法同志给我牵线订(?)《新闻爱好者》以来,我每月都能看到杂志上有不少通讯员下苦功写稿的动人事迹。比如在《通讯员园地》里刘志勇的秘诀和新闻敏感,总结了写稿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和“手勤”的体会.在他发表20篇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通讯报道的。全年,只在县广播站发表了四篇稿子,省级新闻单位就别想。经老通讯员介绍:要想搞好通讯报道,首先要熟悉新闻业务知识,向‘哑巴’老师求教。于是,我就订阅了一九八四年度《新闻通讯》,其中《新闻业务研究》、《采访札记》、《通讯员生活》等专栏,办的生动活泼,有比有  相似文献   

17.
我搞业余通讯报道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向各级新闻单位投稿158篇,被采用102篇。有业余通讯员问我有什么诀窍?我的窍门儿有三: 一熟悉报刊,选准栏目。每家报刊根据宣传的需要,常常开辟一些固定或临时性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读者来信”;《新闻与写作》的“当好通讯员浅谈”;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论坛”等。各种栏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选稿标准。通讯员,如果善于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写稿件,要比“天女散花”投稿件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8.
我是企业的业余通讯员,撰写言论是我八小时以外的爱好。自1985年以来,先后订阅了《盐阜大众报通讯》、《新闻通讯》、《新闻爱好者》、《新闻知识》、《新闻战线》等新闻业务刊物,不断增强自己的新闻知识。同时,我自觉学习党在各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要领,领会精神实质,边学边干,抓住“热点”写言论,增强言论的时效性,提高了言论稿件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九八四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从那时以来,我经过勤学苦练,初步掌握了新闻的采访、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二百九十五篇。其中去年发表了二百零五篇。《宿舍楼搬家》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先后被地区广播电视系统评为一等奖和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评为三等奖。同时又分别被省电台和地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下面我谈谈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以来的体会: 勤奋,出成果的关键我初从事专职通讯报道工作时,心里很担忧,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文字功底差,怕稿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甘肃嘉峪关市酒钢原料处宣传部王鹏:《新闻与写作》,使“半路出家”的我由“外行”变成了“内行”。自一九九0年至今,我已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两次被《甘肃工人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与写作》确实是一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