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北京理工大学的杨东平教授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学语文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这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尴尬。因此,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旗帜鲜明地倡导人文价值。而人文价值观念主要集中表现在经典文本之中.包括文学经典和其他学科文本。所以.我们应让学生阅读经典、阅读传统,并让这成为学生的一种优秀习惯.真正实现经典阅读教育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都市小说命题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文坛风行文本探索、形式至上;而90年代似乎是文学题材革命的年代,都市文学潮流的异军突起无疑是其中最为显在的符码。本文拟在90年代用至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语境下,来简要论证都市文学存在的合理性、审美意义和鲜明的现实参照特质。  相似文献   

3.
文学经典的建构与文学价值的取向密切相关。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文化权力下确立,赋予文学经典较多的政治内涵。19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确立在多元化语境中进行,这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有了自主性,另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泛化。当下文学经典的规范和重构在此情形之下显示出了必要性,文学经典的确立既要尊重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以经典文本为教学对象,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基本上以文本解读、赏析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和审美。然而,文学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和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其他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相关地拓展性阅读,借助文学来把握、认知整个社会文化、历史,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5.
将文学经典置于思想史的场域中考察,或利用思想史的角度理解文学经典,不同于运用单一理论方法讨论文学文本的阐释策略。思想史语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1)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念,如何凸显在我们现在的精神生活中;2)我们思考这些价值观念的基本方式;3)反思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文学经典所作出的一系列选择。从思想史视野切入文学经典阐释,便于:1)揭示经典产生及传播过程中的精神价值,2)反思文学史上某些作品的"被经典化"问题及其意识形态功能,3)对照现有文学经典史,找寻文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4)感知文学交流进程中那些思想史文本的独到价值。一句话,文学文本只有在思想史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确认其价值与意义。拓展经典阐释的学术思想空间,以思想史语境式的解读与分析,得出有益于当下社会及人生的启示价值,才能称得上是有生命力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是指我们中国人原创的学问,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随着"国学热"现象的出现,国学经典的价值探究理论界多以教育者身份从文学、文化学、角度审视其价值意义。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述综是:第一述综国学经典的价值研究;第二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研究综述;第三国学经典与高校教育关系研究综述;沿着上述三个层次的理数进行梳理和概述的。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承担着树德立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教师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要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领和教育,使青年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课教学中,品味经典,传承文化,烛照理想,可以充分发挥文学经典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子图像时代,怀疑、否定经典的价值,肆意戏说、颠覆经典,成为当今中国的文化现实。本文坚持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学经典建构了普泛的人类文化价值观与崇高的美学理想,存在着整体性和共时性的普遍性质。我们确认了文学经典的教化、认知、娱乐、审美的崇高价值,并进行了再阐释,以此呼唤正视经典,回归经典。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人类文化代表形态之一的文学经典,当前正面临着被冷落、瓦解的危险。当代文学接受机制,主要是指文学研究机制、文学传播机制、文学教育机制等,它肩负着继承、发扬、重建文学经典的历史重任。文学研究机制应该以整个人类文学作为思考背景,不断重建文学经典;文学传播机制应该有意引导、培育文学接受群体;文学教育机制应该强调对文学经典文本的细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曾一度是文学理论界最热的话题。直到今天,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仍是学术界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论题。究其原因,是世纪之交文学转型期的出现导致了"经典"的论争不断。世纪之交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已逐渐步入消费文化时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国际交往政策、文化交往政策、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探讨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立足当下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通过王国维提出的"出入说",以期待解决文学经典解读时存在的忽视文本、肢解文本、脱离文本等错误倾向。王国维的"出入说"原本是针对创作者所提出的,但它对鉴赏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图找到"出入说"与文学经典解读的关联,让读者掌握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提高读者阅读文学的兴趣和鉴赏文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的主体间性本质出发,阐述了经典文本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文本特征,指出正是在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中,才实现了文本的经典存留,从而为文学经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角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的不断提高,如何阅读经典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儿童经典教育需要教育者具备价值意识。用价值教育的眼光观之,经典教育需要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正确的价值解读和价值诠释,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把握其中的价值理念;需要保持"温情与敬意"的基本态度和"抽象地继承"的基本原则;需要在继承传统诵读方法基础上,借鉴现代教育方法,注重方法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既要精于科技,又不能荒于人文,要把文学经典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经典诵读,发挥文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涵养品行,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几道小学数学经典习题为例,通过对经典习题教学价值的解读和探讨,以具体案例形式供教师思考和借鉴,丰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学经典问题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它大概缘起于人类学的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现时代的要求等三个方面的原因。文学经典的创造是文学经典文化化的过程,建构与重构是其主要环节。文学经典的创造过程一般包括前经典化、经典化以及后经典化三个阶段。文学经典通常有文化性、典范性、主题思想的多调性以及文本结构的开放性等特点。文学经典的功能往往是综合性的、复杂性的。它对于现时代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学经典更是人类文化精粹的积淀,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是一个时代文学成熟的标志,是垂范后世、历久弥新、被众多读者所传诵的文本,它总结并隐喻了一个时代,有恒定的文学价值。同时它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流动和发展,使文学经典又具有流动的特征。它的变动符合变化了的时代与人们重新审视经典作品的需求,并被多数人所认同。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作为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基础课程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而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化底蕴,实现更好地自我提升。一、高中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经典阅读逐渐产生了衰落的现象,这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的推进,在世界范围内,经典文学的价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经典文学价值受到怀疑,尤其是现代文学的珍贵遗产面临着种种挑战。有的作品,曾被看作经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退出经典行列。先前没有看在眼里的顽石,后来可能发现竟是一块美玉。冰心写作80多年,但直至文革,她所提倡的爱也一直没有真正被我国的主流社会认同,而是被贬低、被歪曲成“资产阶级思想”、“闺秀文学”,打上了中国战争年代、阶级斗争年代的极左的烙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语文教材编写的话题和争议不断,其中对于名家名篇在小学教材中被频频改动的情况,教师应明晰"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和"教学中的经典文本"的区别,跳出围绕"改编"的无益纷争,匡正语文教学实践中"只见课文"或"原文至上"的教学偏颇。对于经典文本的教学设计应讲究平衡、联系和比较的原则,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可以包括:目标定位时的"三维考量",内容研制中的"二次取舍",方法运用中的"四重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