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前,初次执教《孔乙己》。即时教学完全遵照传统解读,对孔乙己的认识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教学目标的最终指向理解鲁迅先生对封建科举制度残害读书人心灵之罪恶的批判。——对鲁迅先生的理解仅局限于其革命性上,即对"恶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文学的旗手一鲁迅先生。他的作品《彷徨》、《呐喊》成为我们新文学的奠基。受到国内外文坛的高度评价。在他描写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中《孔乙己》当推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鲁迅先生在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对服饰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更可谓是独具匠心,彰显出文学巨匠惊魂惊梦的悲剧美笔法。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和悲惨的一生。这篇小说自发表至今已有8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不少人依然认定:“孔乙己的悲剧告诉人们,是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小说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性。”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对小说主题的再认定问题。孙伏园先生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孔乙己》深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笔锋直逼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在这种制度之下麻木的民众,揭示了救人先救  相似文献   

5.
朱强  郑园林 《考试周刊》2014,(16):25-26
<正>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从微观的角度写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孔乙己善良、儒雅,却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许多人认为孔乙己的死是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笔者认为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固然有弊端,但是把孔乙己的死因完全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有些不妥,笔者认为对孔乙己的死负最大责任的应是他自己。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固然对一个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又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勾画封建主义社会的芸芸众生相,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主人公孔乙己的性格,具有矛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这篇小说,作者鲁迅先生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教育下灵魂被扭曲的读书人形象,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本文通过详细阐述了孔乙己的语言,进而对孔乙己扭曲的灵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精品,孔乙己人生轨迹的转变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积弊,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剖析这篇作品,从中可以发现深广的社会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先生对病态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无疑是深刻无情的,但对人性的弱点剖析更是发人深省的。本文试从鲁迅思想探索目的与思想本质、孔乙己悲剧命运心理探源、孔乙己悲剧性格,探讨孔乙己给人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最短的一篇,也是作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作者用寥寥数页的简洁凝练的笔墨,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丰富的主题意蕴。然而,对《孔乙己》的主题解读,几乎形成定论的是:《孔乙己》是与《范进中举》一样,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人的批判。然而,简单地将小说的主题归结为封建科举制度对...  相似文献   

11.
许多年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的主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指出:“作品通过人物的行动抨击了封建制度,同时也暗寓着对这种性格的鞭挞。”东北三省高师函授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说:“作者通过对—个没落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里说:“小说通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写的一篇力作,小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孔乙己一生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在教学中,我运用对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五四”时期的警世之作,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小说中作不仅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进行传神描绘,而且巧妙运用对比,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动作、神情、结局的大量对比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主人公孔乙己荒唐可笑的性格和可悲的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群众的冷酷、麻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往往把鲁迅小说的社会背景当做小说的主题。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当然可以有所不同,但应该从作者的创作本意出发。要分清鲁迅小说的背景和主题,需以小说文本为依据,也要联系鲁迅的创作思想。现在简单谈谈我对中学教材中几篇鲁迅小说主题的理解。《孔乙己》《孔乙己》的主题,一般认为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批判某些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诚然,鲁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本质有极其深刻的认识,是把对它的批判作为反封建主义的重要内容,毫不留情地对知识分子的弱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但《孔乙己》虽…  相似文献   

15.
第一·最后·唯一──关于孔乙己的出场魏润身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只用了二十多字便活画出旧中国倍受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困窘落魄、自命不凡、心地善良、好吃懒做的迂腐性格。孔乙己的悲剧意义和认识价值之所以在鲁迅先生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深刻揭示,得...  相似文献   

16.
张新 《甘肃教育》2011,(14):61-61
鲁迅在《孔乙己》中,运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并成为牺牲品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孔乙己。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一文中的衬托艺术●廖艳琼《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明珠。它的魅人之处,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于漪老师说得好: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作...  相似文献   

18.
从《呐喊》到《彷徨》,贯串着鲁迅小说创作思想上如下的显著特色:与当时的“前驱者”步调一致的彻底的反封建性;对于中国革命道路和革命力量的不断探索。而其中写于“五四”运动前两个月的《孔乙己》一篇,则是从对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者孔乙己的解剖中,对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给予了有力的一击,提醒人们认识在即将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反封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着重塑造了孔乙己这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如果细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一个看似"次要"也容易被读者忽视的人物——咸亨酒店掌柜的身上,着墨不少也颇费心思,从而使得这个形象真实、鲜明、深刻,值得我们细细玩味。一、刁钻、精明的生意人  相似文献   

20.
刘霞 《考试周刊》2007,(43):69-70
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但鲁迅着力描写的、倾注了更多艺术心血的,是那些在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