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天,超市货柜上堆满了盐,让人根本无法联想到前些日子在这里有过一场“浩劫”——一场抢盐的浩劫.  相似文献   

2.
蔡建 《老年教育》2010,(4):45-45
身为“下班族”,尽可“从心所欲,不逾矩”,因而日子过得比上班时更加丰富多彩。我怡然于晨曦中舞剑,网络中遨游,方格中码字,平仄中吟哦……优哉游哉!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把一些不切实际、离奇的想法说成“异想天开”。可是,有“异想”的人就不能够使“天开”吗?我认为答案是不确定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人大都是由“异想”从而发展到“天开”的。  相似文献   

4.
星期三课最多,放学以后还要学奥数。够忙了吧。可我的运气偏偏很差.要在这最忙的日子里值日.真是“惨”啊!  相似文献   

5.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好好珍惜你、爱护你——我的眼睛!如果当初我好好保护你,那我现在就不会饱受眼镜的“压迫”了。唉,被眼镜“压迫”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啊!  相似文献   

6.
“二奶”这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是全社会话语的焦点。根据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二奶是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格格不入的,但是即使全社会都在谴责它,“二奶”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泛滥,以致于出现了职业化的“二奶”。但是最近让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达到空前激烈的是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二奶”维权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郑靖凡 《小读者》2010,(5):63-63
1.团团:“妹妹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圆圆:“是超市打折,天上下竹子吧!” 团团:“恭喜你,答错了。”  相似文献   

8.
大家可能都知道明代大文人唐伯虎,相传他曾经写过一首极有趣味的祝寿诗。一天,邻居富翁为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题诗祝寿。他稍作思索,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正当人们满怀疑虑的时候.只见他笔下生花“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一看第三句“生下儿子是个贼”,富翁正要发作,第四句出来了:“偷得蟠桃奉慈亲。”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一波三折,让人忽惊忽喜,妙不可言。这主要得益于“抑”和“扬”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9.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0.
孟刚 《甘肃教育》2011,(3):21-21
“既”与“即”,字形相似、音调不同,人们在使用中常常会把它们弄混。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区分它们呢?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在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的实现过程中,电视新闻是重要的传播平台,其在整合社会意识、构建国家共同体、提供身份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仪式功能,这将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区有一位“神仙”保安,他肥头大耳。一脸猪八戒长相,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将军肚”,这个“将军肚”又大又圆,像一个大西瓜。他就是朱保安,人们都叫他“猪神仙”。  相似文献   

13.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摊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  相似文献   

14.
美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日,欧美各大厨具生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些富含高科技的新式厨具,能让厨艺不精的人“速成”为盛宴上的“烹饪大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晓天 《少年月刊》2010,(1):114-115
虎,性情剽悍,乃兽中之王。有趣的是,在动物世界里,还有不少带“虎”字的其他动物,它们的取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动物之王”的敬畏之情。  相似文献   

16.
周奎英 《师道》2010,(11):10-11
关于“教育家”的讨论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什么样的人能算得上教育家?”“我们怎样培育教育家?”这些问题被一千次一万次地弛向人们的心湖,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思考和纷纭的议论。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11部莎剧,认为莎剧中的“人生”概念通常被看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行为,可以借助空间和时间识解和表达,但作品中“人生”在精神、感知方面的特征并未成为人们认知的焦点.常规隐喻在莎剧的“人生”隐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构建新奇隐喻的基础.对莎剧概念隐喻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正确解读莎剧的文学内涵提供认知依据,还有助于深入认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语言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你更坏!”“你更坏!”有一天,“损坏”和“损害”吵吵闹闹来找词语王国的国王,要国王评评他们谁更坏。  相似文献   

19.
薛洁 《语文天地》2010,(7):11-13
语言表达讲求连贯。近年来的高考语文对这一方面的考察常以乱句组连或判断选择的形式为之.也许是人们在心理上就逆反于这个“乱”字.抑或是对句子的拨乱反正确乎难理出个头绪.人们对此方面的试题往往感到棘手头疼,其实,在此类题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找到一些办法的。  相似文献   

20.
本期刊发江苏靖江高级中学的两篇文章。一篇为“90后”代言。试图改变社会上对“90后”的一些坏印象,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充满生机和活力又具备强烈责任感的“90后”。另一篇则描写了作者生命中的重要三样.虽然这个创意来源于作家毕淑敏,但因其优秀的文笔和独特的感悟,表现得也相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