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努力创设和谐之美。和谐之美追求的是交相辉映之美,追求的是层次分明之美。《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语言清新,极富诗意和哲理的散文。文章的特点决定本文的教学应紧紧把握住“品和谐之美”这一主线,从“欣赏外表美、感悟内在美、升华情意美”这三个层次展开,引领学生走进一片片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叶子,让真情在反复品读、尽情倾诉的诗意课堂上生成、回荡,从而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体验中,领悟叶子“美”所折射出来的哲理光辉,  相似文献   

2.
“快乐语文”应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第二,让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能够感受到读写的快乐,能够欣赏语言文字中内涵的哲理美、诗意美;第三,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彭其芳散文的意境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诗意美,对自然景物和人的身心交融的诗意观照;第二层次;理性美,透过自然景物进行哲理的思考和表达;第三层次:气质美,在自然景物、现实人生和乡土民情中发掘文化的潜质和内含。彭其芳的散文有着其生存的现实的和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鹭》是一篇如诗如歌的透着和谐之美的散文,诗意盎然,美不胜收。学习中,我引导学生逐入佳境,欣赏和感受白鹭的外形美、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白鹭、自然的深深喜爱之情,从而实现学习者与教师、伙伴、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而这种发自肺腑的心灵对话,很好地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学习方式的和谐之美、学习内容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5.
吕文侠 《成才之路》2012,(18):33-33
和谐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最佳表现形态和最高境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各种要素关系和谐,最主要的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语文课堂达到"净""竞""敬""靓"四境之美,即"简约之美""竞争之美""尊重之美""诗意之美"。  相似文献   

6.
陈理金 《新疆教育》2012,(16):78-78
1消除理性与人文的对立。使学生领略和谐数学之“美” 1.1以美“治”情。【案例1】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字之美,我让学生赏析我国古典诗词中含有数字的佳句: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以数字描述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③“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用数字描写了雪花的多而美。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与唐诗,并称为“一代之奇”。它为何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呢?本文试图通过“诗意结构”理论的提出和阐释来回答。唐传奇的诗意结构主要体现在其“幻设的诗性”、“存在的诗根”和“人性的诗魂”这三个意蕴层面上。三者和谐统一在作品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诗意美”是唐传奇艺术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黄春建 《课外阅读》2011,(5):248-248
教学《桥之美》,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鉴赏其美学特质:一,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诗意美;二,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图画美;三,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中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一、话“美”导入1.揭题。(1)教师板书“美”。齐读“美”,你见过哪些美的事物?让学生在“美”字后面添加词语——美的××,然后补充课题“美的叶子”、“做一片美的叶子”。同学们,在大家的心中都有一份无比纯洁的美。那么  相似文献   

10.
语文之美在于文字所渲染出的朗读美、欣赏美、想象美。一直以来,语文始终追求着一种诗意的教学效果,希望在这诗意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领略自然,感悟人生,剖解生命。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对语文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的散文充满浓厚的牧歌意味,其作品呈现的意境美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从情感的力度上讲,是情景交融产生的诗意美;二、从情感的密度上讲,是情与境的和谐中蕴涵的文化美;三、从情感的深度上讲,是情向理的升华中表现出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12.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美的散文,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语文课堂的导语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笔者认为,导语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由此可见,诗意语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语文的诗意美全在于文本之美,那么如何立足文本,营造语文的诗意美呢?笔者认为具体可通过三步骤来实现,即课前钻研文本,发掘诗意美;课堂解读文本,展现诗意美;课后沿用文本,创造诗意美.  相似文献   

15.
审美的自然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审美的最高境界.由于生命境界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认识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表现为亲和之美、并育之美与无言之美三个审美认识层次,但是这并不代表自然境界本身的特征.审美认识的自然境界由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日益沉沦的趋势.这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6.
《西地平线上》一文中穿插的相关史实的联想,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更是对主旨“世间有大美”的“大美”之本质面目的注解和深化,是诗意、激情与哲理的深度交融。  相似文献   

17.
叶子     
正蒋勋的文字很优美,这种优美不虚幻、不造作,这种优美里常常藏着他的思考和情感,有哲理的,有人文的,丝丝入扣、沁人肺腑。像这篇散文《叶子》,作者从几日阴雨里掉下的叶子中捡起一片放在手里,然后细细端详,一一发现叶子的种种美。文章末了,笔锋一转写道:"打开素描本,空白的纸上拓印着这一片叶子浅浅湿渍的痕迹,像一片不容易觉察的泪痕。"这是作者对大自然创造的美由盛而衰所唱的一首心灵的挽歌,读来不禁让人心生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18.
美术学科要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适应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受美、创造美。在课堂教学之初创设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树叶贴画》一课时,一位教师课前采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这些形状不一的叶子分别像什么?有的说像小鸭的“爪子”,有的说像小鱼的“尾巴”,有的说像一把“扇子”,有的还说像“桃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一片片普通的叶子,被描绘得魅力无穷。这样再指导学生进行贴画创作,他们会兴致盎然,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创设…  相似文献   

19.
数学也有“诗情画意”,它具有数之美、式之美、形之美、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让学生经常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数学美,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樊蓉 《广西教育》2022,(10):78-81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美趣导学”教学策略:一是以美入趣,引导学生发现美;二是以美唤趣,让学生感受美;三是以美促趣,指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