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晴 《师道》2008,(6):23-23
人性,即人之本性也,人之为人之本质属性者也。古人多谈性之善恶,然善恶判断主要依传统儒家之三纲五常等伦理规范,合于此规范者即为善,否则为恶矣。然人性果真有善恶之分乎?已有之伦理规范是发于人之内在之性而成,还是以统治之便而外加于人——即对人的一种外在规定乎?纵观中国传统思想之流变,尤以儒家为重,足觅,  相似文献   

2.
读书能使人提高修养,明辨事理,读书会让人其乐无穷,读书过程的不同感受可能会让人终生难忘。三个比喻:西汉文学家刘向为了劝勉不同年龄的人读书求学,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上、三多: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文章多用“三上”时间构思,即马上、枕上、厕上。他认为写文章要三多,即:看得多,做得多,商量多。三性、三不怕:鲁迅酷爱读书,且讲究读书的“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他还常提到,在学习上要有“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的精神。三不:原北京大学俞平伯教授倡导…  相似文献   

3.
我之学校观     
《教育》2008,(22)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  相似文献   

4.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08,(8):61-61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  相似文献   

5.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14,(8):74-74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6.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教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之善恶差别的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程朱理学从气质之性这样先天性角度来解释。但船山通过对气质之性的批评揭示出人只有一个性即天命之性。此是从当然之人道角度来看,仁义礼作为天命、人之性是人人皆有的。于是,船山主张人之差别只应从能然之人道来说,即从能不能切实做为善去恶功夫的视角来区分人现实生活中的善恶差别。此强调了后天之学、后天之习在形成人之不同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海之所以称其为大海,是因为它能容纳百川之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因为他有包容万人之心。容,即宽容。遇事不斤斤计较,善于理解别人,多找找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 《教育》2014,(7):75-75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如佛教之一派,及希腊罗马之斯多噶派,抑压人之感情而使其能力专发达于意志之方面;又如近世斯宾塞尔之专重智育,虽非不切中一时之利弊,皆非完全之教育也。完全之教育,不可不备此三者,今试言其大略。  相似文献   

11.
大海之所以称其为大海,是因为它能容纳百川之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因为他有包容万人之心.容,即宽容.遇事不斤斤计较,善于理解别人,多找找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正>人要读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此三者涵盖了一个人所需的实用之学、处世之学与精神之学,因而需要"兼读"。而其中,我认为心灵之书又是最高层面的,故须对其"精读"。有字之书,在我看来即一个人所需的专业性知识与工具性知识,即每个人都要识字,能认读拼  相似文献   

13.
走过很多学校,也留意了各校的学校文化。其中有些学校文化让人心里为之一动,但更多的却让人过目无痕。细细想来,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校文化大都个性鲜明,直击灵魂;而让人过目即忘的,则多半  相似文献   

14.
修辞立其诚。语言即思想,语言即人。言说的魅力即思想的魅力,即人的魅力。在当下教育语境里,那些试图以艰涩之言辞掩饰苍白之思想的言说方式并不鲜见。越是对这种雾里看花、叫人半懂不懂的言说怀着不满与愤恨,便越是感受到张楚廷教育言说的厚重、亲切、鲜活、生动,越是对他教育思想的卓尔不群与教育言说的特立独行,心存景仰。  相似文献   

15.
<正>"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总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因而,印度佛教传入中土后,不断将之中国化、简单化的禅宗和净土宗影响最大、最广、最深远;谈孔子,可用"成仁"概括之;谈孟子,可用"取义"总结之;老子即"道";庄子即"逍遥";程朱即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即心学"心外无物"。这种浓缩观念对从未接触过中华传统文化的人而言,可能有提纲挈领之效用,但也使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平面化、单一化、简陋化,而理论、思想的真正  相似文献   

16.
隐身草     
有遇人与以一草,名“隐身草”,手持此草,旁人即看不见。此人即于市上取人之钱,持之径去,钱主以拳打之。  相似文献   

17.
无忧惧     
<正>有一位营养学家说:"世界上有半数人之寿终是饿死的。"他的意思是说,这些死者生前虽然也曾辗转床褥,其致病之由却是缺乏营养。与这句话异曲同工,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有半数人是愁死的。"现实和理想冲突,郁郁寡欢,忧能伤人,难以永年。岂止忧能伤人?偶然得意,即骄狂恣肆,乐极生悲;或偶然拂意,即血脉贲张,迁怒滋事,都足以剥蚀健康,自坏长城。现在,懂得调配食物的人多起来了,懂得如何处理钱财的人更多,  相似文献   

18.
李津 《内蒙古教育》2012,(13):42-43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像城市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的大学简单说来有两大特点,一是名校多,二是没有围墙。没有围墙,不仅是美国大学的基本特征,也折射着美国人办大学的理念,即大学就是给社会办的,没有必要羞羞答答,封闭起来孤芳自赏。美国的大学基本都对公众开放,斯坦福大学也不例外。斯坦福大学历史之悠久、占地之广、学术之先进吸引了不少人报考,但斯坦福大学属于全美最难申请的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常听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平时读书挺多、见识挺广,可为什么一写作文,不是挤牙膏就是榨芝麻,弄出的一点劳什子,不是无病呻吟就是陈芝麻烂谷子。也常听老师感叹:中学生有了一些生活经历,获得了一些知识信息,按说写上一篇作文没有多大问题,可作文课上,学生如赶鸭子上架,痛苦之状、无奈之感让人好生可笑。究其原因即在于,  相似文献   

20.
意象之组合方式,已有多人作过有益之探讨,其中以赵山林《诗词曲艺术论》所举最为多样而受到重视。因此即以此为基础,特锁定其中"对比"与"反讽"两式,以层次逻辑所形成之章法结构切入,作一观察,以见其深层的因素和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