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我国多姿的古典诗词中,“水”属于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秦观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感情,对水意象情有独钟,在他词的创作中,水意象总是伴随始终,成为情感积淀的重要载体。他词中的水意象,常常透露出人生的种种愁绪,表现出生命的压抑和哀愁,浸染着他情感世界中浓厚的悲剧意识。柔婉绵长的水意象,造就了秦观词凄迷柔婉的意境,表现出他敏锐善感、纤细幽微的词心。  相似文献   

2.
梁德林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52-54,62
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的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落花”、“东风”、“流水”等象征时间的意象。秦观虽有大志却性格脆弱,总是有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词中的感情显得分外沉痛。秦观词的生命意识。更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在于绝对时间的长久。  相似文献   

3.
秦观词的词境特点表现为凄凉,形成成因有二:其一是个性心理的过于易感和悲观,其二是其坎坷的人生遭遇,以前者为主。  相似文献   

4.
秦观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在词史上的地位甚高且备受推崇.今传《淮海词》中恋情词约占半数,本文根据描写对象以及风格的不同,将《淮海词》的恋情词分为三类:清新活泼的常人恋情词、咏他人恋情之词、文人歌妓之艳词,并分析其写作特色,以求从整体上把握秦观的恋情词.  相似文献   

5.
命运多舛,身世飘零,给秦观短暂的一生增添了许多伤心愁绪,也造就其创作出许多著名的感伤诗词.秦观感伤词独特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在意境的创造上,其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向,章法结构方面创作了大量慢词,字法运用也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泰观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为宋一代词人之冠".可以说.在词体演进的发展过程中,秦观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秦观词写了许多女性,这些女性多姿多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秦观眼里,呈现不同姿态。秦观词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从亮丽天真到忍耐幽怨到悲愤呼告的流变历程,这与秦观本人从豪杰才子到正统儒士到悲愤贬官的人生历程呈对应关系,秦观词的女性形象流变是秦观人生角色转变的极好解释。  相似文献   

7.
淮海词情感的层次变化大体上按照词人身世遭际的顺序发展,形成“闲愁——忧怨——悲恨”的内在线索,而其一生的忧愁怨恨从本质上可归结为一个“孤”字,即孑然独立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8.
作为北宋知名的词人,秦观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个性,以其“词心”为集中代表。历来学界对秦观“词心”研究甚多。对于秦观词心的研究.一定要先从“词心”说出发。我认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出发,还是引进西方的文艺理论,对词心的阐释都不能不考虑到词这种文体的独特性,即词不同于传统文学形式的诗与文,乃心灵文学。  相似文献   

9.
晏几道与秦观都以词之伤感著称.冯煦曾称二人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文章就此评语,从二人的情感、身世及词之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二人共同的"伤心"之处.  相似文献   

10.
秦观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名常常被他的词名所掩盖,不可避免地,他填词的风格会影响到诗歌,这就造成了诗似小词的现象,现将秦观诗如词的作品进行分析并探究这种现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秦观的婉约词如同北宋词苑中一支奇葩,在给人视听上以美妙的欣赏的同时,更给我们情感上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本文试图探寻其婉约词中蕴含的柔婉、幽微、感伤、凄美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词风是多样化的,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词作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的数量。两首《江城子》的分析,更深层地展现了一个阳刚阴柔兼具,豪气与柔情并存,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苏轼。  相似文献   

13.
秦观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名常常被他的词名所掩盖,不可避免地,他填词的风格会影响到诗歌,这就造成了诗似小词的现象,现将秦观诗如词的作品进行分析并探究这种现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命运多舛,身世飘零,给秦观短暂的一生增添了许多伤心愁绪,也造就其创作出许多著名的感伤诗词。秦观感伤词独特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在意境的创造上,其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向,章法结构方面创作了大量慢词,字法运用也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秦观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为宋一代词人之冠"。可以说,在词体演进的发展过程中,秦观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少游词集中有不少豪放的篇章,它们和苏轼的豪放词风是相近的,其中个别篇目,还可以寻到一些苏词影响的具体痕迹;在避俗、崇雅方面,秦观也接受了苏轼的观念,词风由初期较为俗浅.转为后期的相当“清”、“雅”.因此,少游词确实存在着学苏倾向。  相似文献   

16.
词人秦观在七年的贬谪期间写有二十多首词,这些词真实记录了他在悲苦不振中走向沉沦自灭的情感演变轨迹:贬谪初期,词风凄婉,经常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失落之感;贬谪中期,词风趋向凄厉,表现了词人在险恶现实处境中的悲鸣;贬谪后期,秦观词流露出绝望之感,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借酒浇愁的词作中。从秦观贬谪词里,我们能看到北宋党争给士人带来的身心双重的痛苦,以及个人命运在时代漩涡中的沉浮。  相似文献   

17.
秦观与黄庭坚几乎生活于同一时代,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但是相同的背后有着诸多的不同。因人生态度与性格的差异,二者在词作中展现出不同的主体形象,一为伤心人,另为抗争者。同时,秦观以真景物与真感情在词中营造出委婉含蓄的境界,展现出以婉为雅的风格;相反黄庭坚直抒胸臆表达出自然明快的乐观情怀,体现出以俗为拙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俚俗词以柳永为代表,开始广泛运用方言口语入词。秦观处于宋代文坛雅俗对立的时期,在创作上,他受到市井文化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柳永明白妥溜的词风同时运俗为雅,在柳永的俚俗与苏轼的雅化之间,在词的本色上进一步深入开拓了人的心灵世界。他的俚俗词既跳出了倚红偎翠的声色享乐,又避免了过于雅化而脱离现实生活,维护了词的本色,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北宋新旧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隔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促使秦观的词作中流露出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秦观在感伤词的艺术表现方面,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他的长调慢词章法跌宕疏朗,语言含蓄柔婉,为词体艺术的演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