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指导学生练习概括段意,是段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段落内容的具体特点,逐步交给学生一些独立概括段意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1.摘取要句法。有些段落结构表现为先总述后分述、先分述后总述或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其中往往有统领全段内容的总起句、小结句或中心句。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备课分析文章(或段落)层次结构时,往往分不清是“概括具体”式还是“总述分述”式。因此影响了教师对文章(或段落)结构形式及内容的准确把握。“概具”式与“总分”式有如下的共同点:①各自均是一种安排、组织材料的形式和顺序。②各自都有三种具体情况:“概具”式中有“概括→具体”、“具体→概  相似文献   

3.
给一段话划分层次,首先应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确定它属于哪种结构关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结构来分析层次。常见的按结构类型分层方法有以下几种(在指导分析时,不应强调名词术语)。 1.按总分关系分层。有的段的内容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意思构成,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对属于总分关系的段,要把它分成“总”和“分”这两层。请看下面这段话:  相似文献   

4.
[招数指津]所谓“看段析句”,是指通过分析段落意思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句子,是能独立表达较为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文章由一个个段落构成,而段落则由句子连缀而成,一般句意明确的句子不难理解;但有的句子含义深刻而又含蓄,甚至有“弦外之音”,需要深入地分析才能弄清其深层含义和作用,这是文段、文章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必然影响对文段和文章总体意思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课文分析《劳动最有滋味》一课是从老舍的《天窗》中节选而来的。它是体现第八单元训练项目“一要真实,二要具体”的重点讲读课文。本文按“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一开头就点明中心,总述“肯  相似文献   

6.
要读懂一篇课文,寻找 “中心句”是关键。“中心句”是表现全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句子。寻找的方法,要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以下几处入手:抓住标题“题眼” 有许多文章的题目就体现了全文的中心句。如《狼牙山五壮士》,一看课题中的“题眼”——壮士,便知道作者所要赞颂的是五位英雄,为了完成掩护部队,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坚守阵地英勇歼敌,最后舍身跳下悬崖的壮举,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凯歌!琢磨开篇总述 如果课文开篇是总述性的中心,那么这总述句就是中心句。如:《圆明园的毁灭》…  相似文献   

7.
概括段意是一种思维训练。我运用以下六条规律,引导学生理清句间层次,抓住概括段意的思维点,效果较好。 一、总分关系意在“总”。 对于那些采取总述与分述或概括与具体叙述的段,要根据总述句或概括句来概括段意。如:《草原》一文中第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这一总述句概写了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总印象,可从这里入手概括段意。 二、层层深入意在“后”。 有的段中的几层意思,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把打乱的语言材料通顺地连结起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即段落知识和句群知识.从段落知识看,每个文段都有一个中心。有的段还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把握了这个中心句,再分析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或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和发挥,又怎样总结.把这些弄清楚了,打乱了的语言材料便能正确理顺.如无点明中心的句子,这就要仔细领会各句的意思,然后将各句连起来思考,找出中心意思,再按句码编排顺序。还有的文段在写法上采用总题分述的写法,这就更容易掌握句子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分阶段连续进行过程,所谓“分阶段”是指改革要按照总体设计分段落逐步进行,所谓“连续”是指改革过程各段落相互交叉,错落有序。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四十年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文章按“总述→分述→总结”的写作顺序,既概括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工作中的亲密合作,又具体描述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而揭示他们“伟大的友谊”。教学本课建议抓住以下要  相似文献   

11.
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和规律白土镇白土小学杨宗义1.总分关系的段落,总述部分是主要的。概括段意时要抓住段首的“总起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段中层次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松鼠》第一段可用首句“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概括,《蝙蝠和雷达》第三段可用...  相似文献   

12.
《议论文段落教学》是王胜忠老师编写、王晓林老师编审的一本写作指南。它是经过作文教学实践印证然后写成书的。读后,觉得颇具独创性。这独创性,在我看来,主要表现在它系统地拓开了作文教学一个新领域。本来,从文章论的角度看,古人的研究早就涉及过这一论题,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章句》里就提到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里,把“章”放在“句”与“篇”之间,从文章的结构而论,无疑的,指的正是“段”或“段落”。至于今天,在作文教学中,确已有不少同行在探索从段落着手指导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路子。不过,相较之下,尚远不及王老师的《议论文段落教学》如此自成完整体系。这本书分八章四十一节,它以论述完全段(即对篇而言,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亦即刘勰所谓“章总一义”的结构单位为中心,以剖析完全段的展开为重点,旁及其它;并展示了由段向篇过渡的多种方式,真说得  相似文献   

13.
段落大意指文章中每一意义段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在分段基础上,用一句话对某一段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思维训练。 前面已有文章谈到自然段中的句间关系,一个意义段里也多有几层意思,这些意思之间的关系,在三年级的课文里主要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连续关系,了解了构段的这些方式,概括段意也就能根据不同的段落,采取相应的办法。这里介绍两种方法,供三年学生复习参考。 1、摘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按“总分”或“总分总”方式构成的段落。段中的总起句、中心句或总结句往往可以统领全段大意。因此,用摘句法,取总舍分以作段意既完整又准确。如《松鼠》第一段四个句子按总分关系构成。第一句“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先总起句:后面三句围绕总起句分别叙述松鼠的眼睛、毛、尾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1 说教材分析。《养花》是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写作者通过养花实践 ,体会到养花的乐趣 ,表达了作者喜爱花 ,热爱生活的情感。文章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行文 ,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第一段(第1节) ,概述养花的目的———“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二段(第2~6节)具体写养花的乐趣———从选择花类、增长知识、有益身心、欢乐和伤心五个方面描述养花的乐趣。第三段(第7节) ,总结养花的乐趣———点明全文的中心。2 说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  相似文献   

15.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概括段落大意八法摘句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指导学生摘用课文中现成的重点词句来概括段意。在课文中,凡属于以下几种结构的段,都可以找到能够作为段落大意的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先总述后分叙的段落;先分叙后总叙的段落;先概括后具体...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新闻中的精品。文章结构严密、前后照应、语言简洁堪称为消息的典范之作。一、严密的结构这篇消息的结构严密,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总分关系”。导语是文章的开头两句,总述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主体部分按渡江地点方位的不同,分中、西、东三路叙述。分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武琼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本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2.知道文中三个点述句的作用,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理解课文抓住景...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阶段,语文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说这样一句话:“写作文,记得围绕中心句。”什么是中心句呢?简单说,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一个段落或者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假如“我的老师很严格”这句话是一个段落里的中心句,那么你的这个段落就要围绕这一句来写,讲述老师如何严格,而不能写你爸爸长得如何帅。  相似文献   

19.
纳段意就是用一两句话把文章的段落大意溉述出来。归纳段意要做到准确、完整、简要。所谓准确就是要抓准段中的主要意思;所谓完整就是把与文章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内容都要概括到段意里;所谓简要就是用于表达段意的话要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20.
考点指津1.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和脉络,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成分。文章的思路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2.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地位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承递”,思维纵向延展;第二种是“并列”,思维横向扩展;第三种是“总分”。文章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其中的段与段、句与句并不都处在同一层面上,往往呈现出“网络”状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