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兴国 《学与玩》2023,(1):44-45
<正>博物馆名称:二里头夏都遗迹博物馆镇馆之宝:绿松石龙形器一句话介绍:该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依托二里头遗址而建,其年代为距今3 800~3 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存。2002年夏天,一条“绿松石龙”在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横空出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3 7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这条“龙”一直被封存在久远的中原王朝最繁华的故城之下,陪伴着它身份不凡的主人。一些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大禹治水成功,得到了舜的信任,随后舜把天下禅让给禹,大禹建立了夏王朝。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历史,但是夏朝传到了大禹的曾孙相时,却亡国了,40年后夏朝才得以恢复。那么,完成夏王朝中兴复国大业的是谁呢?这段历史就不见得人人都知道了。他就是相的儿子少康,而少康所以能完成复国大业,又仰仗着他的母亲缗氏。要说这段历史,还得从相的伯父太康说起。  相似文献   

3.
关于夏朝的国家形式,过去提出的专制集权国家说或城邦联盟说,都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缺陷;借鉴德国学者罗曼.赫尔佐克关于世界早期国家形成的另一种理论模式——贵族国家说,深入分析有关夏朝历史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可发现夏朝既是一个对本土进行统治的独立的贵族统治单元,又是一个代表中央政权而凌驾于万国之上、以贵族国家作为统治形式并初步具备地方二级制政区体系的早期统一国家。夏朝统一国家的形成,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近世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夏朝传统的信史地位开始发生动摇。主要原因是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加之,考古发掘一直未能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致使夏朝的存在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实际上,从史学方法论讲,记载夏朝历史的晚出文献仍有其真实成分,不可一笔抹杀其学术价值;而夏朝有无当时的文字记录,亦不成为否定夏朝存在的充分理由。夏朝是中国文明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它的怀疑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也该成为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问鼎中原”的来历鼎,我国古代被视为五权的象征,始于夏朝的九鼎。《左传》宣公三年(前606年)载:夏朝初年,会九州州牧(九州的长官)贡铜铸九鼎,其上刻有全国各地山川、异物之图形,代表九州,象征夏王朝拥有天下,置于宫门之外。从此历经商周,都将九鼎视为传...  相似文献   

6.
通过叙说师从李学勤先生读书经历和体会,着重闸述了李学勤先生一贯倡导的建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这一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应当以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时间上来讲,由夏商周三代上摊到五帝时代,下沿秦汉王朝;从地域上来说,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不同的区域范围。这一阶段的历史,实际上恰好与我们常说的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相当。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分野与形式问题;二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政体与国体的问题;三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按照国家教育部所订《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多版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夏朝开国君王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说法。一些教科书称夏王朝的建立者为禹,华东师范大学版的教科书则采用了启为夏王朝真正建立者的说法。有读者询问华东师大版教科书编写组为何采取这一说法?现就此作  相似文献   

8.
禹合诸侯于涂山,为其父鲧死而升化的埠渚之旁山,本夏人圣地,在故陆浑县南,略可当《山海经&;#183;中山经》之堵山,《水经&;#183;伊水注》之孤山,在二里头夏文化区的中心地带;禹娶之涂山氏,本为蜀山氏,在汝颍上游至南阳一带,以独(蜀)山为宗山,考古文化上属二里头文化的南部地区,两族世为婚姻,故禹与涂山氏能“通之于台桑”,幽会于桑间陌上;涂与蜀、堵、浊、独等古音相近,又都和禹牵联在一起,口口相传混而不辨。有关涂山的研究,大多是猜测或以理度之,缺少综合性的历史分析,这是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回答1~3题。1.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其年代距今约为3609~4080年之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A.大汶口晚期B.夏朝C.商朝早期D.商朝中期2.“鼎”是代表权力和地位的礼器,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尧舜禹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3.下列关于青铜器铸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青铜铸造是夏、商、周三代手工业的主要部门B.商、西周青铜器产品只供国王和贵族使用C.商朝早期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D.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出现金银错…  相似文献   

10.
黄玉峰 《上海教育》2013,(18):62-64
河南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中的伏羲、炎帝、黄帝,还有尧、舜、禹、汤,他们活动的范围就是在中原一带。现在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大致对应这个时代。最早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是在今天的二里头,商朝是在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周朝是在洛阳,都是在河南省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名称考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12.
周全 《华章》2013,(28)
夏朝的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从夏、商、周的奴隶制国家到春秋、战国的封建国家以及现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形成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发展历史,这是从民族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发展态势,也是比较普遍的历史分析方式,本文将拟从历史文化认同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学校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从夏朝(前21世纪)算起,至今已有四千多年之久。夏朝教育“以射造士”,注重培养武士,南朝教育“以乐造上对,注重培养宗教人士;周朝的统治者吸取夏、商两朝兴亡的经验教训,更加重视教育,既敬鬼神又重人事,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上。”(《礼记·王制》)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经国治世的英才。从史料上看,两周的学校教育比之夏、商两朝确卖有了极大的发展,不论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学校的设置等方面,都已十分完备,所以一直为后来的统治者重视和借鉴。两周…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 2 0页 :“公元前 2 1世纪 ,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而原初中《思想政治》第二册 (上 )第五课第二框又有“从此 ,由禹和启开创的夏王朝 ,……” ,新编初三《思想政治》第一课因袭了原初二《思想政治》的观点 ,“据说 ,禹在世时 ,已经对氏族制度进行过一系列改革 ,包括‘定九州’、‘制法律’和‘筑城墙’。‘定九州’就是把领地分为九州 ,按照地域关系来管理居民 ,这便超出了氏族血缘关系的狭隘界限。禹命皋陶制定法律 ,表明需要通过强制的手段 ,来保护奴隶主的特殊利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批驳了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中杜撰的“移植论”对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攻击,指出:只要是科学直理,就能超越国界,地区,就可以移植;20世纪众多国家纷纷“移植”共产主义学说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决定的;共产主义学说产生的根源,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对典型国家的考察,对人类历史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吸收及其实践性,群众性,使共产主义学说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据《禹贡》所载,昭通在夏、商时期属梁州,位列五服之中的荒服区域。由于《禹贡》成书年代和记载内容受到诸多质疑,昭通政区的源头也一度失去了令人信服的文献基础;但现代考古证据却表明,最迟在商代,包括昭通在内的诸多西南方国、部落境域,因为与中原王朝发生了多方面的联系,故而进入了中原学者的视野。研究昭通政区的起源,《禹贡》所述先秦时代的华夏、四夷格局以及九州、五服制度等方面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仍旧难以代替,并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7.
樊汉彬 《现代教学》2010,(12):32-32
夏、商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由于缺乏文字的记载,夏史研究显得扑朔迷离,但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二里头文化在空间上、时间上是与夏朝最吻合的。商史则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青铜时代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包括文献上记载的夏、商、西周、春秋几个历史时期。夏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初始阶段;商和西周前期青铜文化发展至高峰,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国青铜文化走向衰落;战国时期虽已开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但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仍然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时期,黄河流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考古发现的青铜制品有刀、锥、镞、锯、鱼钩等小件工具和戈、戚等武器,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些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最原始的爵、斝、盉等酒器和鼎等炊器。  相似文献   

19.
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多数专家近日达成共识,河南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的国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说,二里头已被确认为中国最早的帝王都城遗址,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  相似文献   

20.
桂芳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26-129
就先秦史断代研究来说,夏史研究虽取得一些进展,但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从夏朝存在的可信性、夏文化的探索、夏代的社会性质、夏礼等方面展示了夏王朝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