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在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学科,对现代武术形成的现状进行反思。通过对江湖文化的梳理,特别是江湖上与武术息息相关的武侠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以及江湖文化对武术造成的伤害进行反思,并且剔除腐朽的文化残枝,重返武术的光明,使带有"江湖"文化色彩的武术回归现代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通过时俞大猷《剑经》的战术与技法概括、抽象和诠释,得出其技击理论的价值,从而得出其指导现代武术的理论思想,并有针时性地运用《剑经》技击理论、原则和技法诀要进行教学和训练,进而提高武术技击技术和应变能力,且时提高现代武术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对俞大猷《剑经》的分析研究,探究辊法技击理论,挖掘棍法技术之绝,用以指导现代武术,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其理论进行教学和训练,提高技击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促进现代武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核.文章在分析“和合”思想在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身体素质与专项体能散打的拳、腿、摔等技法之间的攻防平衡、现代散打运动应对外来对抗格斗项目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想对武术散打运动有着实际指导作用,在实战运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中国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以实用技击和演练套路等不同的流派.新时期,中国武术界人士为了进一步把武术这国宝推向世界,总结传统武术技术各家之长,吸取世界上其它武技优点,推出了中国散打这一项目.本文将着重阐述传统武术技击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散打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半壁江山,从健康中国的视角论证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表达,用新时代的时代要求作底色阐述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运用,旨在阐明多彩的武术非遗活动,体现活态传承智慧的活力,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中的想象力和前进的信念提供根本指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俞大猷《剑经》,研究《剑经》技击理论,用以指导现代武术,有针对性的运用攻防技击技术进行训练,提高技击应变能力和技击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口令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在技术学习中,经常运用口令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练习和复习提高.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武术教学中口令的运用有别于其他的运动项目.文章从武术教学实践出发,对武术教学中口令的运用形式、运用技巧、时机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从中探讨武术教学中如何正确的运用口令,进一步提高武术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历史渊源悠长,与其它国家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武术文化形态并非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有今天的规模,它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时期.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文化形态与武术文化形态的概念及结构进行了阐述,论述了我国武术文化形态的形成过程,把我国的武术文化形态的发展分为武术文化的萌芽形态、初级形态、完备形态、现代形态四个阶段,旨在更历史地、宏观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0.
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主要任务应该是既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目前,从师范毕业生实际情况看,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能较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有的则表现出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水平偏低和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尤其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必须面向全体…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弘扬传统美德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德育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重视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1 一个新的千年开始了 !在新世纪的发端 ,高举起“自然国学”这面大旗的庄严时刻已经到来 ,深入阐发自然国学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国学 ,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然而 ,一提出国学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史学、文学、道德、人生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其实 ,国学中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 ,同属中国文化精髓的方面 ,就是中国的传统科学体系 ,包括自然科学、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思维方式等学科内容。前一半为人文国学 ,后一半当称“自然国学”。184 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屡遭列强凌辱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人对国家失去信心 ,民族虚无…  相似文献   

13.
从西周到清帝国的这三千年里,具有独特价值追求标准和集体意识心理的中国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逐渐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基督教"传统文化的伦理政治文化,它自身所具有超强的稳定性、继承性和惯性,对中国超稳定的教育传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科技史学家库恩提出了"范式理论",这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认识世界的框架和价值标准,是集信念、理论、技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一个范畴.三千年所传递下中国教育传统是在具有一体性价值判断标准、集体意识心理的中国"伦理--政治"文化范式的影响下形成的,这就是库恩所描述的"范式"控制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江越 《天津教育》2021,(11):128-129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对学生今后的文学素养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An unique omnidisciplinary seminar served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a study in which the main dependent variable was the students’ (n = 17) self-evaluated ability to discuss contemporary “relevant” topic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raditional academic disciplines (e.g., discuss population control in the context of anthropology; education; history,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literature; music, art, theater; natural and physical science; philosophy; sociology; theology) . Analysis of pre and post treatment scores of seventeen behavioral science major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is ability (Wilcoxon T = 15, p<.01). Pre treatment difficulty based on mental set and functional fixedness was held to be counteracted by the effect of the omnidisciplinary seminar on learning to learn and transfer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盗窃罪的这体要件一直未引起我国学界的太多关注,本以两个具体案例为切入口,在评析外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民用法中的有关理论,指出我国传统理论的缺失,提出以占有这一事实状态为盗窃罪的客体要件的主张,并对“新占有说”与“混合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化、知识管理、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商务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要分步实施,要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企业要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家族组织中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时代的家族伦理精神可以归结为“仁”与“孝”。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家族虽然也倡导“仁”与“孝”,但重心发生转移,对“孝”的强调更甚于重“仁”。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与和睦,历代士大夫们还建立与家族伦理相匹配的制度保障。它包括血缘凝聚制度、道德规范制度、生活保障制度等三个方面。传统的家族伦理精神既有符合人性的相互关爱和对长辈的尊敬,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为了适应专制政体而制定的违背人类本性的各种道德规范,如等级森严的“三纲六纪”,这些需要我们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9.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4-29
寻找一条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已成为当今紧迫的任务。结合暑假龙岩市古村落田野调查的《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问卷调查》,分析龙岩市传统村落的分布状况,城镇化发展对龙岩传统村落带来的负面冲击以及传统村落应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城镇化背景下促进龙岩市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应还原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的优秀历史文化、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与人才吸引途径、发挥政府与相关主体对传统村落发展的作用、创新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