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20年来,笔者曾多次介绍过欧美国家的邮票发行部门、集邮组织或集邮报刊开展的集邮调查。这些调查涉及到集邮者的情况、购买邮票的情况、对已发行邮票的评价、对邮票题材的选择等,它们成为这些国家制订或补充修改邮票发行政策的科学依据,成为集邮组织有的放矢、更好地为集邮者服务的利器,成为集邮报刊调整版面设置、进一步满足集邮者需求的导引。  相似文献   

2.
英国皇家邮政的调查 笔者曾介绍《英国皇家邮政的集邮调查》(参见本刊040630)时,提供过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它为邮票发行部门提供了集邮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也反映了邮票发行部门希望通过了解集邮者意见来改进工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11,(6):47-47
邮票选题一直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关注,对于集邮者来说,我国某一年发行哪些题材的邮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集邮本年关注什么,去哪里寻邮,写什么题材的文章,甚至集邮者的心情,因为集邮者一年的邮事大多是围绕邮票进行的。我们经常收到读者提邮票选题的信件,充分体现了集邮者的热情和期盼,对集邮者来说也是一种责任,邮票发行部门是否采用这些选题,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的心情,欢迎读者对邮票选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邮宣传折,顾名思义,是配合我国邮政部门发行新邮印制的宣传品。内容主要包括:邮票发行计划、拟发邮票图稿、办理预订事项等。由于该款印刷品为国家邮政部门印制,集邮者免费索取、收藏,多年来颇受集邮者重视与青睐。我喜爱收藏新邮宣传折。它对预告新邮、预订新邮和收藏新邮,有着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别看它小,用途可不少。有了它,可以了解掌握全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按时购买和研究新发行的邮票。宣传折上的邮票图稿,让集邮者有先睹为快的乐趣,能够激发收藏欲望。对我这样喜爱极限、原地集邮的人来讲,依据新邮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邮票的历史至今不过5年多,但吸引了不少国家的邮票发行部门。美国邮政总局也在积极筹划发行,但被美国公民邮票顾问委员会浇了一盆冷水。 大约在去年10月,不少国内集邮者读到过一条  相似文献   

6.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03,(12):23-26
附捐邮票 国会倡导 当许多国家热衷发行附捐邮票的时候,美国邮政部门不为所动,并专门把它写进了邮票发行12条原则的第10条:"不发行另加资费的附捐邮票或邮品"。美国邮政总局和美国邮协认为发行附捐邮票是变相地要集邮者纳税。199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置邮政总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印制邮票,邮票的知识性日益显现出来,于是就有了“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一名言,这是邮票的文化功能。集邮的日益发展终于使邮票发行部门尝到了甜头,印制成本极低的邮票到了,集邮者的邮册里安家落户,邮政部门不用担心为发行的邮票去付出邮政劳务。当今纪特邮票的第三功能即特殊商品功能,终于呈现出强大的经济作用,发行邮票已成为世界各国邮政财政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信息     
《集邮博览》2011,(1):89-90
第31届最佳邮票评选办法确定本刊讯据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相关部门提供的消息,第31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方案已经确定。为了方便集邮者参与最佳邮票的评选,2011年将增加手机短信投票。评选范围包括2010年中国邮政已经发行的纪特邮票。  相似文献   

9.
邮票的齿孔是为方便地分撕全张邮票成为各自分散的单枚邮票而凿打的,邮票发行部门最初似乎没有很在意地为齿孔制定技术规格,倒是集邮者把同样图案、同样面值、同样刷色的邮票可能会有彼此不完全一  相似文献   

10.
自从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由其派生的集邮创造出两大奇观:一是文化奇观,风靡全球的集邮活动和多姿多彩的邮票艺术,令一代又一代的集邮爱好者如醉如痴,集邮曾被誉为“王者嗜好,嗜好之王”;二是市场奇观,大批珍罕邮票不断飞升的价格和世界各地邮票拍卖、邮票市场长盛不衰的景象,刺激着集邮者的求购欲望,促使各国邮政部门千方百计发行更精美的邮票,邮政部门、集邮者、邮商都盼望能从市场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对一个初集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邮票的集邮者来说,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个是邮票的有害发行问题,一个是怎样识别为历届杯赛发行的邮票。先说说有害发行问题。邮票是集邮者收集的主要对象,毫无疑问,但並不是说所有的邮票都具有收集的价值或同等收集价值。被一些国际集邮组织,如国际集邮联合会、美洲集邮联合会宣布为属于有害发行的邮票,就没有很大的集邮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几经调整后。最终发行30套共97枚邮票和6枚小型张,3种小本票,邮票总面值160.60元,全年售价206元。至笔者发稿时,已发完29套,只有12月与丹麦联合发行的《古代天文仪器》未发行。纵观已发行的29套纪特邮票.有不少品种可圈可点,小型张是近10余年来发行最多的一年,受到集邮者和市场的关注与追捧。在已发行的这些邮票中。有几颗新星很受集邮者乃至收藏界的关注。笔者按发行顺序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11,(11):43-44
邮票的发行和宣传 每套邮票发行时,都会伴随发行含6个小全张的印刷全张。不少集邮者切割下2个印刷全张之间相邻的邮票,来制作首日封。同时发行的还有一套10枚的邮资明信片。有时,连邮票设计者的草图也被印成书向集邮者出售。图13是2005年《东北落叶林》的草图册,售价24.95美元(含面值3.7美元的小全张)。  相似文献   

14.
查尔斯 《集邮博览》2011,(12):72-73
“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曾发行过多套与中国题材相关的邮票,受到中国集邮者的关注。为迎接2012年中国“龙年”的到来,列支敦士登邮政于11月14日发行了该国首套以中国生肖为主题的“龙年”邮票,为其进一步贴近中国集邮界和集邮者增添了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15.
采珠撷玉     
当代世界邮票和集邮的新进展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邮票的发行状况及特点解析1.邮票发行数量急剧增加,邮票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00年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17836种邮票(不包括专供集邮者的小版张、小本票等),创下最高记录,合计面值18876.78美元,目录价为其2倍多。从1984年到2000年的15年间,全球发行邮票种数相当于前143年总数的一半以上。各国函件数量呈下降趋势。大量的邮票是面向集邮者而发行的。荷、日等国将邮政私有化,邮票发行行为日益商业化。很多国家邮票的主要属性已是商品。一些国家邮政的主要业务就是发行邮票增收。当今特色是大套票多,系列票多,热门专题票多。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在发行“甲申年”猴邮票时,为了感谢新邮预订户对邮政的支持,国家邮政局赠送猴小版邮票给预订户。随着赠送猴小版市价的提高,一批此类邮票涌进了邮市,引起了集邮者的不满。由此,引发了国家邮政局对邮票进行破版发行的政策。为了了解集邮者对此政策的反映,笔者于6月16日前往北京西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文命题是“文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文学家或文学名著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文学,而写集邮者的文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者的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者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8.
曹骋 《集邮博览》2010,(12):70-71
列支敦士登公国邮政在2010年共分六次发行了总计39枚邮票,向集邮者呈现了一幅五彩斑斓的邮票画卷。现对该国2010年发行的邮票做一简要回顾。2010年列支敦士登邮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一是通过发行庆祝大事件的邮票宣传和展示"邮票王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张海军 《集邮博览》2018,(12):64-65
集邮者对邮票的品相要求极为苛刻,因为品相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邮票的身价,即使再珍贵的邮票破了相,身价也会直线下跌。一枚邮票自发行起,从邮票生产车间诞生再流转到集邮者手中,其间不知要经过多少环节,难免会使出现瑕疵,对其品相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属马恩岛邮政近年来一直注重挑选与中国有关的事物作为其邮票发行的题材之一,对中国集邮市场的关注,源于中国数量庞大的集邮者队伍和中国集邮者日益增长的对外国邮票收集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