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词撷英     
历时半年之久的湖南省首届中粮可乐杯大学生辩论赛,终于落下帷幕。在强手如林的辩论大军中,零陵学院辩论队过关斩将、力克群雄,以不败战绩夺得湖南省一般本科院校组第一名,充分体现了零陵学院队的实力,展现了西山学子的风采。为感谢关心和支持这次辩论赛的领导和同仁,本刊特编发部分辩词,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要谈辩论赛的意义,首先得了解辩论的意义,了解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性——从我们日常谈话中对某一观点的执拗坚持,到政党之间唇枪舌剑的总统竞选辩论……从某种意义上讲,辩论是无处不在的。议会制辩论起源于英国议会制辩论,井然有序却不失激烈,因此成为世界大学间主流的英语辩论赛形式。"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比赛在1997年将英辩比赛引入了中国,对我国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选取大学生辩手以及英语教学这两个视角试图阐述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在中国的的意义,并结合笔者亲身体验阐述此类辩论赛评判的主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弗朗斯和罗布提出的理性讨论者十戒原则,及其对目前大学英语辩论赛沿用的议会制辩论模式的适用性,并结合“外研社杯”辩论赛的案例分析,指明议会制辩论过程中辩手的权利、义务和应该尽量规避的误区,希冀对英语辩论赛的参与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赛的帷幕刚刚落下。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的笛声又起。愈战愈勇的国之骄子们又以极大的热情出现在15日辩论赛的赛场。 本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分初中组和高中组两部分进行。各队辩手可以跨省区自由组队,每队由三名辩手组成。至少有一名女生或男生。初中共组成了七个辩论组,高中组成了八个辩论组。为了公平起见,本届辩论赛组委会为初中组准备了7个  相似文献   

5.
辩论赛具有在特定的时境中,以口语和体语为载体向听众传播信息的活动特征.作为一门实用的大众传播艺术,辩论是一种熔道德伦理、社会政治、文学艺术的为一炉,巧妙揉合美学与生活实践、人生哲理和语言艺术的人际传播方式;作为一种社会现实活动,辩论是传播真理、倡导文明、促进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为一种培养和锻炼人的有效途径,辩论是开发智力、拓宽知识、锻炼技能、提高素质的有益活动,在人才的成长开发和塑造上起重要作用;作为思想教育的良好方式,辩论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知,导之以美,明之以实,联之以身的心灵碰撞,在说服人、感染人、引导人和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中起积极作用.上海汪天云教授提纲挈领地综述:“一、辩论赛有利于推广新观念;二、辩论赛有利于人才的推广;三、辩论赛有利于推广新风尚;四、辩论赛有利于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6.
高校辩论赛曾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辉煌一时,现在却逐渐走向低靡。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高校辩论赛的兴起、鼎盛和现状的分析入手,通过相关社会调查,对当今辩论赛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对辩论渐行渐远背后高校思辨精神凋零的担忧,并提出了"人文思辨"的概念以及在大学校园里重振辩论雄风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辩论赛中自由辩论违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6年新加坡举办了首届亚洲大专辩论赛以来.特别是1990年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时复旦大学勇夺桂冠、扬名狮城后,辩论赛迅速风靡全国,特别是在大中专学校掀起了历久不衰、一浪高过一浪的辩论赛热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是因为文化的魅力、汉语的魅力.以及刚出现时形式新颖的新加坡辩论模式的竞技性和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因为辩论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话方式,常常打破一般的会话原则,产生出乎意料,充满机趣的会话含意,成为语言交际的较高级形式,这才是吸引众多辩论爱好者的真正原因.由于新加坡辩论模式的程序发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背诵已准备好的稿子,或充其量是一种针对对方的演讲、相比较而言,尽管自由辩论也是有“背”而来,  相似文献   

8.
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以下简称辩论赛)是200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以下简称竞赛)后期活动之一,是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夏令营中最精彩的活动。在英语的各项技能中,用英语针对各种话题、现象和事务进行连续的分析、阐述和辩论是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为了落实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动全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本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在继承前八届辩论赛的做法和借鉴国内外各种辩论赛的经验的基础上,对辩论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辩论赛是我国中学生唯一的英语辩论大赛,代表了当代中国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最高水平,是对各地英语教学水平和工作的一次重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李文 《考试周刊》2011,(92):31-31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和课堂辩论赛等教学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作者采用课堂提问、辩论赛等方法,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经过这样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们的思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论英语辩论与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松涛 《高教研究》2006,22(3):33-35
在对“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进行简介后,对该赛事给我们的三点启示展开讨论,提出英语教育现存的由英语辩论赛揭示的几个主要问题,最后对新时期英语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环节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把英语辩论引入高校英语教学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上。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由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玄武区小学语文名师辩论赛活动在这里举行。此次主题辩论赛的全过程包括辩论、互动交流、专家点评三个内容。活动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承办。  相似文献   

12.
本论述了逻辑在辩论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形式逻辑的常识,并以“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比赛作为例子,提出在辨论教学中必须重视逻辑常识。  相似文献   

13.
辩论赛作为一种综合性能力培养的方式,近年来在大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人际互补理论,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显隐性分层视角,分析了小班课堂中辩论赛的不同分组策略对学生辩论效果评价的影响。8个平行课堂127位同学的问卷分析结果表明,显性分层中的同质性优势分组模式和隐性分层中的异质性互补分组模式均能够提升学生对所在团队的辩论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为后续辩论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君子之辩强调以公心辨(辩),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这一立场:辩论不能是无原则地狡辩,而必须坚持道德至上的原则。古人的这一辩论原则对于我们当今盛行的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赛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真理而辩,为追求人格的高尚和社会的进步而辩。  相似文献   

15.
李湛荣 《双语学习》2007,(8M):31-32,34
在英语课堂辩论赛中,“三十六计”可以指引学生有策略地进行“智商”上的准备--“辨词”及“辨术”。但是,它还可以用来指点学生巧妙地准备“情商”--“心理”。此外,还可以点拨教师灵活地开展“辩论式教学”,让他们能懂教、乐教。本文重点探讨“三十六计”在学生准备辩论“心理”及教师准备课堂辩论赛的“教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辩斗感。2.读懂故事内容,习得辩论技巧,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3.体会两小儿善观察、勤思考、辩论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教学流程】一、观看视频,初感辩论课前谈话:大家看过辩论赛吗?有什么感受?出示辩论赛视频“以成败论英雄”片段。聊聊辩论给你的感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辩论,感受唇枪舌剑的辩斗感及有理有据的言语表达。此外,视频还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格莱斯和利奇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考察辩论赛中的自由辩论部分,发现辩论双方为了使用辩论分出胜负,既要遵守会话的合作原则,又要“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迫使辩论对方推导出有利于自己的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君子在辩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公心辨(辩)",以秉持道德和追求真理为价值取向。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该立场。古代君子辩论的这一价值取向对于当今盛行的辩论和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追求真理而辩,为完善人格和推动社会发展而辩。  相似文献   

19.
辩论是语言交流的最高形式,是语言的艺术。随着辩论赛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辩论赛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其中,比喻作为一种为人普遍运用的修辞方式,使辩论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新颖有趣。笔者将从比喻的类型、特点、作用以及具体使用几方面来具体阐述比喻在辩论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的辩论赛●张义兵教育理论课是师范院校最乏味的课之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们也就习惯于昏昏欲睡地教、昏昏欲睡地学了。一天晚上,打开电视正好看到转播辩论赛,我马上被精彩的辩词所吸引。听着听着,突然眼前一亮,辩论的方法要是“移植”到我们沉闷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