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理行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是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指挥棒"指向哪里,他们的学习目标也指向哪里。由此造成了学生消极应对文言文学习,教师机械教授文言文课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李莎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03-205
当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言"偏重,教师一味"满堂灌",致使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为文言文教学应坚持"文""、言"并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同时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在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厌学文言文,他们认为,古文是陈年烂谷子,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用处,因此没有必要学了。他们的这些想法有碍文言文的学习。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往往昏昏欲睡,至于文言文背诵,更是视如蜀道,难于上青天!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的教学异常困难。常常是花的力气很大,却收效甚微。若算一下时间,学生从小学时就接触文言文,到了高中,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比外语短,但"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是否达到了呢?显然没有。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文言文教学,我就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了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教学的时候应讲究方法,抓住重点,以趣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文言文面前能够"理直气壮",甚至对其"深爱有加"。一、打好基础,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性、句式、人名、地名、官名等都不知道。一直以来他们读的课文都是白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向学生不厌其烦、详而又详地"灌"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名篇,缺少热情和互动。而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要把文言文教学从怪圈中引出来,就必须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一、重视传统和新型教学方法的结合1.注重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导引作用。朗读和背诵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89名聋校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态度、文言文学习现状、对教师文言文教学的评价三个方面调查,本研究发现:多数聋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有学好文言文的主观意愿,但他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步和提高;聋生对翻译和默写类文言文测验题目感到困难,他们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有待巩固;教师对聋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还有待改善;文言文教学课件的制作质量是聋生判断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重视程度的重要参考,但目前教师制作的课件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长期处在"费时低效"状态。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指明了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向。一、谈"古"色变——呼唤"少教多学"现行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低估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和潜力,低估了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总以为如果教师不讲,即便是浅易的文言文,学生也是不懂或不全懂的。目前存在的痼疾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过于强调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串讲到底。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另一种是在如火如荼的课改活动中,有的教师脱离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兴味索然的现象.面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想办法培养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打破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种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多采用灌输式或讲析式的教学模式,他们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没有互动,没有激情。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也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的。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误区误区一: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重文言实词解释,轻文章  相似文献   

10.
以中学语文教学重难点的文言文阅读作为切入口和突破口,详实地介绍了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和做法,并把文言文课外阅读这一较少有教师涉足的领域作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读—诵—思—用"四个步骤,进行文言文课外阅读。从教师"课内教"到学生"课外学",将学生文言文的知识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探索出文言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中对于文言文教学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然而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字词教学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教法单调乏新,"教读——解词——翻译——串讲",逐字逐句的教学使原本美味的大餐如同嚼蜡;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文字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很难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痛苦地挣扎。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缺乏趣教、智教,二是学生缺乏趣学、智学,教师教得无趣无智,学生自然也学得无趣无味。因而,文言文教学成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取得良好成效,教师必须在"趣"字和"智"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然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处于发展的瓶颈期,教师依旧过于重视知识传输,学生依旧害怕学习文言文,文言文"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的特征成为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拦路虎。对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提出了若干策略,期望通过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让文言文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使"言文"不再"分离"、"虚实"不再"难辨"。  相似文献   

14.
教学文言文,教师既应解"言",也应解"文",在提升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同时,落实传承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任务。围绕"言文并重"理念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方法展开探究,以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好文言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积淀,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文学素养,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以及文化传承精神。但是,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文言文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  相似文献   

16.
王璐瑶 《学周刊C版》2014,(1):106-106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设计文言文教学时应注意研究"新课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达标要求和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文言素养,提升其古文阅读能力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猜读法是科学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猜读法对教师"教"和学生"学"具有双向促进意义。本文阐述了猜读法运用于文言文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巧用猜读法的有效策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岳晓玉 《甘肃教育》2014,(22):86-86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推广和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改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扫描式"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我就自己10年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认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普遍将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拦路虎。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相当的普遍,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远远超过外语。在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执行新大纲,使用新教材的今天,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但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成为仅次于作文教学的"第二大难题",颇令语文教师头痛。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整理成文,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一、培养兴趣,激活教学气氛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文言文也不例外。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面带微容地同他们交流,喜欢老师讲出故事、成语或名言警句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基于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上做文章,让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用来导入的内容可以是课文本身所叙述的故事,也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