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聚焦式书面纠错反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一般过去时规则与不规则动词形式的效果,本研究对78名学生的看图作文分别给予直接纠错和附带语法信息的直接纠错,并通过前测、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考察了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1.书面纠错能促进英语一般过去时的习得;2.这两种纠错方式产生相似的习得效果;3.语法信息对粘着语素的习得没有帮助。该结果驳斥了Truscott书面纠错无效的观点,为反馈有效的论断提供了正面证据。  相似文献   

2.
书面纠错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产生积极影响,这在二语习得研究者中基本达成一致。然而,哪些因素会影响书面纠错反馈在语言学习中的效果,是今年来学者研究的焦点。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往往是被研究者忽略的两点,却是值得未来研究者进行深入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词汇习得在外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形容词—名词搭配是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重要内容。通过语料库和实证研究,作者考察英语专业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形名搭配习得在准确性和高频词使用状况上存在的差异,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敏 《海外英语》2020,(7):103-105
该文旨在探讨大学英语语境化教学中,如何利用英文电影创造互动教学和情景互动,应对外语学习无真实语境的挑战.借鉴二语习得互动模式,设计语境化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指出英文电影在语境化教学中的三类作用:电影场景提供虚拟物理语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电影情节提供情境语境,帮助学生建构认知语境;电影台词提供语言语境,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5.
张凯 《考试研究》2014,(5):91-94
《二语习得书面纠错反馈与写作》一书从认知心理和社会文化视角,较全面地分析了书面纠错反馈对二语写作和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该书以平行互补结构综括分析了二语习得纠错反馈研究(包括口头和书面)以及二语课堂写作纠错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其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一、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认为词汇习得是英语学习中一件较难的事情,词汇难以永久地记住,词汇量难以扩大。因此,戴曼纯认为,习得一个英语词就应该像对待本族语那样,下意识“认知”掌握,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随时回忆并将物体或概念联系起来,以适当的语法形式去搭配使用和正确拼音,关注其内涵意义与联想意义。目前常见的各种英语语言测试中,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部分均占整个考试内容较大比例,许多考生往往因为生词问题而影响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陈亚东 《海外英语》2012,(14):210-212,231
作为中介语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形式-意义映射长久以来吸引着众多二语习得研究者的注意。该论文试图通过研究英语进行体的习得来考察形式-意义映射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是建立情况。研究发现学习者对英语进行各个意义的习得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形式和意义映射不是在使用的语境中建立的。完整的形式和意义映射的建立以及在正确的语境中有意义地使用某一语言形式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有机会接触到在真实语境中形式被用于表达某一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词汇测试问卷考查输入频率是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副词习得有影响。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输入频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副词的词形词意习得有影响。副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被测者的成绩也越高。(2)输入频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副词的语义搭配习得没有影响。(3)在副词的句法位置习得层面,输入频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B(主语后谓语前)位置的习得有影响,对其他位置的习得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外语教学的创新工具,语料库为外语学习与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是“以概率和频数为基础的二语习得研究的全新方法”,语料库语境共现的凸显能够使学生较容易注意到出现的高频语言现象,因而可利用语料库中存贮的大量真实语料,来验证、审核、纠正英语写作中的语言错误,建立以学习者为视角的错误识别模式,从而实现成人英语写作自我纠错学习。在应用过程中,语料库的选择、学习者学习的品格培养等关键因素不能忽视,教师应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鲁团花 《鸡西大学学报》2013,(6):108-109,120
英语词汇搭配习得一直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中的一个瓶颈。英汉学习词典作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书,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一瓶颈是其职责所在。通过总结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对于搭配习得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所在;通过比较受广大英语学习者青睐的两部词典,发现它们在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现方式以及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套英汉学习词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现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应习得为主,学得为辅;然而,在汉语语境下,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缺少自然习得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依然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我国外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汉语语境下,习得学得并举是英语学习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教师书面纠错反馈的形式以及促学效果一直是英语写作反馈研究的焦点。梳理国外教师书面纠错反馈在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总结国外二语写作在反馈焦点、反馈策略以及影响反馈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国内英语写作教学教师书面反馈提供启示。文献研究表明:国外英语写作书面反馈研究在理论方面主要是从二语习得和二语写作两个视角进行。近年来在实证方面的主要研究趋势是:反馈内容从语言形式反馈与思想内容反馈延伸至包括体裁反馈在内的更丰富的反馈;反馈焦点从错误分类与标记延伸至聚焦反馈与非聚焦反馈的促学效果对比;反馈方式从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延伸至多方式多类型相结合的反馈效果对比研究;影响反馈的因素从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及对待反馈的态度延伸至教师个人反馈信念等。未来国内教师书面反馈研究可以从学作文和学语言找接口,探索错误类型,关注与科技融合的反馈,考虑个体差异,从动态理论探究反馈效果。国内教学实践中需要进行书面反馈培训、学生水平与需求分析、多反馈方式结合以及反馈后采取重写等多种促反馈手段等。  相似文献   

14.
词汇搭配习得可帮助学习者养成以语块为词汇记忆单位使用词汇的习惯,有助于学习者达到本族语者选词的能力。通过对我国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高频词搭配习得进行研究,可发现学习者在常用词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二语学习者在词汇搭配方面与本族语者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探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书面反馈的形式、教师书面反馈的现状,分析现阶段教师书面反馈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高教师书面反馈有效性的建议及对策,如采用何种更为有效的反馈形式、纠错重点集中于哪几种特定错误类型等,旨在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汉语能愿动词和英语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因此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寻找偏误产生的原因探索习得的过程,确定语言习得的难点及促进教学的方法。从形式——功能对应关系和语境关系方面寻找能愿动词偏误产生的内在原因,以引起教师对该类动词纠错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词汇习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的海量英语语料资源及强大检索功能为词汇习得提供新的策略,有利于此问题的有效解决。研究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并联系当今大学生词汇习得现状来探索单个词汇的具体研究学习、相近词汇的对比研究学习、词汇合理搭配的具体学习,进而全方位地探究英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问题,提升大学生词汇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理解性、逻辑性、关联性和创造性.师生可根据主题语境制作适当的思维地图,梳理语篇脉络,剖析语篇结构,探究并把握主题意义,并基于图式理论的应用,拓展主题内涵,建构内容图式、充实语言图式、丰富形式图式,达成阅读理解与写作产出、语言习得与语言运用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输入强化对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以及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输入强化能显著地提高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能显著地增强学习者对词汇搭配形式的即时掌握;但输入强化对词汇意义的即时掌握、词汇搭配形式的延时保持和词汇意义的延时保持没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英语同义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习得中重要的词汇习得之一.本文将通过母语负迁移理论,从英语同义词分类的角度,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区域差异性、文体差异性和搭配差异性,以及同义词习得时汉语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