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把握古今汉语的对应规律,忠实于原作语言的翻译方法。意译是以传达原作精神为目的一种再创作的翻译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宜采用直译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五种。一、换就是把文言文中的词语换成与之意义相同的现代汉语。从音节上看,实词与实词的对换大都是“一对二”,因为文言文中以单音节词居多,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虚词与虚词的对换则是“一对一”。例如:1、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怨恨捕蛇这差事吗?“若”、“毒”、“之”、“乎”分别换成“你”、…  相似文献   

2.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史上很有代表性,概括性的两种翻译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翻译实践证明,大量的翻译都要采取意译法,意译的关键之处在于准确的理解与超人的创造力,翻译策略应归入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直译和意译是韩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原作的思想、风格传达给读者是极其关键的。  相似文献   

4.
王红伟 《课外阅读》2010,(11):181-18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就是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语言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相似文献   

5.
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体现原作艺术形象和文体风格,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成语的语用特点与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成语的语用特点主要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成语的翻译也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译法、同类成语借用法、意译法及直译兼意译法。  相似文献   

7.
文化意象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语言奇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翻译中,尤其在文学翻译中,是应着力转换的。本文以一些中译英实例说明文化意象在传递原作精神、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总结出文化意象传递常用的一些方法——直译法、直译+注释法/直译+意译法、意译法等,强调译界人士应该更加重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文言语句翻译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二是语言明白流畅,无语病。翻译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对应翻译,力求保留原文词句的特点和句法结构特色。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的大意作翻译,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豪杰译、硬译、直译、意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采用的基本方法。“豪杰译”流行于清末民初,是指对原作的各个层次作任意改动,如删节、改译、替换、改写、增减及译者的随意发挥。五四前后,鲁迅等人根据现实需要,强调准确地引进异质文化,因而在翻译方法上主张“硬译”和“直译”。有人则坚持“意译”。学界因而掀起了旷日持久的直译意译之争。实际上,“直译”、“意译”是译事中一种基本手段的两个方面。本文重点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直译、“意译”论争的情况,并致力于理论构建。梳理直译意译之争是研究中国传统翻译的起点。现代翻译史还表明,每一次有关“直译”、“意译”的论争都推动了中国文学翻译水平和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高中英语教材的最重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的对象可以是包括成语在内的单词,也可以是句子,下面我们就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单词、成语和句子翻译中的运用进行逐一地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广义地说,翻译可分为两种:直译与意译。直译与意译各有优劣,都是必要的翻译手段。总的原则是完全取决于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尽量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  相似文献   

13.
李倩  王慧娟 《双语学习》2007,(6M):12-13
本文作者在前人探讨异化和归化的基础上,从跨文化角度,结合具体翻译实例,对异化和归化及其各种翻译方法分析。引言部分介绍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然后谈到异化与归化的提出。第二部分谈到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度,并介绍异化过程中的方法:直译,直译加注。第三部分提及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度,并结合实例论述了翻译方法:意译及意译加注。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并表达自己对异化和归化发展趋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从级对应和级转换两个方面讨论翻译等值。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最小翻译单位的对比.得出结论:翻译等值的级越低,直译成份越高;翻译等值的级越高.意译成分越高;级对应的程度越高,直译成分越高;级转换程度越高,意译成分越高。  相似文献   

15.
谈中师文言文的翻译武威师范学校张兆文中师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对译,尽可能使原文的每个字词在译文里都有着落,最好是按原文的语序。但由于汉语的发展演变,在翻译过程中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采用意译。意译,就是根据现代汉...  相似文献   

16.
论翻译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译、意译是任何翻译理论都无法回避的一对基本概念。关于直译、意译在翻译中的地位问题,一直都是中外翻译理论争论的焦点。通过深入探讨中外重要的翻译理论,包括我国的佛经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以及奈迭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后认为: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应当只是直译,也不应该只是意译,而应当是直译和意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每一位译者在翻译中都追求使译作对等于原作,而绝对对等在就原作的内容或是读者的反应而言均不可能存在。因此,对等适度就成了译者在翻译时所遵守的主要理念。而原作、译者、读者这三方都会对适度产生重大影响,造成了古往今来众多派别的针锋相对,如异化与归化、直译与意译的冲突等。本文主要分析了鲁迅在其翻译过程中,在欧化和归化策略以及直译与意译方法上不断调整及寻求适度的理念,并借此提倡适度理念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所谓翻译对等,狭义上讲就是在内容(包括语序、语气、用词、格式、风格、例证、细节、说明等)上忠实原作;广义上讲就是在全方面(还包括思想、感情、语气、好恶、立场、观点以及主题)忠于原作.实际上广义对等是极难做到的.按照近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严复先生“信(faithfulness)、达(fluency)、雅(elegance)”理论,我把狭义的翻译对等归类于“信”,即严格忠实原文.也就是直译;而把广义的翻译对等归类于“信、达、雅”全部三个方面,即意译.所以说,是否坚持翻译对等就是长期存在的“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翻译实践应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风格,数量和表现形式上不要求目的语等同于原语,但在内容方面要保持与原语一致。直译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但不可逐字翻译。意译要求译文自然流畅,但不拘泥于形式的对等。合格的翻译需要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即为形意结合。  相似文献   

20.
所谓翻译对等,狭义上讲就是在内容(包括语序、语气、用词、格式、风格、例证、细节、说明等)上忠实原作;广义上讲就是在全方面(还包括思想、感情、语气、好恶、立场、观点以及主题)忠于原作。实际上广义对等是极难做到的。按照近代名翻译理论家严复先生“信(faithfulness)、达(fluency)、雅(elegance)”理论,我把狭义的翻译对等归类于“信”,即严格忠实原,也就是直译;而把广义的翻译对等归类于“信、达、雅”全部三个方面,即意译。所以说,是否坚持翻译对等就是长期存在的“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